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单体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双键转化率和颜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固化方式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双键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单体的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双键转化率按Bis-GMA、Bis-EMA、UDMA顺序依次增大,分别为51.87%、69.29%、79.98%,样品在红酒中浸泡后的色差则按前述顺序依次减小,分别为1.780、1.244、0.534。对于不同固化方式,实验中分别采用了光固化、热固化2种单独固化方式和先热后光、先光后热2种双固化方式。结果表明样品双键转化率随热固化温度增加而稍有提高,光固化与热固化间无明显差距。双固化处理的样品具有相比单纯光固化或热固化更高的双键转化率,其中先热固化后光固化的双固化系统的双键转化率达到87.52%,远高于仅热固化的双键转化率77.24%,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重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新型炭材料用糠酮树脂的固化过程,分析固化剂含量及升温速率对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磷酸/糠酮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计算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得到了糠酮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利用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研究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气态产物。结果表明:糠酮树脂的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升温速率和固化剂含量对固化反应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本固化体系,固化剂含量以7%(质量分数)为最佳,该固化体系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和最佳固化温度分别为102.32和159.07℃,反应活化能为73.33kJ/mol,反应级数为0.9;糠酮树脂的固化反应气态产物以H20为主,另有少量的CO、CH4和CO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铝镁硼复合磷酸盐热硬砂的固化工艺、溃散性及其发气性。结果表明,低温固化有利于获得高的干强度,但存放稳定性很差;但过高的固化温度对干强度和存放稳定性都不利。铝镁硼复合磷酸盐热硬砂最佳固化工艺加热温度为200℃,加热时间为30 min~40 min。该热硬砂具有良好的溃散性和低的发气量。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中基体材料从粘流态转变为固态,这是一个复杂的热、化学和力学性能急剧变化的过程。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随着树脂基体的逐渐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会随之产生明显改变,并且力学性能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材料成形后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因此有效地预测构件在固化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趋势对优化成形工艺以期得到适合要求的复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采用了细观力学的分析方法对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能变化进行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在降温前其应力、应变量趋于稳定,但材料在降温前并不是处于理想的无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5.
用DSC法研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涂料固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深入地研究了国内广泛应用的管道熔结环氧粉末涂料,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内在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实验得到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体系实际固化反应过程,在保证固化转化率高于95%的前提下,可为固化工艺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环氧底漆的固化过程,以及固化温度对固化后涂层拉拔附着力和耐阴极剥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了涂层的耐水渗透性。结果表明,环氧底漆的固化受温度影响较大。随着固化温度升高,固化时间减少,涂层的拉拔附着力、耐阴极剥离性能有所下降,固化温度对涂层耐水渗透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梁云  李俊鹏  李世鸿  金勿毁  吕刚  罗慧 《贵金属》2015,36(4):21-26, 31
选用片状银粉作为导电填料,合成了酚醛类树脂为基体树脂,并以六亚甲基四胺为固化剂,制备了一种耐高温导电胶。讨论了体积电阻率与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剂用量以及银粉填充量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及配方。通过扫描电镜确定了最优分散剂,通过热重差热(TG/DSC)分析得到了导电胶的最初分解温度为366℃,耐热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六次甲基四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 HMTA)作为最常用的热塑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固化剂,大量应用于磨具制造领域。由于结构中芳核间仅以亚甲基相连,因此树脂表现为较大脆性。以自制苯酰胺类衍生物(sulfonamide derivatives, PTSA)替代六次甲基四胺用于酚醛树脂的固化,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力学性能以及冲击测试等方法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PTSA固化酚醛树脂失重10%时的热失重温度为396 ℃,较HMTA固化的酚醛树脂的提高了24 ℃,耐热性优良;以PTSA固化树脂作结合剂制备的超硬磨具,较HMTA固化树脂作结合剂的超硬磨具的磨削比提高36.18%。   相似文献   

9.
借用径向受压圆盘的弹性力学分析和光测弹性试验结果,并籍助固化的树脂砂粘结剂的热失重分析和差热分析,对型砂的热态劈拉强度测试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型砂的常温劈拉强度与常温轴拉强度的关系,同时首次提出了采用热态劈拉法间接地测试型砂热态轴拉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磷酸铝铬溶液和Cr_2O_3粉末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封孔剂,并对WC-12Co热喷涂涂层进行封孔处理。利用XRD、SEM、EDS以及TG-DSC分别对磷酸铝铬的物相、封孔前后涂层表面形貌、固化特性和耐热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测试和热震试验分别对封孔前后涂层的抗腐蚀性和固化后的磷酸铝铬层的抗热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铝铬的固化温度在250℃左右,在700℃内体系无任何热效应发生,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固化后涂层表面致密,磷酸铝铬对涂层孔隙具有良好的填充作用,明显降低了涂层的孔隙率。封孔后的涂层具有较高的自腐蚀电位和较小的腐蚀电流密度,涂层耐蚀性显著提高。在450℃下进行热震试验,当热震次数一定时(热循环100次),添加填料的磷酸铝铬层的剥落面积低于未添加填料的磷酸铝铬层,表现出较高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环氧与酚醛改性环氧涂层固化反应与吸水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技术,研究了一种环氧树脂粉末涂料与酚醋改性的该种涂料的固化反应机制和两种涂膜的交联结构,并结合两种涂膜有90℃蒸馏水中的静态浸泡实验结果,分析了涂膜交联结构对涂膜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改性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包括酚醛树脂与一部分环氧树脂的共聚反应,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交联反应,以及少量酚醛树脂的自聚反应。而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反应只有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双氰胺的交联反应。酚醛  相似文献   

