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琼  姚凤春 《中国康复》2007,22(1):F0003-F0003
2003年8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儿童偏头痛患儿120例,均符合头痛国际分类标准[1],男75例,女45例;年龄6-14岁;病程1-3个月;临床表现为一侧头痛,呈周期性发作,且持续不愈。120例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检测前1周未服血管活性药物,选择2 MHz脉冲探头置于患儿颞窗及枕窗处分别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频谱形态分析患者的血流变化。结果120例患儿中64例TCD检测正常:收缩期峰值,MCA为118-143 cm/s;ACA 85-102 cm/s;PCA 56-71 cm/s;VA为62-8…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血管性头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英  沈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44-2745
目的:了解小儿头痛颅内动脉的血液变化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仪对40例临床以头痛为主的患儿进行检测。用2MHz探头经颞窗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头痛患儿脑动脉收缩期血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CD对不儿原因不明的头痛判断有无脑血流异常,进行此项检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量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04—04/07中南大学湘稚医院收治的215例头痛患者按年龄分段分成〈40岁组(n=72),40~60岁组(n=131),〉60岁组(n=12),用2MHz经颅多普勒探头分别探查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并进行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分析。结果21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15例患者经颅多普勒检出异常率为90.2%,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②〈40岁组以流速异常为主,40~60岁组以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为主;〈40岁组与40~60岁组分别在血流速度异常和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方面显著差异。(3)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血管分布以椎动脉为主,异常率高低排列次序为: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结论经颅多浮勒能确切地反应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状况和血流址的变化,中年以上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头痛颅内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仪对40例临床以头痛为主的患儿进行检测。用2MHz探头经颞窗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头痛患儿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CD对小儿原因不明的头痛判断有无脑血流异常,进行此项检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疼痛症状,约90%的人有不同程度某种类型头痛,本文将37例头痛TCD检查参数及频谱形态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17-63岁,平均35.2岁。病程 7d-11年。普通型偏头痛26例,典型偏头痛3例,头颈后部头痛5例,头顶部头痛3例。37例患者均是在头痛发作时检查。CT扫描3例均正常,其他患者均做有关检查排除颅内病变。 选用HDI超9-TCD,2-3MHz宽频探头。病人取仰卧位,在颞窗分别探测两侧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  相似文献   

6.
经颅多普勒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对颈动脉海绵窦瘘检测及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CD对11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探测,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术后复查,评估疗效,所有病例均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 TCD探测显示颈内动脉瘘口近端流异常增高,阻力降低,而远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流速降低,尤其以大脑前动脉明显;异常眼上静脉频谱及患侧颈内动脉末端倒灌血流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特征性表现;TCD与DSA比较发现,DSA显示瘘口越大,TCD检测例灌血流越明显。结论 TCD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的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1岁,以反复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2个月就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明显不对称,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从深度50-59mm处均可探及高流速血流,峰值流速最高可达247cm/s,舒张末期最高流速可达127cm/s,PI值0.45—0.55,频谱增宽,频谱内部呈横向高强度不均匀分布,频窗消失,探及涡湍流信号,伴有海鸥叫、洗衣机轰鸣样改变,同时患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可相对升高,呈低搏动性改变,而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基本正常。压迫同侧颈总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不明显。经颅多普勒(TCD)结果: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畸形血管团(脑动静脉畸形)可能,建议进一步行MRI检查。后经MRI检查证实左颞部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8.
牵引按摩改善颈源性头痛脑血管机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牵引按摩对颈源性头痛(CH)患者脑血管机能障碍改善的机理。方法: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125例有颈椎曲度异常或颈椎退行性改变的颈源性头痛患者牵引按摩前后与正常对照组90例的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并对TCD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源性头痛组(125例)牵引按摩治疗后,大脑中、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降低,其值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后颅内成对动脉的Vm差异缩小,其代表值-非对称指数(AI)的异常率以及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更接近(P〈0.01)。结论:牵引按摩治疗可双向调整颅内动脉的异常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从而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人们多注重其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而缺乏其对全身血管尤其是对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研究。2006/2008年对我县体检人员中,长期吸烟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检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体检人员350例,均为长期吸烟男性,年龄28~55(平均40)岁,吸烟最长时间35 a,最短时间12 a,临床表现,间断头晕156例,无症状194例(伴有呼吸系统症状人员排除)。1.2方法体检者平卧,从颞窗控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从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每例测11支动脉共3 850支,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声频分析血流变化。1.3判定标准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正常值[1],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为34~70 cm/s,大脑前动脉平均速度31~61 cm/s,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速21~42 cm/s,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28~48cm/s,经颅多普勒动脉硬化检测:波峰后移,波峰圆钝,提示动脉硬化频谱改变。2结果350例中有195例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正常,集中于吸烟时间〈15 a,与年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颈椎牵引加点穴治疗偏头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 :本组应用颈牵引加点穴的方法治疗偏头痛患者 50例,男 4例,女 46例;年龄 22~ 53岁,平均 39.2岁;病程 6 h~ 1个月,平均 8.2 d。临床表现为单侧 或双侧交替或双侧头痛,性质为搏动性痛或胀痛,头痛常由颞部、眼眶或前额部扩展为一侧、双侧或整个头部,时有眼睛干涩、恶心、欲吐、烦躁、耳鸣等伴随症状。颈椎 X线侧 、双斜位片显示颈椎序列变直 30例,反弓 14例, C3~ 6钩突关节不同程度增生 8例,脑彩超提示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较对侧明显增快 5例,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侧明显增快 8例,频谱形态正常,频窗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各血流的生理参数,有利于临床医生对高血压痛患者临床症状的病理变化作出分析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对高血压病的分期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将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与颞窗及枕窗通过低频脉冲多普勒(2MHz),获得脑血管主要动脉的多普勒超声频移信号,进行TCD检测。