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观察其与病毒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柯萨奇B3m病毒分次小剂量多次接种Balb/c雄性小鼠制作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对不同时期小鼠的心脏进行大体观察、图象分析及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在10只(21.74%)接种病毒270d和300d的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脏的表面分布着许多灰白色点;部分小鼠的心室内有附壁血栓,心室腔内可见钙化灶.180d小鼠的心脏扩大,室间隔及局部室壁增厚;270d和300d后的小鼠心脏扩大,心房、心室腔增大,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变薄,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光镜、电镜检查发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的病理变化.结论在实验小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柯萨奇B病毒持续感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观察其与病毒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柯萨奇B3m病毒分次小剂量多次接种Balb/c雄性小鼠缺作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对不同时期小鼠的心脏进行大体观察、图象分析及组织学的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在10只(21.74%)接种病毒270d和300d的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脏的表面分布着许多灰白色点;部分小鼠的心室内有附壁血栓,心室腔内可见钙化灶。180d小鼠的心脏扩大,室间隔及局部室壁增厚;270d和300d后的小鼠心脏扩大,心房、心室腔增大,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变薄,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表面。光镜、电镜检查发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早期的病理变化。结论 在实验小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柯萨奇B病毒持续感染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138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总结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心电图特点:扩张型心肌病主要以 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肥厚型心肌病示左室肥厚及 ST-T改变;限制型心肌病示低电压、心房和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和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特点:扩张型心肌病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限制型心肌病示心腔狭小、心尖部闭塞、心内膜增厚和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受损。结论:心肌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显著,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为心肌病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对于心肌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是指因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减退产生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为基本特征.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中年男性多见.男:女约为2.5:1,年发病率为(6~10)/10万人口.多起病缓慢,可有无症状的心脏扩大许多年,或表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逐渐发展,出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细菌、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各种心肌损害有关。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过程引起的疾病。病理改变以心腔扩张为主,主要有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可有附壁血栓,心肌内有程度不等的纤维化等。该病起病缓慢,有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肿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塞或猝死。主要体征为心脏扩大,75%的患者可听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呈奔马律。常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DCM 预后较差,死因以心衰为主,20%左右发生猝死,5年生存率为40%~50%。  相似文献   

7.
黄开群 《华夏医学》2005,18(5):731-73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共同表现的心肌病,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衰及猝死。本院2000~2004年共收治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病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康健 《广州医药》2006,37(2):55-5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多呈"球形",室壁变薄及弥漫性减弱,心尖部心肌不变薄及EPSS增大,多瓣膜反流,以收缩功能降低较明显为其特点.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多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主动脉及根部钙化、主动脉增宽,单瓣膜反流,以舒张功能障碍较明显为其特点.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无创性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心肌病最常见形式,又称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原因不明的心肌病等.占所有心肌病的60%左右,此型心肌病的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和猝死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心室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肌疾患,本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内科治疗仍以控制心力衰竭为主.  相似文献   

1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共同表现的心肌病。早期不易引起重视。晚期可因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血栓栓塞而导致猝死。目前治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药物治疗,2、心脏移植,3、心脏机械辅助装置,4、双心室心脏同步起搏器植人,本文只涉及药物治疗。现将我科应用护理程序对1例重症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hy,DCM),既往曾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特点为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或双室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虽然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为多见.多为散发流行.约20%的DCM患者有心肌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以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最常见的心肌病.本病死亡率较高,年死亡率达25%~45%,30%患者要发生猝死.近年来本病呈增长趋势,年发病率(5-10)/10万,男女比例为2.5:1.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为不明原因的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受损,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CM)系1970年Burch等命名,是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临床特点是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亦被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自1969年Raftery首次提出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者可以有类似于DCM的表现以后,许多学者认识到DCM与ICM在临床方面具有许多交叉重叠,缺乏特异性,而超声心动图(UCG)从心脏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治率.方法:收集我院1996-1999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诊断首先要摒除其它心脏病后靠超声心动图确认.发病多为中年人.35例均出现心衰,心律失常.大部份有心脏扩大.结果:好转31例,疗效不佳2例,猝死2例.结论:此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左心室或左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的慢性心肌病.治疗以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及抗凝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80例 DCM均行常规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诊断心律失常 ,行心脏超声及 X线胸片了解心脏结构。结果 :DCM的心室结构改变为左室扩张和室壁变薄趋势。DCM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5 0~ 5 9mm,6 0~ 6 9mm,≥ 70 mm组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L own's≥ 级 )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随左室内径增大 ,室壁变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左房内径 (L AD) <45 mm,≥ 45 mm组间房颤 (AF)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DCM左室及左房明显扩大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 AF发生率增高 ,为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cTnTR141W扩张型心肌病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把cTnTR141W基因插入-αMHC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cTnTR141W转基因C57BL/6J小鼠。PCR鉴定cTnTR141W转基因小鼠的基因表型,实时PCR检测基因的拷贝数,North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表达,光学显微镜和超声检测cTnTR141W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3个系的cTnTR141W转基因小鼠。3个系的基因拷贝数分别是15、20和59拷贝。cTnTR141W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内源性cTnT。病理分析显示cTnTR141W转基因小鼠心房心室明显大于野生型,心室壁明显变薄,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增多。超声检查显示心室腔明显扩大,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增大,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壁运动度明显降低。结论cTnTR141W转基因小鼠的全心扩大,室壁变薄,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以及心肌收缩力下降,说明成功建立了cTnTR141W转基因小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为研究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刘学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53-2554
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进行性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壁变薄,心律紊乱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极差,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5年生存率不及50%。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随着心脏超声诊断技术的应用,本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现将我院3年来收治的35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临床体检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以心衰为主,而无其它病因可解释,无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病证据;(2)心脏B超示大心脏,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室壁变薄;各心腔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左室扩大或伴右室扩大。(3)胸片示心  相似文献   

20.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3):244-244
1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与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又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以左室明显扩大和射血分数显著降低为特征,以心力衰竭(心衰)为主要表现,是无器质性心脏病史者由快速型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良的疾病状态。其最大特点为可逆性,即终止和消除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脏改变可完全恢复。其发生高度依赖于心室率,心室率越快,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出现越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