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依据古植被类型与现代气候-植被带的相关性,恢复了晚更新世晚期中国东部沿海区域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期获得的一些资料,认为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气候与环境比较特殊。冰期气温下降达10°-17℃以上,风的作用比较强盛,因而冰期风积物的发育比较普遍。还因为冰期海面的大幅度下降,曾引起中国东部河流强烈下切,形成被埋藏的深槽。最后还提出中国东部第四纪历次冰期的气候与环境是有差别的,中国东部山地在早-中更新世冰期有可能曾出现过与现代山地冰川不一样的冰川活动。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分解释放甲烷这一假说以来,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过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盆地、瓜伊马斯盆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格陵兰海、秘鲁、东格陵兰陆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海等地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而形成的碳同位素负偏的古环境信息。主要针对这些古环境记录进行整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北沿海平原第四纪沉积的孢粉组合与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北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广阔,河湖众多,其南界为长江北岸,南部江阴、南通有孤岛状低丘分布。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在13.5℃—15.5℃之间,年降水量为900—1,200毫米,是亚热带冬季低温而降水稍高的一个植被区。本区由于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农业栽培比较发达,自然植被很稀疏。原生植被除沿海的盐生植被外,极少保存。沿海盐土上主要植物有盐蒿(Suaeda salsa)、碱蓬(S.glauca)、羊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大穗结缕草(Zoysia macrotachys)、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var.sinensis)等。湖泊地区水生植被繁茂,主要有茨藻、眼子菜、狐尾藻、菱、金鱼藻、水  相似文献   

6.
在格陵兰GISP2冰芯气候演化曲线及北半球30°~90°N全新世气候演化综合曲线的基础上,统合了中国东部地区近年获得的全新世洞穴石笋、黄土沉积、湖泊沉积等典型气候演化曲线,建立了全新世气候节律分期,划分了11个暖期(编号W1—W11),10个冷期(编号C1—C10).以此为基础,首次将中国东部全新世发生的洪水、海进、海...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泥炭层的~(14)C测年数据和孢粉分析结果,并结合有关海平面变化资料,对福建沿海晚第四纪泥炭的形成期及其与相应的古气候、古海面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由于原子能事业发展而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都能对其环境中的生物产生电离辐射效应,并能形成一定的剂量率。研究目前水生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及其对水生物产生的剂量率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由于生物体的污染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所以,保护生物体免受污染、制定一个生物群落和生态系保护标准的工作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浙江沿海南部老鼠山遗址、中部灵山遗址、北部河姆渡遗址3个剖面土样的14 C测年和孢粉分析,揭示了15 226~5 550cal.aBP间孢粉记录反映的古环境及海平面变化,并简要分析二者对河姆渡文化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5 226±256)~(5 550±48)cal.aBP大部分期间的沉积处于有海水入侵的环境或温暖的湿地沼泽环境,期间内发生两次海进和两次海退,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变化基本一致,(15 226±256)~(13 600±130)cal.aBP为海进时期,气候温和略湿;(13 600±130)~(9 778±77)cal.aBP为海退阶段,气候温凉略干;(9 778±77)~(7 372±36)cal.aBP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热暖潮湿,发生快速海进;(7 372±36)~(5 550±48)cal.aBP气候略转凉干,海平面下降,为河姆渡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期咸潮与洪水内涝使环境恶化,河姆渡文化外迁并走向衰落时期,而浙江沿海古环境演化与海面波动引起的水环境变化是河姆渡文化兴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亚洲多数地质学家认为,渤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是新生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因而,有理由认为,现今中国东部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前中生代的地质构造发展,是一脉相连的.至于其间的连接图式.不少研究者仍沿用五十年代初日本地质学家小林贞一提出的“福建-岭南地块”说,且几成定论.当然,这一结论是根据当时中国东部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资料得出的,从而将中国东部南北宽约500公里、包括几个复杂构造单元的下扬子-江南-钱塘地区,全部对应到朝鲜半岛仅有50—60公里狭窄的沃川坳陷,而将日本列岛与中国上海一带连接的可能性排除在外,显然是不切合中国东部与朝鲜、日本古构造展布的规律.随着陆地和海域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积累,笔者从历史大地构造分析法出发,通过对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朝鲜半岛和西南日本的地质构造发展特点作初步分析后认为,它们之间的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古生代地层和古生物、区域构造线、深大断裂延伸、岩浆活动、含矿性及中、新生代拗陷展布,在前中生代(可能包括中生代)的地质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对进一步认识西太平洋地区古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对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位于江苏中部海岸的07SR01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了粒度与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北半球晚更新世气候与相对海面变化以及该孔年代框架和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表明,MIS 5晚期至MIS 3时期,江苏中部海岸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的环境演化:① MIS 5晚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边滩、河床)阶段(36.10~26.65 m),该阶段沉积物主要受古长江物源影响,粒度粗,分选性波动大(0.55~2.35),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 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小[(5.81~42.16)×10−8 m3·kg−1],与砂组分(<4 Φ)呈强正相关;② MIS 4-3时期为冷干转为暖湿、海面先下降后上升和较弱水动力的淡水与滨岸湖沼阶段(26.65~15.77 m),该阶段沉积物细,分选性稳定(1.51~3.03),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偏的宽峰(主峰位于4.75 Φ附近),磁化率低且稳定[(6.46~20.04)×10−8 m3·kg−1],主要与粗粉砂组分(4~5 Φ)呈弱正相关;③ MIS 3时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分流河道)阶段(15.77~0 m),该阶段沉积物受MIS 3苏北古黄河的影响增强,粒度较粗,分选性波动大(0.94~2.82),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75 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大[(10.21~57.25)×10−8 m3·kg−1],与砂和粗粉砂组分(<5 Φ)呈弱正相关。揭示海岸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组合指标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指示意义的形成机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气候的多次剧烈波动。与此同时,全球海面也曾经历过频繁的升降运动。引致海面升降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气候波动、地壳运动及大地水准面变形。气候波动直接影响全球水循环过程,从而控制着海洋中海水量的变化,因此是全球海面升降的关键。气候波动和海面升降运动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及多旋回性。我们固然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总结和交流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迎接13届INQUA会议1991年在中国召开,我们将于1990年4月下旬在青岛联合召开“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第四纪地质进程、环境与人类生存,侧重地区是中国东部及海域.  相似文献   

