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矫治成人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的23例成年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对短期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截至目前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优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程序,治疗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3个月),均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整个治疗周期为9~16个月,平均13.2个月?结论:“手术优先”正颌正畸作为新策略可以选用于矫治成年中重度骨性牙颌面畸形,缩短治疗周期,短期临床效果满意,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正颌联合正畸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88例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后,咀嚼功能评分与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矫治后无1例复发。结论正颌联合正畸能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能够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属于理想的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3.
郭杰 《中外医疗》2012,31(12):157-157
目的 探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牙颌面畸形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9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行正颌正畸矫治手术前后各方面综合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窒息、血肿、咬肌痉挛等不良后果,术后头面部加压包扎5~7d,平均住院7~10d.术后随访3~6个月,27例患者对术后面部表示满意.结论 精心、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有效保证,可有效提高矫治效果,增加咬合稳定性,预防畸形复发,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茜  王涛  宋锦璘  刘珉懿 《重庆医学》2008,37(5):476-477
目的探讨临床牙颌面畸治疗中正畸与正颌手术的共生作用。方法在牙颌面畸形的治疗中制定正畸、正颌共同方案,先行术前正畸矫治,然后行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行必要的正畸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面型及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在牙颌面畸形的患者治疗中正畸与正颌手术的共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过程,并与同期2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0%(17/21),畸形复发率为4.8%(1/21);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58.6%(17/29),畸形复发率为10.3%(3/2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平衡及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ANB角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正颌联合正畸矫治疗法,对照组行正颌外科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NA、ANB高于对照组,U1-N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N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可有效改善面部畸形,促进语言、呼吸等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颌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颌骨发育畸形是指颌骨发育不良或发育过度造成的畸形,常伴有牙颌异常,不仅影响外貌而且也影响咀嚼等生理功能,正颌外科是应用手术和口腔正畸学的方法联合矫治牙颌面畸形,使之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和面貌。自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对20例下颌畸形伴颏部畸形患者行“SSRO 颏成形术”,由于加强术后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分别采用正颌联合正畸和正颌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可明显改善咀嚼功能,减少术后复发,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67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及随访疗效评估的诊治程序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手术设计依畸形类型而定,基本术式为: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Le Fort Ⅰ osteot...  相似文献   

11.
由于遗传、发育、生活不良习惯等多因素原因,人群中存在着颌面骨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及比例失调,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牙颌面畸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容貌美观有了更高的追求,要求进行牙颌面畸形的就诊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正颌外科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方法是矫治牙颌面畸形、恢复正常解剖及生理功能和改善面型的有效治疗手段.正颌外科手术一般选择口内进行,手术范围涉及上下颌骨、颌骨及口腔软组织.由于术后需短时间限制张口运动,导致患者语言交流、进食及口腔卫生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畸形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聪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21-21,24
目的探讨正颌联合正畸对骨性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12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咬合关系良好,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稳定。结论正颌联合正畸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骨性上颌前突患者肌肉等软组织对新的颌骨位置的适应和改变,并且有利于口颌系统新的咬合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66-170
骨性Ⅲ类错是一种以上下颌骨发育不调、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反为特征的错颌畸形。其畸形因素更多源于颌骨,单纯通过正畸手段移动牙齿难以取得较好矫治效果,临床上常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从根本上纠正颅颌面畸形。传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因其疗程长、治疗环节复杂,易出现偏差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反复发等不良影响。本文报道1例数字化技术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患者的案例,结合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并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4.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和正颌前畸形对于提高矫治效果及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前形患进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治过程,并与同期29例单纯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凳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81.0%(17/21),畸形复发率为4.8%(1/21)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58.6%(17/29),畸形复发率为10.3%(3/29)。结论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He平均及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自锁托槽正畸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医院口腔科接收的8例牙颌畸形青少年患者,均予以自锁托槽正畸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总体治疗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结果 8例患者自锁托槽正畸术治疗后,治疗时间为(10.23±2.22)个月、平均复查次数为(6.82±0.85)次、溃疡发生率为12.50%、美观满意度为100.00%;矫治后180d的PLI、SBI及CI指数明显低于矫治后90d,P0.05。结论对青少年牙颌畸形患者采取自锁托槽正畸术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溃疡发生情况,明显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思洋  李爱林  聂祥智 《海南医学》2013,24(21):3167-3169
目的 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NB、ANB、LI-NB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较为相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改善的程度为66.67%、83.83%,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16.67%,而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6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头影测量数据有效改善了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技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43例颌面部骨折二次住院患者,单纯上颌骨骨折4例,单纯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9例,其他联合骨折17例。采用X线投影测量VTO、模型外科及定位牙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应用要点。结果全组43例均未发生创口感染、骨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及钛板排异等不良反应。38例患者术后恢复了理想的面型和咬合关系,3例术后配合正畸牵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略欠佳。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于天春 《中外医疗》2013,(12):108-108,110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骨性牙颌畸形病人50例,在正畸正颌医师所研究的治疗方法下,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正畸,包括牙代偿的去除、牙颌曲线的调整;然后进行正颌手术,对上下颌骨不调进行纠正,最后正畸医师调整并保持患者的牙列。结果所有50例患者面形改善明显,咬合关系良好。比较手术前后的SNB角与ANB角的头影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良好的治疗骨性牙颌畸形的方法,正畸正颌联合法应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颌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最有效的护理。方法:对33例正颌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护理过程中采用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通畅的护理及重点强调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33例正颌手术患者经过护理,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中有14例进行了正畸矫治术,经过0.5~1年随访,正畸矫治术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面容也有明显改观。结论:做好正颌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在正颌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5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经正畸科、正颌外科等相关医师共同制定出治疗方案,先行去除牙代偿,调整牙颌曲线等术前正畸,再通过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骨不调,最后再由正畸科医师对患者牙列进行调整和保持.结果:25例患者的面形均有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术前、术后SNB角、ANB角头影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方法是治疗成人骨性牙颌畸形一种较好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