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台湾是中国产茶大省,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从荷占与明郑时期、清朝时期、日据时期、战后时期等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台湾茶业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茶文化随之变迁的总体风貌。认为品质的不断提升是台茶行销世界的重要原因,台湾茶文化发展轨迹同茶叶国际贸易命运息息相关,两者又受台湾历史和政治局势的深刻影响,与大陆茶文化同根相连,又别具地域特色。台湾茶业在外销不振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各界倡导的茶文化自觉,实现了内需市场的发展,这给大陆茶业以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烟台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烟台茶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茶文化助推优势,调查分析了烟台茶产业发展规模和基地建设情况,探讨了烟台茶产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一体化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结合烟台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多管齐下提升茶叶品质、多元互动提高茶叶销售效益、多方借力挖掘发展烟台茶文化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烟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1992年5月30日至6月4日,世界著名茶艺专家、台湾中华茶文化协会理事长、新当选的中国茶叶协会理事范增平先生对江西省南昌、景德镇、婺源茶叶生产和茶文化进行了考察,并作了以“弘扬茶文化,振兴茶叶经济”为题的演讲和台湾功夫茶艺示范表演。范先生以提倡“国饮”而闻名于世。他此次在南昌讲学并在景德镇茶厂考察之后,又专程  相似文献   

4.
1、上海茶艺培训的起步阶段,上海茶艺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市茶叶学会成立以后,以“茶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广泛意义的茶文化宣传培训工作就已逐步开始。1982年秋,最先意识到茶文化信息春汛的市茶叶学会,即组织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次品尝会,参加茶会的有科学、文艺、教育、茶业等各界代表人士和关心、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市委、市政府领导100多人,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1988年7月4日,40年来第一支台湾学术、文化、艺术、工商界所组成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赴大陆访问,7月8日,著名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到上海了解有关茶文化情况,首次与陶艺家许四海先生见面,并与新闻界人士一起研讨台湾茶艺的发展现状,演示了台湾茶艺,经新闻媒体报道后,使众多上海市民了解了台湾茶艺是怎么一回事:1989年6月,市茶叶学会、《劳动报》社在豫园古戏台举办了首届上海茶文化研讨会,品尝了安徽六安名茶“霍山黄芽”的冲泡技巧;1989年9月18日,市茶叶学会召开茶文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陈沂、谈家桢、峻青、哈华、钱梁等90余人,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以及上海开展茶文化活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这是上海第一次高层次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专题茶文化研讨活动,对上海茶文化包括茶艺的社会大培训实际上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饮品,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因此发展了一套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国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茶叶已经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国内茶叶的营销主要有四大模式分别是:连锁店模式、超市模式、互联网销售模式以及传统销售模式等。本文就从我国茶叶目前的发展着手浅析现在主要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宜宾茶叶营销现状,目前宜宾茶叶营销分为产品营销、文化旅游营销、事件营销、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品牌营销等6种模式,提出了提升茶叶品质,开发衍生产品,促进茶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重视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等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的传播对现代台湾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份,由来已久,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台湾茶文化史只是正在成长的青年期,才有一、二百年历史。在十七世纪大陆汉民族大量移居台湾之后,茶文化才在台湾开展起来,在这个时期之前,台湾的原住民,现在所谓的“山地同胞”没有喝茶、做茶的史料的记载。十七世纪之后,广东、福建两省的汉民族开始大量移居台湾,同时,也带来了饮茶的习惯,为了满足这些移民的饮茶需要,部份的移民当中,也就从大陆带来了茶叶,以至于带来了茶种子播种在台湾的土地上。因此,台湾早期的茶叶只是为了自己消费享用而生产。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3月 2 2日— 2 4日 ,由国际茶文化交流会 (筹 )、世界茶文化交流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台湾茶商联合会、南靖县茶叶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隆重召开。这是自 1 988年以来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史上的辉煌篇章 ,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叙一腔中国茶情的盛典。1 5年前 ,台湾大学教授、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吴振铎先生一行率先访问祖国大陆 ,从而推开了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那扇沉寂多年的大门。 1 5年后的今天 ,在两岸茶文化界有识之士与许多热心人士大力推…  相似文献   

9.
三月二十七日晚,参加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来自日本、台湾和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五个茶道茶艺表演团汇集湖南常德市桃林宾馆的歌舞厅,表演了东方独特的综合性传统文化——茶艺茶道茶礼。那扶桑之国和祖国宝岛台湾茶文化的魅力,使满厅观摩者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11,(8):32-33
最近福安茶叶生产蓬勃发展,茶业经济欣欣向荣。茶叶面积、产量、茶类品种、红茶产值和销售总量、无性系茶树良种率等均跃居国内前茅。闽台茶业合作迈开步伐,茶文化事业蒸蒸Et上.茶业人才脱颖而出.福安茶业进入了复兴发展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总结台湾茶产业发展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可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大陆茶业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台湾茶叶种植情况、市场概况、分布区域、种类及销售方式等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茶业发展经验在于通过茶园观光与茶艺文化、茶叶评鉴比赛、茶文化馆和亮点茶庄、开发多元化产品等发展休闲茶业,通过茶叶厂农合作体制及产销班茶园健康管理、卫生安全制茶厂评鉴,以及产销履历标章来提升品质,并建立茶叶品牌。茶产业六级化和提升产品品质是两岸茶业发展的共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台湾休闲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发展中的福建茶文化产业借鉴。该文通过探讨台湾休闲农业和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对如何促进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闽台茶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方在生产要素利用、产品结构优化、茶叶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闽台茶叶市场竞争的压力。提出了推动闽台茶业区域合作的建议:(1)加快区域合作的双向性;(2)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体系;(3)统筹规划区域内茶业布局。  相似文献   

14.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闽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交流与合作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茶产业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该文从茶树种植品种、生产现状方面简要概括了闽台两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茶树品种结构变化、茶叶机械改进,以及茶叶生产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总结了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促进闽台茶产业交流与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闽台茶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介绍了闽台两地茶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各自的发展概况 ,即台湾茶叶失去外销市场后成功开发内销市场而获得顺利转型的经验 ,以及福建茶业近年的快速成长 ,尤其是科技在产业中所起的作用和台商对福建茶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并对闽台茶业发展策略分别做了介绍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要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机遇是持久的,因为: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是各国发展的永恒主题,茶有利于健康的事实不断深入人心,中国茶文化魅力持久永恒等;但挑战也是不断的,因为:开拓市场是永无止境的,质量提升需不断努力,文化吸收需要长时间的过程等。只要我们通过持续地练好内功,学习国外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推进文化交流等,中国茶叶和茶文化肯定将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进而催生了悠久的茶叶制造史和丰富多彩的宜宾茶文化,对中国茶叶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如今的茶文化热潮下,既要继承茶文化,又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弘扬地域茶文化。挖掘茶文化资源是宜宾茶文化走向未来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