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无精子症患者血清和精浆中的抗精子抗体检测在区分梗阻性无精子症与特发性无精子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12住院行睾丸附件探查手术的204例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探查的结果分为特发性无精子症组(A组)106例和梗阻性无精子症组(B组)98例,比较两组对象术前检测的血清和精浆中抗精子抗体的结果,分析血清和精浆抗精子抗体的检测在区分梗阻性无精子症与特发性无精子症的临床价值。结果 204例血清抗精子抗体的总阳性率为9.31%,精浆抗精子抗体的总阳性率为6.86%。A组术前血清和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5%和4.72%,其中Ig G为2.83%和1.89%、Ig M为1.89%和0.94%、Ig A为2.83%和1.89%。B组的术前血清和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2%和9.18%,其中Ig G为6.12%和4.08%、Ig M为3.06%和2.04%、Ig A为2.04%和3.0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精子症患者的血清和精浆均有抗精子抗体阳性表达,但两者在区分梗阻性无精子症与特发性无精子症的灵敏度不高,临床上无法通过血清和精浆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来判断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在梗阻性无精子不育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育龄期男性无精子症患者通过超声检测生殖器,分析不同脏器异常、缺如情况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29例258对相关脏器,各脏器超声异常检出率及缺如率总的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81,P=0.000)。异常检出率射精管为72.87%、附睾为48.45%、精囊为46.90%、睾丸为27.52%、输精管为8.91%;脏器缺如检出率精囊为24.42%、附睾为12.02%、输精管为11.63%、睾丸为1.16%、射精管为0.00%。结论 超声检测可为临床判断梗阻性无精子症梗阻部位提供直观、精确和客观的依据,对临床选择治疗不育症方案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患者梗阻部位确定和选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及经直肠超声对129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进行检测,并依据超声判断射精管梗阻位置建议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检出94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症,其中24例为射精管低位梗阻,选择经尿道精囊镜射精管切开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检查精液均找到活精子,其中10例患者配偶受孕,活产8胎;70例为射精管高位梗阻,选择经睾丸或附睾穿刺术取精术找到活精子后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助孕治疗,其中44例患者配偶受孕,活产39胎。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射精管梗阻部位,按梗阻部位不同建议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患者的异常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并探讨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RFLP)对96例无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基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诊断技术检测血清性激素,采用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经皮睾丸穿刺精子抽吸术(TESA)进行睾丸精子学检查。结果观察组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7例(占28.1%)、对照组2例;观察组共检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7例,其中AZFc缺失5例、AZFb+c缺失1例、AZFa+b+c缺失1例,对照组未检测到AZF缺失。观察组42例接受PESA/TESA,其中26例显微镜下可见精子(有精子组)、16例镜下未见精子(无精子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无精子);与有精子组相比,无精子组血清FSH及LH水平升高、T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无精子症患者多表现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基因AZF微缺失,遗传学分析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潘美洲  梁明  杨怀亮 《山东医药》2012,52(24):50-51
目的观察补肾散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疗效,并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根据WHO推荐的诊断标准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等方法筛选154例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服用补肾散(每次1袋,3次/d)治疗8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a、b级精子和精子活动率(a+b+c)为指标,评价自拟补肾散的疗效。结果服用补肾散病例较治疗前a、b级精子及精子活动率(a+b+c)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散能显著提高精子活动率,对特发性弱精子症有明显疗效,并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李玉山 《山东医药》2009,49(21):28-29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患者血清生殖激素和精浆生化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5例无精症患者和35例男性有正常生育史者进行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检测,并对其精浆酸性磷酸酶、α-糖苷酶、果糖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者比较,无精子症患者血清FSH、LH明显升高,T、T/LH比值明显降低;精浆α-糖苷酶活性和果糖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FSH水平是预测睾丸生精功能的可靠标志,T/LH比值可作为早期判断睾丸间质细胞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血清生殖激素及精浆生化检测是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无精症的指标,对判定睾丸功能损害程度和输精管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品  王一娇  王晓彬  丛杰 《山东医药》2011,51(36):75-7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精囊腺穿刺在末端梗阻性无精子症病变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直肠超声检查,在其引导下行精囊腺穿刺术,抽取精囊腺内液体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 5例患者的精囊内液体均呈黄色乳糜状,其中4例在前列腺中检测出大量精子,1例未检出精子。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精囊腺穿刺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穿刺准确、术后并发症少,可准确判断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梗阻部位是否为射精管,为实施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无精子因子C区域(Azoospermia factor C region,AZFc)缺失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无精子症并AZFc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睾丸体积和性激素。结果:无精子症AZFc缺失组患者身高、体重、睾丸体积与精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弱精子症患者进行体外精浆置换后精子运动能力的变化。方法用正常供精者精液的精浆置换30例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浆。采用计算机辅助的精子分析系统(CASA)检测孵育0、0.5、1、2h时精子的精子活率、A级和(A+B)级精子百分率、直线运动速度(VSL)和曲线运动速度(VCL)。结果精浆置换后精子活率、A级和(A+B)级精子百分率、VSL和VCL较置换前均有提高(P均〈0.05)。结论正常精浆能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孟琳  关晶 《山东医药》2000,40(18):4-5
对34列无精子症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其中检出4例47,XXY,常染色体易位、Y染色体部分缺失以及属正常多态现象的大Y染色体各1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7.6%,性染色体畸变占全部异常的83.3%,表明染色体畸变是无精子症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