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CCB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CCBI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患者接受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匹配47例患者接受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舒适组开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操作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应激程度评估值;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结果舒适组满意度、应激程度评估值、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操作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住院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舒适组开展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操作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应激程度评估值;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结果舒适组满意度、应激程度评估值、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操作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后住院时间、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积水的引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内继发脑积水的发生情况,并作比较。对于两组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继发脑积水发生率为5.88%(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治疗后,术后随访1年显示, 4例(40.00%)患者恢复良好, 3例(30.00%)患者轻残, 2例(20.00%)患者重残, 1例(10.00%)患者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有助于减少继发脑积水的发生率,对于出现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引流治疗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8月,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3天行腰大池引流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术后行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有效地提高GOS评定效果,控制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对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室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预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标准评价。结果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痊愈8例,致残6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手术指征明确的病例,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4月21例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对患者恶性脑膨出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后恶性脑膨出得到缓解,5例患者拔除腰穿引流管后动态复查CT后考虑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恢复良好/中残(GOS 4-5分)13例(62%);重残/长期昏迷(GOS 2-3分)8例(38%);死亡(GOS 1分)0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恶性脑膨出患者,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骨瓣开颅救治重型颅脑损伤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多发血肿(幕上)、有脑疝趋势或已形成脑疝的病人73例,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良好35例,占47.9%;中残12例,占16.4%;重残7例,占9.6%;植物生存2例,占2.7%;死亡17例,占23.3%.结论 采用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暴露范围广,能有效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坏死组织及降低颅内压,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试验组(38例,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痊愈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3%(21/38)(P〈0.01)。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位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血肿清除,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30例行血肿清除,标准大骨瓣减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动脉梗死、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环池显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晏广  李百升  荆国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34-133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选择74例血肿量较大、颅内压较高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其中联合组患者实施早期血肿穿刺吸引联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联合组达到Ⅰ级5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1例,Ⅴ级1例;而对照组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4例.两组患者在ADL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 W=1 253.000,P=0.005)结论 血肿量较大、颅内压较高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行血肿穿刺吸引联合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手术方法,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35例行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术后48h复查CT,对比组间脑干周围池改善率。对比组间病死率、术后2周与4周的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结果:治疗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外伤性天幕裂孔疝疗效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9例)和无脑积水组(270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脑积水组与无脑积水组患者的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1),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开放性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骨瓣减压术、硬膜敞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穿放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血流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止血、降温、吸氧、补液、脑神经保护和降颅内压等紧急对症处理,并行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均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6.67%比23.3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加快患者颅内压的平稳恢复,改善神经组织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志林  徐春雷 《淮海医药》2011,29(3):199-200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应用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5例.结果 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9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运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能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减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颅内压监测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方法监测颅内压,研究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甘露醇用量和用药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颅内压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术后随着颅内压值增高,GCS评分和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r=-0.4652、-1.5928,P<0.05).研究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早期客观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情、指导降颅内压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14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辉  瞿丹霞 《安徽医药》2016,20(11):2102-2103
目的 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14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确诊后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创伤性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9%。而脑膨出、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为发生率最高的3种并发症。患者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骨瓣大小和手术时机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针对可控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处理,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