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患儿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治疗前后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观察KD临床疗效、起效时间,观察KD前及3个月后EEG背景及癫痫波的变化,评估EEG的变化与KD临床疗效、KD起效时间的关系。结果:KD能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EEG;部分对KD无效的患儿EEG也能改善;KD临床疗效和EEG的改善呈相关性。结论:KD能改善难治性癫痫患儿的EEG。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7‰,目前约有900万名癫痫患者.癫痫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均较高,且有40%的患者出现行为、精神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失去升学和就业的机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对525例难治性癫痫的病人进行了3~5年的治疗观察,发现大部分病例症状明显减渐轻,发作频度减少,发作间隔显著延长,且有192例控制了发作。脑电图由重度、中度异常逐渐转变成轻度乃至正常。痫性放电逐渐消失代之为3~7Hz的δ、θ波,逐步过渡成α波为背景的EEG。  相似文献   

4.
20例难治性癫痫作36次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1例;慢波轻~中度弥漫性增多12例;痫性放电7例(痫波检出率35%)。其改变与起病年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这种脑电图的特征:1.痫性放电不多见,尽管临床发作频繁,病程长;2.以慢波增多较常见,提示多有大脑机能的损害;3.抗痫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即临床控制与脑电图改善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各种发作类型癫痫及其与脑电图(EEG)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52例确诊癫痫患者行规范的病史询问及长程EEG监测(描记时间10~15h),并按照1981年ILAE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的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进行发作症状的分类,按照1989年II,AE推荐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作出诊断,分析其发作类型和EE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52例中,EEG异常246例,异常率为69.9%,24例(6.8%)记录到临床发作。EEG异常率与发作频率相关,每月发作大于4次者较每月发作少于4次者EEG异常率显著升高(P=0.014)。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患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929),但前者更多表现为EEG局限性异常(P=0.014)。结论:规范的长程EEG检查异常率较高,EEG异常率与发作频率相关,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患者的EEG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重视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癫痫是由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以反复发作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患。国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7‰,患者总数在900万人以上。约有75%的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但仍有约25%的患者使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仍难以控制其发作,这样的患者被称作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7.
癫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和癫痫脑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癫痫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神经元静息时处于胞内—60~—90mv的极化状态,称静息电位,神经元兴奋时发生胞内为+20~+40mv的去极化状态,形成短暂可传布的动作电位,接着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而复极化,在复极化前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难治性癫痫(intraclable epilepsy,IE)的病灶定位方法,以及皮层电极监测下将致痢灶切除或加皮层热凝术对1E的临床治疗效果,企为临床治疗IE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癫痫中心接收并确诊的62例IE患者采用头颅CT十头颅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皮层脑电图(ECoG)+深部脑电图(DEEG)联合对致痫病灶进行定位,55例(89%)检出致痴灶,在皮层双电极检测显微镜下将检出的致痫病灶切除;对于仍有痫样放电的患者加行皮层热凝术,但若致痢病灶位于重要功能区则单行皮层热凝术。结果:62例IE患者经CT+MRI+V-EEG+ECoG+DEEG联合检出致痫病灶者55例,经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致痫灶并加行皮层热凝术后,52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停止,且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3例(5%)患者半年后出现复发,但是表现出的症状明显较未行皮层热凝术术前轻,且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也明显较未行皮层热凝术术前变短。结论:CT+MRI+V-EEG+ECoG+DEEG联合监测能很好地对IE患者的致痫病灶进行定位;ECoG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致痫病灶加行皮层热凝术,对IE患者疗效确切: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省时、治愈率较高、术后的并发症少、复发率较低,能明显改善IE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2年8月~2017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7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使用生酮饮食方案进行治疗。随访治疗3个月时临床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5例(88.00%)坚持治疗3个月,其中30例(46.20%)癫痫发作减少>50.00%,11例(16.90%)发作完全缓解。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腹泻、拒食、高血脂、肾结石等,可自行或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生酮饮食方案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有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夜间发作的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拟诊为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的AEEG资料与常规脑电图(R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AEEG检出样放电64例(65%),显著高于REEG放电检出率(10%)(P〈0.005),AEEG组98例患者中有临床发作者63例(64%),其中有57例伴有同步的样放电,诊断为癫痫,癫痫检出率为58%.结论:AEEG监测对夜间发作的癫痫的诊断及与非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EEG,iEEG)监测在儿童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无创检查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儿57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颅内深部电极,长程视频iEEG监测。其中10例于电极埋藏后进行慢性电刺激以定位功能区和(或)诱发癫痫发作。根据术中放电情况、电刺激后发放、术后病理结果及疗效分析iEEG定位致痫灶的价值。结果:57例中39例(68%)iEEG致痫灶为局灶性或单侧性起源,11例(19%)明确为双侧起源但以一侧优势,6例致痫灶起源仍判断困难,另1例因其他原因终止检测未行定位。50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39例行致痫灶切除手术,11例在切除优势侧致痫灶的同时加做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术后随访1~3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效果优良(EngelI+Ⅱ级)为82%(41/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头皮EEG等无创性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病例,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致痫灶定位方法,并可以联合脑功能区的定位,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所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北京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诊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作形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表现和手术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癫痫发作可以是神经节细胞瘤唯一的临床表现,MRI检查有相对特异性,视频脑电监测到的发作性电活动的起源部位均与影像学病灶同侧,且与病灶及周边相关。