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水平的超敏肌钙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91例传统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阴性的患者,住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检查超敏肌钙蛋白Ⅰ(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Ⅰ,hs-cTnⅠ),根据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值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hs-cTnⅠ≤0.005 ng/ml,B组为0.005ng/ml< hs-cTnⅠ≤0.01 ng/ml,C组为hs-cTnⅠ>0.01 ng/ml.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结果 随着超敏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P<0.05),且冠脉病变支数增多(P<0.05).结论 超敏肌钙蛋白是预测心肌损伤的独立标志物.对于传统肌钙蛋白阴性的患者,可以用超敏肌钙蛋白来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Aldo)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166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取血标本,测定醛同酮水平,按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100ng/ml),B组(100ng/ml≤Aldo≤200ng/ml)及C组(Aldo〉200ng/m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各组ACS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水平对术后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三组ACS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辊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血浆醛同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同酮水平的高低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结合Gensini积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2例,人院后测定血BNP浓度,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计算Gensini积分,术后第2天测BNP,随访患者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第2Et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500ng/L组的患者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高于〈500ng/L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65,P〈0.05)。随访6个月,82例患者中1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者BNP水平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前BN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且与Gensini积分及近期预后有关。BNP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B组患者加用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随访至PCI术后6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术后72 h,两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低于术前和术后24 h,B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更强,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蚤白(CRP)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连续行PCI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PCI术后的cTn Ⅰ和CRP水平,根据PCI术后cTn Ⅰ和CRP检测结果分组,观察患者PCI术后主要不利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随访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与cTn Ⅰ正常组比较,cTn Ⅰ升高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和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与CRP正常组比较,CRP升高纽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A组(cTn Ⅰ〈0.4μg/L和CRP〈3mg/L)相比,B组(cTn Ⅰ≥0.4μg/L和CRP≥3mg/L)和C组(cTnⅠ≥0.4μg/L和CRP≥3mg/L)的总MACE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均〈0.01);与B组相比,C组的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的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总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它们可作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PCI术后的危险分层的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判断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3例,依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组。入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为阴性的对照组患者共85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sST2、Killip分级、B型脑尿肽前体(proBNP)、肌钙蛋白T(cTnT)、射血分数(EF)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评分等临床指标,分析sST2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roBNP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UA组sST2水平无明显变化,但STEMI组和NSTEMI组sST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TEMI组sST2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ACS患者Gensini评分较高,其中NSTEMI组高于STEMI组及UA组(P<0.05)。血清sST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6,P<0.001)。pro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316例。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35例,双支病变组99例,三支病变组8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4组,<38.63分组79例,38.63~56.25分组79例,56.26~83.00分组79例,>83.00分组7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和冠脉造影等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与AMI患者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及近期发生MACE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预测AMI患者近期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三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285,P<0.01;r=0.144,P=0.01),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156,P=0.006;r=0.164,P=0.003)。随访期间发生MACE患者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同时检测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 CI:0.679~0.814)。结论:血清NT-pro BNP和Lp(a)水平与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检测NT-pro BNP和Lp(a)水平对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近期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内脂素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血清内脂素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分为A组(ST段抬高型)、B组(非ST段抬高型)。结果:B组(非ST段抬高组)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A组(ST段抬高组),A组和B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C组,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96、0.752,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血清内脂素水平能够初步反映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血清内脂素可能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冠心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9例患者依据冠脉CT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即单支病变组(25例)、双支病变组(42例)、三支病变组(22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血清cTnⅠ、Hcy差异,出院后随访2年,分析该2项生化指标与修正Gensini评分及预后质量的关系。