12.
铝电解用TiB2阴极涂层固化、炭化的升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TG, DDTA等热分析手段, 研究了高温固化、炭化过程中, 铝电解用TiB2阴极涂层糊料的质量和能量的变化速率, 制定了涂层的变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升温制度对TiB2阴极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变速升温制度优于匀速升温制度, 采用变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所制备的涂层形变小、无裂纹, 其抗拉强度达3.13 MPa, 电阻率为23.2 μΩ*m; 而采用升温速度为10.3 ℃/h的匀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制备的涂层形变大、裂纹多, 抗拉强度小(2.69 MPa), 电阻率大(28.6 μΩ*m).  相似文献   

13.
低粘度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奇士增韧剂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获得一种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采用NDJ-8S型旋转粘度仪对环氧树脂体系的粘度进行测定,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利用热失重分析法(TGA)对其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体系的粘度较低,50℃时仅为3.5Pa.s。采用外推法得出环氧树脂体系的凝胶温度为58.82℃,固化温度为139.08℃,后固化温度为265.92℃,通过计算得出表观活化能E为53.1kJ/mol,反应能级为0.88。室温下固化反应速率较低,约为3.28×10-3 s-1,有利于存储,同时树脂体系起始分解温度达271.2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油气输送用热煨弯管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防腐标准中取消环氧粉末固化度,改用两次试验条件下加热测得的涂层玻璃化转变温差值ΔT_g来评价涂层的固化情况,指出ΔT_g不能直观地计算得出,有必要研究固化百分率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关系。利用DSC扫描仪测定环氧粉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3)和T_(g4)及其差值ΔT_g,用涂层固化后剩余焓变计算固化百分率C,然后拟合固化百分率与ΔT_g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可直观反映出玻璃化转变温度ΔT_g与固化度的关系,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国内现有的硅酸盐耐酸耐热胶泥的发展过程,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针对硅酸盐耐酸耐热胶泥在低温(15℃)以上固化慢的问题,研究开发了可在-5℃-15℃正常固化的耐酸酸热胶泥,对其低温固化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及收缩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形模具型面补偿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固化成形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对模具型面的温度补偿来达到对材料变形量补偿的方法。该方法的设计思想是构件要在成形后满足设计形状,首先其在高温状态下的理想形状就应该是构件从低温升至玻璃态温度膨胀后的形状;其次模具在固化周期内的热变形为弹性变形,即材料固化脱模后的模具型面恢复至原来形状。模具型面的设计基础是准确预测模具型面在固化点温度时的几何形状。补偿后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热补偿的模具型面设计方法设计的模具型面能够有效补偿复合材料制件成形过程中由于模具与复合材料之间热、力学性能不一致以及固化过程中材料自身热、力学性能变化而导致的制件固化变形问题。  相似文献   

17.
熔融结合型环氧粉末涂料固化程度的溶剂萃取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酮为萃取溶剂,研究了SEBF-2熔融结合型环氧粉末涂层自由膜在160℃~230℃经不同时间团化后的萃取团化度.用温度-时间重叠技术分析了涂胶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萃取形貌.结果表明,在160℃~220℃之间,萃取固化度随温度升高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30℃经长时间团化,涂膜发生热降解。在研究温度范围内,萃取固化反应呈现单一激活能,表明固化过程主要受单一反应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SMC模压成型热性能参数测定与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不饱和聚酯树脂(SMC)模压成型热分析理论,建立了模压成型温度场数学模型,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实验分析,确定了SMC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SMC模压成型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及温度场对模压成型的影响特点,对SMC模压成型工艺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酚 A 型酚醛树脂改性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得到一种低温快速固化的潜伏性双氰胺固化剂。方法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新型双酚A型酚醛树脂改性双氰胺潜伏性固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双氰胺和酚醛不同配比对固化漆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研究改性后固化剂的活性、用量及固化温度。结果双氰胺和酚醛较好的摩尔比为0.6∶1,改性固化剂的最佳用量为30%(相对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改性后的恒温固化温度为127℃。结论该配方合成的双酚A型酚醛树脂改性双氰胺固化剂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DTG ,DDTA等热分析手段 ,研究了高温固化、炭化过程中 ,铝电解用TiB2 阴极涂层糊料的质量和能量的变化速率 ,制定了涂层的变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升温制度对TiB2 阴极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变速升温制度优于匀速升温制度 ,采用变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所制备的涂层形变小、无裂纹 ,其抗拉强度达 3.13MPa,电阻率为 2 3.2 μΩ·m ;而采用升温速度为 10 .3℃ /h的匀速固化、炭化升温制度制备的涂层形变大、裂纹多 ,抗拉强度小 (2 .6 9MPa) ,电阻率大 (2 8.6 μΩ·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