结果TCD检测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主要动脉,主要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异常率;(2)收缩期的血流速度增高(即脑血管痉挛);(3)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即脑供血不足);(4)频谱形态改变(即脑动脉硬化)。结论经TCD检测,能较灵敏的反映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的病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不同病期其表现各有特点,故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给予对症治疗,同时对高血压病的分期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头痛病人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9年 6月~ 2000年 6月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了血管性头痛病人 70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组为我院门诊住院病人,经神经 科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符合国际头痛新分 类法,共 70例,男 30例,女 40例,年龄 12 ~ 66岁,平均 33.6岁,病程 1月~ 10年, 平均 2.6年。对照组 30例,为非头痛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者。采用智能型多普勒脑血流分析仪,用 2MHz探头,受试者平卧,经颞窗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俯卧枕大孔测基底动脉、椎动脉,选择血流频谱最高之图像,记录相应血管平均流速 (VM)、收缩期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流代偿的途径及血供状况。方法 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9例,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TCCD)、能量多普勒(CDE)及超声造影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侧OA反向血流、患侧大脑前动脉(ACA)的A1段反向血流或压迫健侧颈总动脉(CCA)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降低、压迫患侧CCA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P1段血流速度增高,判断OA、willis环前交通动脉(AC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PCoA)侧支循环途径代偿。结果 29例患者经TCCD和CDE检查OA均显示清楚,MCA、ACA、PCA完全显示16例(55.2%),另13例(44.8%)行超声造影后均能完全显示。经OA、ACoA、PCoA侧支循环代偿分别29例(100%)、24例(82.7%)、2例(6.8%)。患侧OA血流速度较健侧增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减小(P〈0.05);而患侧MCA、ACA流速较健侧降低(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CCD、CDE、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及血供,为脑血管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CT或MRI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1例为病例组,设同期体检正常自愿者33例为对照组,采用SSD-3500彩色超声波检测仪、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两组大脑中动脉血管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病例组CDFI检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低19例,显像呈现较暗淡的细窄血流,频谱形态分析示收缩期主波低钝,加速时间延迟,次峰消失;血流速度增高5例,显像呈现较明亮的细窄血流,收缩期第一峰(S1)为高尖充填频谱;无法获取血流频谱4例,显像仅见极稀疏的血流信号,无法测及峰值流速。病例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均较对照组减低,而搏动指数则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DFI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81.5%。结论:CDFI能清晰、直观、较准确地检测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程度,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示其可作为筛选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及评定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及评定价值,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51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基底动脉、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椎-基底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搏动指数值增高(P〈0.05)。疾病组经颅多普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度以上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方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中度以上狭窄SSS患者1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颅内外动脉的彩色血流方向,并行频谱形态分析。结果13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双向血流(其中包括6例基底动脉双向血流),5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反向血流(其中包括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2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双向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结论SSS患者具有三种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SSS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脑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观察组各条脑动脉的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条动脉P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眼底,仅3例中度及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血管有痉挛表现。说明:TCD能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管痉挛所致血流速度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TCD能早期提供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资料,避免脑血管病危及孕妇安全。因而可作为妊高征患者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脑血流速度(CBFV)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全部患儿在检测时均保持安静入睡状态, 经颞部透声窗探测双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的CBFV。结果:52 例HIE患儿的CBFV除7 例正常外,45 例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异常。CBFV增高者37 例(71.15%) 。CBFV降低者8 例(15.38%) 。45 例HIE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 P< 0.01。7 例血流速度正常者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HIE脑血流速度的检测,对其患儿的治疗、康复提供可靠依据,颇具临床应用性,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19岁,从内地入伍至西藏一个月,经颅多普勒(ThD)常规检测脑底动脉血流情况。TCD结果示:于左侧颞中窗70mm-75mm处检出一高速血流频谱,其Vp109.8cm/s,Vd 73.4cm/s,血流方向朝向探头,频谱呈四峰型,收缩峰高尖,频窄,频窗消失。心率76次/分。左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均能正常检出。 讨论据文献报道,正常成年人脑血管血流频谱多呈双峰型或三峰型,新生儿及婴幼儿可呈单峰型。 该频谱呈四峰型,第一收缩峰(S1)高尖;第二收缩峰(S2)矮小,两收缩峰分离;第三峰舒张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价值。方法 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6例,平均年龄53.6岁,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28例。采用MT-1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治疗前后对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m)及血流频谱图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疾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TCD异常率为80.6%(29例/36例),以VBA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TCD可作为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