结果相较于对照组,3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TnⅠ、Hcy水平及Gensini评分显著较高(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cTnⅠ、Hcy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项指标高于单支病变组,3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TnⅠ、Hcy与修正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11,P=0.003),(r=0.228,P=0.031)。随访2年,死亡11例、存活78例。死亡组患者血清cTnⅠ、Hcy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nⅠ、Hcy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TnⅠ预测预后的AUC为0.842,Youden指数0.625,cut off值为2.09μg/L,Hcy预测预后的AUC为0.799,Youden指数0.524,cut off值为19.95μmol/L。结论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数量越多则血清cTnⅠ、Hcy水平越高,且该两项指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能够反映冠心病病情程度。cTnⅠ和Hcy都能够作为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标记物,前者的预后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31例对照者的血浆MP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对MPO与hs-CRP、cTnⅠ、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CS组血浆MPO浓度[(2.37±1.68)ng·ml-1]高于SAP组[(0.70±0.37)ng·ml-1](P<0.01)和对照组[(0.94±1.48)ng·ml-1](P<0.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MP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ACS组患者MPO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31,P=0.039),与cTnⅠ无相关性(r=0.30,P>0.05);3组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0.15,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 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MPO可以作为不稳定型斑块的早期识别标志物,用于ACS的早期诊断;血浆MPO水平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肖亚利  王金艳  孟祥茹  赵敏  吕平  崔涛 《海南医学》2016,(10):1593-159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CS的患者165例,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并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85例和高血尿酸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并观察血尿酸水平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近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高血尿酸组ACS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较正常尿酸组患者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尿酸水平与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AMI患者176例分为高龄组(≥75岁,74例)和非高龄组(<75岁,102例);对比分析病史、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PCI术前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Cr),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危险因素、并发症等;观察PCI特点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非高龄组比较,高龄组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LVDD增大,LVEF降低,CK-MB、hsCRP、cTnI、Cr水平显著增高,病变血管数和复杂病变数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增多,且住院时间长,在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高龄AMI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PCI并发症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冠脉复杂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冠心病有胸痛症状经冠脉造影提示复杂病变并行PCI患者90例,按照PCI术后是否使用替罗非班以及是否应用IABP分为替罗非班组(A组)、替罗非班联合IABP组(B组)和IABP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 血管病变情况、术后心功能指标、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术后30 d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5 d:左室射血分数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BNP值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间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有1例、C组有2例发生血小板减少,停用肝素及撤离IABP 3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总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冠脉复杂病变患者于PCI术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降低PCI术后30 d内MACE事件发生率的趋势,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6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的PIGF水平,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血清PIG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之间的相关性;以cTnI0.03ng/ml和0.1ng/ml为分界值,将冠心病组分成冠心病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PIGF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IGF水平为(11.55±3.10)ng/ml,高于对照组的(5.81±2.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G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冠心病Ⅱ组和冠心病Ⅲ组血清PIGF水平分别为(13.12±2.45)、(14.62±3.25)ng/ml,与冠心病Ⅰ组的(9.10±2.31)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心肌受损之间存在相关性,PIGF水平与冠脉梗塞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俊  王邦宁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 .(1.12±0.27)mg/L , 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 ± 0.31)mg/L vs .(1.20 ± 0.32)mg/L ,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 ± 0.36)mg/L vs .(1.16 ± 0.23)mg/L ,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蔡燕军  项美香 《浙江医学》2014,(16):1395-139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06-2013-01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3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20例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5例,检测患者血液中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超声心动描记术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NSTEMI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组和STEMI组(均P<0.05),UA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UA组LVEF均低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与UA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BNP>250ng/L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NP≤250ng/L者(P<0.05)。CRP、Gensini积分与BNP呈正相关,LVEF与BNP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ACS患者的BNP水平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血管病变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STEMI者126例,据入院BNP水平由低到高由4个百分位数分为4组:A组(BNP≤105ng/L)、B组(BNP105.1-339.Ong/L)、c组(BNP339.1-1188.0ng/L)和D组(BNP〉1188ng/L)。90min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测定Gensini积分,记录1个月内并发症。结果①与A组、B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有增高趋势(P〉0.05);②与前一组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显著增高(P〈0.01);③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④与A组、B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①STEM]者血浆BNP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呈正相关;②AMI早期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