15.
面对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威胁论”的大肆渲染,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这个海洋世纪里,开发海洋的战略决策早已在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各界产生影响并得到初步实施。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海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文章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等角度尝试分析海洋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认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的海洋文明的积淀;未来可能愈加尖锐的海洋权益之争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挑战,也是中国表现其作为正义和平力量,热爱和平、要和平崛起的决心的机会;海洋经济对经济外交这一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途径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复眼的研究 Ⅰ.解剖与组织结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对虾具一对有眼柄的复眼,复眼约由55000个小眼构成。每个小眼由角膜,成角膜细胞、晶状体、晶状体束、小网膜细胞及其细胞膜突出的微绒毛汇合而成的感杆束等部分组成,在复眼中还有起调节进入小网膜光量的远端色素和近端色素。小网膜细胞形成轴索,穿过基膜上的网眼,联系神经节瓣。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 Uk37估算冲绳海槽 2万年以来古海水表层温度 ,其波动范围在 1 5.9~ 2 6.2℃之间 ,平均为 2 2 .9℃。并与常用的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测算的表层海水温度进行对照 ,结果与冬季表层水温 ( 2 2 .0℃ )相近 ,Uk37值指示的古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 ,主要反映在冬季。在沉积物中还检出了另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甾、萜类等 ,对它们的组成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沉积物中有机质具有多源性特点 ,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共同组成 ;该海域沉积有机质的成熟度不高 ,沉积环境具有强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29日—11月3日,中国东部和海域地质特征及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质编图研究中心、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及海岸带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联合主办,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青岛市地质学会承办。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  相似文献   

19.
受江淮气旋入海和冷空气共同影响,2010年4月21—22日,东部沿海出现7~9级偏北大风。近岸影响区域出现3.5m 的最大波高。通过天气图结合风力和波高分析发现,气旋出海后引导后部冷空气南下,大的气压梯度形成海上大风和大浪,是海洋预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牡蛎的种类繁多,多样性极为丰富,由于其形态变异大,已报道的中国牡蛎物种组成及分布争议甚大,中国北方沿海常见"褶牡蛎"的分类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严重阻碍了其他相关研究的进行.作者系统综述了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的分类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确立了中国北方沿海"褶牡蛎"的分类地位,改变其分类长期混乱的局面,这对于"褶牡蛎"的养殖和其他相关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