术后按Engel疗效评估标准:Ⅰ级10例,占83%;Ⅱ级2例,占17%。结论:皮层脑电监测下的致痫灶组织及周围异常脑电活动区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mechanisms of epilepsy have derived, to a large extent, from increasing ability to carry out detailed studies on patients surgically treated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erioperative studies divide into three different phases: before the surgical intervention (preoperative studies), on the intervention itself (intraoperative studies), and on the period when the part of the brain that has to be removed is availabl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postoperative studies). Before surgery, both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o their diagnostic roles, could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seizure attacks in epileptic patients. During epilepsy surgery, it is possible to insert microdialysis catheters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electrodes into the brain tissues in order to measure constituents of extracellular fluid and record the bioelectrical activity. Subsequent surgical resection provides tissue that can be used for electrophysi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carefully designed experimental protocols are necessary to compare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phases and characterize abnormalities in the human epileptic bra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i比较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变。方法i将27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未用抗癫痫药者;第2组: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第3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5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各组均需避开诱因。根据患者既往最长癫痫发作间期的3倍时间随访其癫痫发作次数和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各组无1例临床加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10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病人用药与否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各组反射性癫痫预后良好,伴脑电图异常的反射性癫痫建议给予抗癫痫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行为和脑电变化及其致痫敏感性。方法:建立大脑CD大鼠模型,用视频录像,Morris水迷宫法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进行颅内脑电图记录及匹罗卡品诱发试验。结果:CD模型鼠20%达Racine标准3级以上有自发性抽搐发作,表现为面部痉挛、节律点头样动作活动和兴奋躁动频繁等;Racine标准仅达1、2级,但CD大鼠30%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常态下60%CD鼠额叶皮质及海马脑电图示频繁自发的棘波、尖波、棘慢波等发放,其中90%皮质异常电活动出现在躯体感觉皮质。Pilo诱发试验表明80%CD鼠有3级以上的发作形式和痫样放电。X射线母鼠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异常。结论:CD大鼠行为、脑电异常,致痫阈值降低,致痫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癎是一种罕见病,国内鲜见报道,故对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早发性儿童失神癫痴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比较其与儿童失神癫癎的差异。结果:目前世界上仅有8例报道。本文2例患者均为3岁前起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愣神。例1同时伴眼睑肌阵挛和手自动症;发病早期的发作间期EEG无典型失神样3Hz棘慢波改变,后期的发作间期EEG除典型的3Hz棘慢波外,还可见全面性放电与局灶放电共存,且额区优势较明显;存在轻度精神发育迟缓。例2在病程后期的发作期EEG全面性放电欠规则。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单药能控制发作。结论:早发性儿童失神的大部分临床特征类似典型儿童失神癫癎,但也有部分差异。注意到以上这些差异,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和皮质脑电图(ECoG)在伴有海马病变的难治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类型、术前MRI与VEEG检查、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海马均有病变。结果:在连续或超过24h VEEG监测中,18例有临床发作(69%),其中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9例全身强直发作,2例失神发作。各例均可见痫样波活动,多数集中于颞叶。术中ECoG监测颞区皮质均有棘波发放(100%),深部电极监测海马区有痴波放电25例(96%)。结论:VEEG和ECoG在伴有海马病变的难治性癫痫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由皮层病灶起源的失神样癫痫的发作分类,并就其临床与脑电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近1年多来进行术前V-EEG监测到皮层病灶起源的24例具有明显失神样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EEG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4例中17例患者经头皮与颅内电极[皮层和(或)深部电极]描记EEG并进行了手术.失神发作时以额叶皮层起源放电者5例,颞叶7例,顶-枕叶5例 其余7例中4例属Lennox-Gastaut综合征,另3例因皮层多发病灶未进行手术.不同脑皮层部位起源的放电均可引起失神样发作,但其临床与脑电有各自的特点.脑电图出现3 Hz棘慢综合波时并非全是典型的失神样发作.结论: 失神样癫痫发作可分为全面性与部分性两大类,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时应将EEG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145例颞叶癫痫(TLE)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和两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对145例TLE患者的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手术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5例TLE患者中,111例(76.6%)患者根据长程V—EEG和MRI等无创检查定位了致痫灶,34例(23.4%)需应用颅内电极记录定位。前颞叶切除或扩大前颞叶切除127例(87.6%),合并颞叶以外切除16例(11%);术后病理改变最常见的是海马硬化和皮质发育不良。随访(35.6±7.2)个月,Engel术后效果评估为Ⅰ级92例(63.4%,癫痂发作消失),Ⅱ级25例(17.2%,癫痫发作极少或几乎消失),Ⅲ~Ⅳ级26例(17.9%,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Ⅴ级2例(1.4%,发作频率减少〈50%)。13例(8.9%)出现并发症,4例(2.7%)为永久性并发症。结论:按照标准的术前评估方法,当评估结果一致定位为一侧颞叶时,可直接行颞叶切除手术;当临床表现是不典型TLE、影像学阴性表现和术前需要准确定位语言区时,颅内埋藏电极和V—EEG长程监测是进行术前评估的必要手段。根据术中皮层脑电监测的结果和病理分析,前颞叶切除是TLE经典的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