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物流服务供应链突发事件合作补救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特性和突发事件特点的前提下,从支撑能力、控制能力、集成能力三个方面设计建立了一套物流服务供应链突发事件合作补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组成.通过建立物流服务供应链突发事件合作补救能力网络层次分析(ANP)模型,探讨各层各级指标之间的内部依赖、外部依存关系,并运用Superdecisions软件进行评价.既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突发事件合作补救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对影响合作补救能力的指标要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服务失误的判断准确性、服务失误归因规范化是影响合作补救能力的主要指标要素.该模型为评价并探求提高突发事件合作补救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选址模型片面追求物流成本最小化而忽视物流服务水平的情况,将可靠性作为物流服务水平的一种测度,提出了配送中心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以物流成本最小化和物流服务可靠度最大化为目标的配送中心选址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主要目标法将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对转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模型的非劣解充分反映了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可靠度之间的悖反关系,同时包含了传统的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选址模型的最优解,从而为配送中心选址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汤伟 《科技与经济》2012,25(5):97-1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进展,港口企业在物流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供应链的相关思想应用于港口业的发展,并把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于港口物流管理的实践,据此加强港口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已成为港口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首先对港口供应链的现有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继而对港口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展开详细剖析,并通过对其实施评价寻求提升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最终提出促进港口供应链有效运作与协调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龙枝 《科技资讯》2009,(32):140-140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物流管理的相关研究,以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流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区别和联系、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据此并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过程模型",并进而分析了基于这一模型进行物流管理的意义。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心得,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从供应链角度评价商业企业物流能力,采用改进的灰色层次分析法,从物流信息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服务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符合供应链商业企业特点的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明显降低指标权重确定的主观性,简化计算量的改进的灰色层次分析评价方法能定量计算各个指标所属灰类,直观的显示企业物流能力需要改进的具体方面,适合指标体系评价.  相似文献   

6.
李炳新 《科技信息》2010,(36):I0047-I004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港口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港口硬件条件方面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港口管理和服务方面,特别是港口管理模式的"软"的方面建设投入较少,在供应、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物流供应链环节都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供应链管理思想运作方法,解决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的企业合作对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否得到很好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智能运输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现代物流与智能运输的结合点是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就智能运输技术而言,可用于物流管理的有移动信息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车辆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结合物流业务特点,构筑了智能物流运输系统框架,根据案例分析,提出了当前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智能物流系统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以结构可靠性分析和结构优化理论成果为基础,推导得到匀质杆件结构在特定失效模式下的功能函数,给出这一特定失效模式下结构可靠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将结构的可靠度指标作为结构优化设计的控制参数,得出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杆件结构系统基于可靠度指标的优化设计.通过算例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用于刚架的正确性与一般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应用层通信软件的可靠性分析,建立了可靠性模型的串联模型,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选择与分配.针对PLC/MCS(Movement Control System)通信程序采用的可靠性分配中的等分配法进行模块的可靠度预分配.继而采用评分法中的可靠性预计和重新分配方法,计算出各模块的可靠度.最后采用J-M模型对应用层通信软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层通信软件的可靠度达到预定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赵公民  王雪兵 《河南科学》2020,38(7):1172-1181
考虑物流服务供应链成员具有利他偏好,利用Stackelberg博弈建立决策模型.分别研究物流服务提供商具有利他偏好、物流服务集成商具有利他偏好、两者都具有利他偏好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决策问题,得到模型的最优解,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利他偏好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的利他偏好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最优决策有明显的影响;且当双方具有利他偏好时,物流服务提供商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影响比物流集成商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的理性回归,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新的建设和改造周期,对汽车供应链的信息协作提出更高要求,针对国内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等问题,在分析汽车产业LLP产生背景及其在汽车供应链中地位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LLP的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系统的设计。在对汽车物流业务体系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货主经销商、服务站和LLP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汽车产业链整体效益,增强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在对供应链物流相关原理及其基本模型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关系,分析了诸如顾客、零售商、供应链管理及环境驱动、经济驱动等影响逆向物流成因的因素;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逆向物流和正向物流的整合机制;探讨了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及其战略价值,提出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整合机制实现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物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为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解决战术层面的问题.从物流一体化的目标出发,分析了物流一体化的运作基础.提出在优化供应链、重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搭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营、第三方物流亦或分段外包的方式实施物流一体化,分别给出了具体的运作模式.最后,通过某重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说明了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传统物流也向供应链物流发展。文章基于海尔、戴尔和丰田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的运作特征,对生产企业供应链物流模式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模式的竞争优势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探讨了每一种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成功与企业和产品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运用AHP法对供应链中供应商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时市场环境下进行供应链管理,核心企业(即制造商)必须适时的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价,以完善和提高供应链系统的能力。文章结合现时的市场环境,分别提出和确定了原材料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并运用AHP法分别对原材料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了评价,进而分别建立了原材料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借助SCOR模型的思想,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物流企业集团的业务,构建了与物流企业业务相适应并适合其发展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进行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以便从供应链的总体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物流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纺织企业集团物流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相对比较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研究企业集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依托第三方物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物流管理与配送系统的问题,提出了纺织企业集团发展物流业的模式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