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S抗原是存在于多种动物和人视网膜感光细胞内的一种可溶性抗原,自Wacker等首次将其提纯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单克隆抗体、免疫电镜等技术的应用,有关S抗原的发育、分布、理化特性、免疫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所致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诸方面已日趋清楚。本文就上述诸方面综述了对S抗原的研究资料。一、历史回顾本世纪初,人们注意到某些疾病与自身抗原有关,提出了自身免疫的概念。Hess和Romer(1906)首次指出,视网膜中有器官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2.
杨培增  李绍珍 《眼科学报》1993,9(4):203-207
我们用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的方法提纯了视网膜S抗原和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protein,IRBP),分析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发现绝大多数氨基酸含量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似,对个别氨基酸含量出现较大差别的可能原因及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Zhong X  Li Y  Ning B  Yan J  Li Y  Luo G  Lin J  Ying F  Feng G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91-694,I006
目的 研究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制备的抗人R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的抗原特性。方法 利用手术中获得的新鲜Rb组织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并将其注射入3呈BALB-C小鼠腹腔中,免疫小鼠。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瘤细胞融合,以抗原的性质进行检测,观察McAb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经反复单细胞克隆化操作及抗体特异性筛选,共获得3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人Rb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3C6株杂交瘤细胞在体外经≥2年反复冻存,传代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体,为IgG1亚类。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在Rb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其他肿瘤及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表明,McAb3C6相应抗原蛋白相分子质量约25000。结论 采用新鲜的实体瘤细胞制备的抗人Rb McAb 3C6在Rb组织中呈高度特异性表达,与其他肿瘤及正常眼组织无交叉反应,其所针对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提示可能有新的基因参与Rb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眼部疾病的免疫因素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对视网膜S抗原(以下简称S—Ag)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Hess和Romer(1906)首次提出视网膜具有抗原性。近年来研究证实,视网膜组织特异性抗原主要有三种:(1)视网膜可溶性抗原、即S—Ag;(2)视网膜色素上皮抗原、即U抗原;(3)视紫红质分子脱辅基蛋白片断,即P抗原:对后两种抗原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SO-Rb50细胞中提取出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相应的抗原。 方法 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从SO-Rb50细胞中初步分离抗原,并利用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以dot blotting鉴定抗原,然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抗原目的蛋白条带,用Westein blotting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从SO-Rb50细胞裂解液的总蛋白中分离出一条抗原目的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3×103。 结论 从SO-Rb50细胞裂解液中能够提取出抗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对应的抗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52-155)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S抗原的制备和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是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炎症,可由多种视网膜蛋白诱发,主要有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A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和视紫红质等,其中以S抗原诱发的葡萄膜炎更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S抗原所致葡萄膜炎的活性与其纯度呈正相关,所以S抗原的纯化尤为重要。我们将Al-Mahdawi等[2]的方法进行改进简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牛视网膜S抗原,并免疫Lewis大鼠成功地复制出EAU模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冰浴下暗室解剖新鲜牛眼,沿角膜缘环行切开眼球,挤出晶状体和玻璃体,用毛笔刷轻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葡萄膜炎(EAU)的免疫机理及实验性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二步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S抗原并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证实,其分子量为55000,等电点(PI)为6.40。其氨基酸组成中非极性氨基酸占相当比例。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首次对S抗原的构象进行了观察,初步确定S抗原为一椭圆球状构象。利用提纯的S抗原成功地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葡萄炎EAU动物模型。结论  相似文献   

8.
孙旭光  张昌颖 《眼科》1997,6(4):232-233
目的:在提纯兔视网膜S抗原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其蛋白质构象,为深入研究该抗原的免疫性打下基础。方法:利用二步离子交换法及高效液相层析法提纯兔视网膜S抗原,采用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抗原的构象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对S抗原的空间构象进行观察的结果发现,兔视网膜S抗原呈椭圆球状构象,其二维尺寸为7.5nm×5.3nm(X轴×Y轴),与其分子量55000十分相符。确定了S抗原为球蛋白结构。讨论:从我们掌握的文献来看,利用隧道扫描电镜观察S抗原的构象并进行分析,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实验结果表明,S抗原为球蛋白构象。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研究生物样品十分有利,可以使我们观察到更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分子构象,为研究抗原决定簇,进而研究抗原免疫性提供良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彭广华  李志杰 《眼科研究》1999,17(6):417-419
目的 确立视网膜下腔是否具有支持针对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刺激诱导偏离式免疫反就原能力,并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视网膜下腔免疫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视网膜S抗原接种于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视网膜下腔。抗原接种后7天,使用S原接种于Wistar大鼠的眼前房和视风膜下腔。抗原接种后7天,使用S抗原和完全福氏佐免疫受主动物。然后,通过足部刺激评估迟发型超敏反应(DTH)。通过腹腔注射IL  相似文献   

