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代理冲突的三个层次、最终控制人性质以及地缘因素为视角,研究IPO公司选择审计师的行为。在对我国2000~2004年以及2006~2011年沪深A股市场上共1275家IPO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股改后IPO公司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当IPO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在探索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因素时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地区,IPO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越大。但总体来说,建立在英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理理论对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解释力并不充分,我国IPO公司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强。没有发现股权集中度以及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审计师选择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以2003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用DFH的IPO价值评估信号模型检验审计师选择行为与IPO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存所有权比例较高的IPO公司不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倾向于IPO客户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由四大审计的IPO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胡静 《财会通讯》2011,(4):131-133,160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以2003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用DFH的IPO价值评估信号模型检验审计师选择行为与IPO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留存所有权比例较高的IPO公司不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高声誉承销商倾向于IPO客户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由“四大”审计的IPO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审计师选择一直都是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是否会影响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IPO公司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十大”审计师,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既削弱了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削弱了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高质量审计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没有对非国有企业的承销商声誉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管理者以及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察省委书记更替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委书记更替时,事务所会提高审计质量,倾向于委派经验更丰富的审计师,尤其是拥有合伙人身份和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省委书记更替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低市场化进程以及高盈余操纵的公司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事务所更可能对省级国有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尤其是第一顺位的签字审计师。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现金流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正U型关系。最后,终极控制权两权偏离度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无论终极控制权的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现金流权比例与控制权比例偏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  相似文献   

7.
于瑶  解云惠  赵东旭 《会计之友》2021,(18):140-147
关联交易除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选择外,是否还对审计师层面的选择产生影响?通过对关联交易规模与审计师繁忙度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关联交易规模越大的公司所选择的年度报告审计师越繁忙.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易引发自利行为,从而在高关联交易规模的状态下更倾向于选择繁忙的审计师以规避风险;非国有企业由于面对的外界竞争压力较大,有更强的动机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因此在关联交易规模增长过程中相比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强的选择繁忙审计师的倾向;从机构投资者治理视角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越高越能减轻关联交易规模增长带来的选择繁忙审计师的倾向.上述结论对公司审计师聘请、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母子公司关联度与子公司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较为重要且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在选择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事务所,即审计师选择更具地域敏感性;当子公司具有较高水平的股权制衡度时,与母公司关联度较高的子公司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声誉的事务所,即更具声誉敏感性;子公司实质型股权制衡对于审计师选择声誉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显著优于形式型股权制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沪深交易所监管问询对审计师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收到问询函后审计师更倾向于离任,而审计师声誉和行业专长会抑制监管问询后审计师变更;选择留任的审计师则会倾向于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将签字注师更换为执业经验更丰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使得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更加谨慎,表现为披露更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更有可能由上一年的清洁意见变更为非清洁.  相似文献   

10.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审计师选择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2006年—2009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级别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11.
以2005年—2008年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地区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审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发现,在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更有动机寻求政治关系,并且在审计师选择上,政治关联与地区环境有着相互替代的作用;而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企业往往对应着更大程度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政治关联的文献,而且对我国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股权代理问题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发现股权代理问题影响了审计需求,股权代理问题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并存在不足。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高质量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影响其审计师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董事的会计师事务所经历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拥有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的董事更愿意选择“小所”作为公司的社会审计机构,且拥有该经历的董事人数越多、比例越高,选择“小所”的倾向越大,在非国企和独董样本中这一关系更为显著。考虑事务所从业经验的影响后发现,从业经验的丰富程度会进一步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大所”经历、事务所工作级别高、事务所任职个数多时均倾向选择“小所”。经验证据表明具有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的董事对于审计师选择存在着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代理理论,对我国沪深A股676家IPO公司事务所的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事务所的选择受到IPO公司的发行额、资产规模、财务杠杆、股权集中度等影响;管理层持股对事务所的选择影响较不显著;承销商的声誉与事务所的选择呈现负相关,与假设不符尚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国内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高质量审计,以2008年的142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总体信息披露越全面的上市公司,越偏向于选择前十大事务所;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偏好选择前十大事务所;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十大事务所。外部监管是影响审计师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国内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代表高质量审计,以2008年的142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师选择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总体信息披露越全面的上市公司,越偏向于选择前十大事务所;披露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的上市公司,偏好选择前十大事务所;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十大事务所。外部监管是影响审计师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2002年至2004年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以经济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保险角色理论为指导,提出影响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认识我国IPO市场审计师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并针对我国IPO市场审计师服务的现状,提出引导市场增加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方法和激励事务所自愿创立声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的条件下,IPO市场中审计师选择可以作为信号传递机制,降低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在我国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证券发行保荐制的背景下,通过考察我国审计师声誉和IPO企业特征之间的关系后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增加了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事前风险更低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声誉事务所,且高声誉审计师审计的IPO企业的首日回报显著要低.这说明大规模事务所的高声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审计师的信号传递功能在我国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会计审计行为,但当前海归高管如何影响审计师选择问题尚未引起关注。基于此,选择2010—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①海归高管更加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②当代理成本增加时,海归高管选择国际“四大”的倾向更强;③国有产权性质强化了海归高管选择国际“四大”的动机。结合以上研究结论和进一步补充测试中海归高管影响代理成本和海归高管通过审计师选择影响企业价值的两大检验结果,基本上证实代理成本是驱动海归高管选择国际“四大”的动因。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代表性产物,社交媒体的涌现对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审计师选择视角,研究公司微博信息披露如何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进而作用于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微博信息披露越多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并且微博信息披露主要通过外部关注压力(分析师、媒体)和内部监督压力(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两种渠道促使管理层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投资者信息需求更高、内部控制水平更高、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而言,微博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更为明显。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方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信息的作用机制,对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