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我院近 1 0年来肥厚型心肌病 (HCM )62例 ,行冠脉造影检查 2 0例 ,明确合并冠心病患者8例 ,占 40 % (8/ 2 0 )。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对象 我院收治HCM62例中行冠脉造影检查2 0例 ,合并冠心病 8例 ,男 7例 ,女 1例。年龄 50~74岁 ,平均 64.9岁。1 .2方法 经超声心动确诊HCM ,按与左室后壁后度比≥ 1 .5或绝对厚度≥ 1 5mm ,诊断心肌肥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70 %确诊冠心病。2 结 果2 .1临床表现  8例HCM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胸痛 6例 ,头晕 1例 ,劳力性呼吸困难 1例。胸骨旁左缘 3、4肋间或心…  相似文献   

2.
赵运梅  杨凡  高晓 《疑难病杂志》2008,7(3):180-180
患者,男,39岁,干部。因体检发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疑为肥厚型心肌病收住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既住身体健康,从事脑力劳动,每日吸烟1~2包,偶饮酒少量,余无其他不良嗜好。否认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父母均健在,无冠心病病史。体格检查:T36.5℃,R16次/min,P76次/min,BP125/80mmHg(1mmHg=0.133kPa)。心脏听诊心律规则整齐,心音有力,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63岁。因间歇性心悸、胸闷 5年余 ,于 2 0 0 0年 6月 2 1日收住我科。患者曾于 6年前健康体检时做心电图发现前侧壁有病理性Q波及ST T改变 ,无自觉症状。 5年前因胸闷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 ,诊断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 ,未治疗。近半年来胸闷症状加重。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不饮酒 ,未到过克山病地区。查体 :血压 13 3/ 9 3kPa ,心脏略增大 ,心前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双肺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结果同 6年前 ,运动试验阴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间隔 18 8/ 2 0 9mm ,左室后壁 14 8/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8年至2006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118例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测、诊断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有20例(17%)合并存在冠心病,冠心病组年龄高于非冠心病组(63±10vs51±17岁,P<0.05),冠心病组出现严重心绞痛发生率较非冠心病组为高(50%vs29%,P<0.05),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冠心病组高于非冠心病组(30%vs11.2%,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的发生率,45岁以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胸痛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合并冠心病者预后较差,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6.
<正>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国内外均有报道,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冠心病与年龄、房颤和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年龄大于45岁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占24%~27%[1]。笔者现将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多支病变1例分  相似文献   