10.
快速高效分离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寻找分离纯化牛视网膜S抗原的快速高效方法。方法选用DEAESepharoseFastFlow(DEAESepharoseFF)凝胶及自动层析系统一步层析快速提纯S抗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分子量;等电聚焦(isoelectricfocusing,IEF)电泳确定等电点;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确定纯度。结果S抗原波峰在NaCl浓度为0.14~0.2mol/L时被洗脱,每个视网膜能提纯300~400μgS抗原。纯化S抗原的分子量为55kDa,等电点为6.55,HPLC分析显示单一波峰,保留时间为11.56min。结论该实验提供了快速高效分离纯化S抗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杆体光感受器是一类高分化的视细胞,它是由对光敏感的外段、内段和含有细胞核的胞体三部分组成。而内外段之间有一连接纤毛相连,外段含有一堆分开的膜性盘,后者在纤毛区发育或为胞浆膜的外突。小盘向光感受器顶部移行并发生周期性的脱落与再生,小盘的脱落与再生受光周期性的控制。视紫红质是视杼细胞外段的主要膜蛋白质。然而,视杆细胞的外段也含有几种可溶性蛋白质和酶,其中一种可溶性蛋白质被  相似文献   

12.
宋跃  姚光大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41-43,T001
应用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的一株单克隆抗体-AgC6对10例中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S-抗原的免疫活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此10例肿瘤标本中。有3例嵌顿于肿瘤的“正常“视网膜光感受器成分中,显示S-抗原免疫活性。75%的花环样、E-W玫瑰花环及50%病例的散在肿瘤细胞呈阳性染色。我们认为S-抗原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检测该肿瘤分化程度的依据之一,成为其另一肿瘤标记。  相似文献   

13.
应用牛视网膜可溶性抗原的一株单克隆抗体-AgC_6对10例中国人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S-抗原的免疫活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此10例肿瘤标本中。有3例嵌顿于肿瘤的“正常”视网膜光感受器成分中,显示S-抗原免疫活性,75%的花环样、E-W玫瑰花环及50%病例的散在肿瘤细胞呈阳性染色。我们认为S-折原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检测该肿瘤分化程度的依据之一,成为其另一肿瘤标记。  相似文献   

14.
抗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防治白内障术后因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而产生的后发性白内障,制备抗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从而更进一步以其为载体与细胞毒素偶联,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而不损伤眼内其他组织。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与佐剂混合,免疫BALB/s小鼠,通过聚乙二醇(PEG-4000)使被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融合之后龙过HAT选择性培养液培养,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的抗体、筛选出呈阳性反应的杂交瘤细胞上清夜中的抗体,筛选出呈阳性反应的杂交瘤细胞,再经3次甲基纤维素克隆化培养以保证单克隆抗体的特性,最后将此单克隆抗体对人眼组织进行交叉反应。结果 被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通过PEG-4000融合后,经HAT选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S抗原的提纯及其致色素膜炎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17.
肿瘤免疫导向治疗中与抗癌药物、放射性核素偶连的载体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c Ab)的异源性问题是束缚肿瘤免疫导向治疗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 ,异源 Mc Ab的人源化改造是肿瘤免疫导向治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 ] 。目前 ,抗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RB) Mc Ab基因人源化研究尚未见报道 ,现将我们这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分泌小鼠抗人 RB Mc Ab的杂交瘤细胞株 3C6由本病理室制备 ,Mc Ab亚型为 Ig G2 a。实验中所需要的酶类及测序载体p GEM - T Easy等为美国 Promega公司产品。 TRIZOL试剂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抗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形成cDNA,用扩增小鼠K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基因,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用轻链引物扩增获得340bp的基因片段。结论;从三株杂交瘤细胞中获得高纯度的总RNA;用RT-PCR方法从一株杂交瘤细胞成功克隆了抗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单克隆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为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CTRL)者间的抗体轮廓差异.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将44例POAG患者与48例CTRL者的血清分别加入到含有预洗Dyna珠-G蛋白的反应管中,以捕获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IgG-G蛋白复合体用来捕获目标抗原(匀质化牛视网膜组织).经洗提后获得的抗原蛋白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Proteomic software project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质谱数据连同受检者年龄和性别等参数,自动进行t检验和初步多变量判别分析;随后采用Statistica version 8.0统计学软件,进行包括抗原蛋白质谱数据、蛋白质芯片类型和激光解吸附-电离能量等的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 CTRL组的平均质谱强度为4244.427±4721.115,POAG组为4049.864±4083.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1);在POAG患者中,出现了部分高调节免疫反应,但主要表现为低调节免疫反应.结论 在POAG患者与CTRL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抗体轮廓差异,在POAG组中出现的低调节免疫反应表明部分患者可能与"异常免疫"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25-6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4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确诊为4期ROP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8例患儿16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于表面麻醉下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625 mg。注药后第5天,采用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观察并记录患眼眼底情况,评估血管活动性;观察有无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14只眼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2只眼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观察所有患眼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行保留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4只眼的晶状体透明度。结果注药后第5天,所有患眼视网膜动脉纡曲及静脉扩张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血管膜变白并有不同程度萎缩。无1例患儿发生眼内炎、眼内压增高、眼内新鲜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相关的不良反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5只眼,占93.75%;视网膜部分复位1只眼,占6.25%。所有保留的晶状体都保持透明。结论4期ROP患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安全、有效地减轻ROP血管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