7.
8.
1 患者 ,男 ,6 4岁。因反复胸闷、气短 4年 ,加重 4天。于2 0 0 1年 4月 16日拟诊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入院前4天稍事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心前区疼痛。有高血压病史 1年。入院体检 :T 36 .8℃R 2 2次 /分 ,P 88次 /分 ,BP 15 /11kPa。一般情况尚好 ,双肺未闻及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男,63岁,教师。四年前因劳力性胸闷,无放射性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ST—T改变明显,心脏彩超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无异常,血糖、血脂、心肌酶正常。当时以冠心病诊治。四年来间断服用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症状时轻时重。2003.2.18日为进一步诊治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阵发性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3年,加重1年。患者于3年前发现紧张、劳累后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心前区导联V;~V6T波倒置。遂按“冠心病”给予扩冠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卫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心电图示:原心前导联V;~V;倒置的T波较前加深加大,呈巨大倒置的T波,且活动后频繁出现阵发性房颤。仍按“冠心病”、“心律失常”给予静脉及口服药物治疗,但一直未能控制。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室间隔增厚,回声欠均匀,与左室后壁呈反向运动,左室后壁…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49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3年,复发38天”入院。本患3年前因突发心前区痛持续3小时伴大汗而入院,当时心电图示:V1-V3 SR、ST抬高0.3~0.4mV,诊断为冠心病(CAD),急性前问壁心梗(AMI)。予静脉溶栓抗凝等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影响心功能。于38天前再发心前区痛伴胸闷,每次3~5分钟可好转,每日均有发作而入院治疗。既往有慢性肾炎8年。查体:T36℃,P64次/分,R16次/分,BP120/90mmHg。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8):163-163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方法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途径,并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可出现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症状,常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点:(1)左室高电压伴左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T波深尖倒置超过10mm;(2)QRS波幅增高,尤其是V4导联.应进一步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以提高诊断阳性率。本人对一例AHCM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本文通过一例AHCM误诊为冠心病病例,望引起同行注意。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74岁,以“心悸,胸闷气短半月余”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查体:BP160/95mmHg,神清,语利,体质肥胖,颈软,颈静脉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叩略大,心律不齐,率56次/分,心音纯。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指压痕阳性。辅查:心电图示V2-V5导联ST段压低0.1~0.2mV,T波倒置,呈冠状T。入院后诊断:冠心病、2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发生率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经心脏磁共振检查确诊为HCM或DCM且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均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管腔狭窄≤50%)及冠心病组(管腔狭窄>50%),比较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种类型心肌病患者3组间临床及磁共振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符合各类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共681例,其中219例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相关检查,包括HCM 126例、DCM 78例、其他类型心肌病15例。HC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1.7%(40/126)、21.4%(27/126),与DCM患者[分别为30.8%(24/78)、17.9%(14/7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与DCM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6±9.8)岁、(60.1±7.2)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59.3±9.5)岁、(58.5±8.8)岁,均分别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的(49.5±11.0)岁、(49.3±12.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肥胖)的HCM和DCM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70.4%(19/27)、71.4%(10/14)。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示,除HCM患者冠心病组左心室每搏输出量低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50.4±21.1)mL vs(64.6±22.9)mL、(64.1±27.1)mL,P均<0.05]外,其他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内纤维化检出率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在HCM和DCM患者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均可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心肌病,特别是对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孟蕊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3,24(2):F003-F00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80岁 ,因“反复心前区疼痛 1 0余年 ,加重2 0余天”为主诉于 2 0 0 2年 7月 2 9日入院。患者 1 0余年来有时觉劳累后有心前区疼痛感 ,休息可缓解 ,一般持续数分钟。 2 0余天前始发作频繁 ,轻微体力劳动有症状 ,休息有时可缓解 ,含服速效救心丸有效。既往健康。入院查体 :P6 6次 /分 ,BP1 6 9 3kPa (1 2 0 /70mmHg) ,神清语明 ,表情自然 ,颈静脉无怒张 ,心肺听诊正常 ,腹软 ,肝肋下未及 ,双下肢不肿。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 6 6次 /分。②Ⅱ、Ⅲ、avFST段下移 0 0 5mV ,T波倒置 ,V2~ 5ST段下移0 0 5~ 0 1mV ,T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与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性的异同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31例AHCM及35例冠心病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观测指标:R波振幅增高、左胸导联呈巨大倒置T波、ST段水平型压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冠心病可根据心电图改变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资料与方法 患者3例,例1、2,男,59岁、64岁;例3,女,72岁。3例胸闷、胸痛5个月~1年加重5天而入院。其中例2伴间断性头晕,血压基本正常:心电图示例1、2胸导联V2~V6 T波明显深倒(0.2~1.5mV),伴ST段下移0.10~0.15mV,例2还伴有V4~V6出现Q波(0.03~0.05mV);例3胸导联V4~V6T波(0.10~0.20mv)较低平伴ST段下移。结合老龄既往病史,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予以硝酸甘油类、抗凝扩冠及支持对症治疗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例2反而加重。复查病例,  相似文献   

19.
20.
右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上罕见 ,我们在为 1例有心绞痛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右冠状动脉心肌桥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患者 ,男 ,5 7岁 ,因反复胸闷 10余年入院。胸闷常因劳累或情绪变化诱发 ,持续时间较长 ,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好。无高血压及吸烟史。入院查体 :血压 135 / 70mmHg(1mmHg =0 .133kPa) ,心界无明显扩大 ,心率 80次 /min ,律齐 ,于胸骨左缘 3~ 4肋间闻及较粗糙的Ⅱ / 6级收缩期杂音。余无明显异常。入院后查血糖及血脂等正常 ;心电图 (ECG) :Ⅱ、Ⅲ、avF导联ST段类水平压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