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前SDN/NFV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2016年中国SDN/NFV大会”的火爆程度便可见一斑. 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在演讲中指出,SDN/NFV的发展需要积极吸纳其他创新技术,其中LSO和Docker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网络管理系统演进的思路是“纵向分割,横向协同”,新旧网管系统需要靠顶层LSO提供横跨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的端到端业务.  相似文献   

2.
作为未来网络领域的关键技术,SDN/NFV在工业互联网、5G切片、云化电信网络等应用场景先后成熟。2019年,SDN/NFV技术正式进入v2.0发展阶段。梳理了SDN/NFV技术的演进历程,归纳了其v2.0阶段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产业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SDN/NFV的核心网演进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FV和SDN的基础上研究核心网架构的演进及应用领域;通过将NFV和SDN技术引入核心网,在核心网虚拟化,分组域网关控制转发分离及基于Service Chaining的即插即用的增值业务及复杂流处理平台进行研究,建议了基于SDN/NFV的核心网长期演进架构。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几年,行业热炒SDN/NFV概念并讨论产品实现,但SDN/NFV给运营商带来的商业价值并不清晰.如今网络的全面云化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它有望超越SDN/NFV,助力运营商抓住万物互联的机遇.”就运营商未来业务收入如何增长的问题,华为网络产品线总裁汪涛在MWC2017期间告诉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SDN/NFV大会上,中兴通讯弹性VDC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荣获SDN/NFV产业联盟颁发的"2015年度中国SDN最佳实践奖",验证了中兴通讯SDN整体解决方案完全符合行业相关标准,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国内SDN商用领域需求。  相似文献   

6.
SDN/NFV技术的应用落地似乎正在步入规模化的“春天”.事实上,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下,SDN/NFV等网络已经不再仅是一个趋势,而是切切实实地在一些实际领域及场景中得到应用,以SDN/NFV为核心技术的众多解决方案也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7.
过去几年,我国电信运营商积极参加SDN/NFV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制定工作,对技术有着突出贡献,并完成了SDN/NFV网络技术的测试验证工作,在现网中实现了小规模的商用部署.在SDN/NFV技术日益成熟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电信运营商将加速网络改造,推动SDN/NFV产业链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8.
SDN/NFV产业发展遇瓶颈,再次引起各方关注.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近期指出,SDN/NFV尚处于半封闭“软烟囱群”阶段,大网规模应用时机尚未到来.对这些情况,华为是如何理解和应对的?近期,中国SDN/NFV联盟副理事长、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祁峰向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详解了网络转型所处状态、面临问题以及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技术》2014,(3):67-67
正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在圣克拉拉举办的OpenNetworkingSummit2014大会上,集中发布了其SoftCOM未来网络架构下多个关键SDN(软件定义网络)解决方案和技术成果,包括基于SDN的IP与光协同解决方案,基于SDN的NG-VN(下一代虚拟网络)解决方案,首个电信级SDN流量算法引擎(FlowEngine),及已在数据中心进行应用的POF协议技术等,展现了华为在SDN网络演进中的全面领导地位。在SoftCOM愿景框架下,华为积极参与国际SDN/NFV标准化工作,致力于推动SDN/NFV技术在电信网络各个层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年的发展,SDN/NFV已经逐渐落地成型、真正进入了商用部署时期.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都在进行SDN和NFV的研究和部署,以在节省更多的成本同时提供更加灵活优质的服务,在日前召开的“2017全球SDNFV技术大会”上,来自开源组织以及部分海外电信运营商代表,纷纷展示其最新的网络转型部署计划和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1.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6,(11):45-46
从近日三大运营商在2016年中国SDN/NFV大会上的演讲可以发现,进入2016年后,相比网络演进,运营商更为关注网络改造中很实际的问题,并对产业链提出了许多要求和建议. 这从侧面说明国内运营商在SDN/NFV网络改造上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与产业链的合作也迅速渗入到现网.也正因此,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中国移动相继与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例如中国联通联合中兴通讯建设SDN/NFV创新实验室,开展业务链、vIMS、vBRAS、VDC、SDON、vCPE等外场试点合作;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成立了联合团队,针对SDN/NFV、5G/大视频/云计算等具体项目进行标准制定、方案预研和现网验证等.而中国移动则与中兴通讯在编排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Open-O编排项目在国际组织的开源立项.  相似文献   

12.
张鹏 《通信世界》2016,(17):26-27
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在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的双重驱动下快速演进,纵览全球移动通信产业进程:4G锋芒毕露、5G大幕已启、物联网遍地开花,以SDN/NFV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也与通信网络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业务需求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灵活多变,运营商传统网络架构的弊端日益显现,未来网络需要满足低成本、高效、灵活、智能运营,并能通过集约化经营产生价值,SDN/NFV正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根本性技术,使网络重构成为可能. 未来5年,国内SDN/NFV市场规模将达2500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SDN/NFV已经逐渐度过了概念炒作阶段,世界权威调研公司Infonetics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之后SDN/NFV开始进入商用部署阶段,2016~2019年SDN/NFV陆续进入发展期,2020~2025年SDN/NFV将陆续进入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14.
鲁义轩 《通信世界》2016,(11):41-42
在4月13日的中国SDN/NFV大会上,三大运营商的SDN/NFV演讲与往年最大的区别是在试点进展的介绍上更侧重实际问题. 运营商批SDN接口封闭:不利于开放合作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在介绍中国移动SDN引入进展时,特别提到了目前网络SDN改造过程中的几大问题. 一个问题是“软件定义网络,把网络未曾遇到的问题扩展了”,例如数据库不同步、控制器消息队列满并充斥大量无用新消息,以至于影响VM执行DHCP流程并获取IP地址、异常情况处理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电信网络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用户的需求,为此电信网络架构重构迫在眉睫,而在电信网络重构时,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引入SDN/NFV技术,以打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灵活的智能网络. 但在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看来,目前除少数领域外,SDN/NFV技术尚处于半封闭的“软烟囱群”阶段,离开放的全解耦目标还有相当距离.此外,网络重构也是说易行难,网络重构要想成功惟有企业高层强势介入和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6.
经过前几年的技术标准讨论和开源能力的积累,SDN/NFV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正处在从实验室测试逐步走向商用验证和部署的阶段.2016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期间,中兴通讯与全球多个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展开基于SDN/NFV技术在未来网络方面的合作研发和商用部署的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NFV/SDN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在特定现网场景下,NFV/SDN技术的部署方案越来越成熟,NFV/SDN技术的成熟为运营商实现网络重构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将通过分析NFV/SDN技术对运营商IP承载网络的影响,分析NFV/SDN在数据中心和网络接入侧的应用方案,以期对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控制网络建设成本以及推动网络能力货币化等发挥重要作用,探讨运营商网络重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选网络”成为各家运营商实践SDN的切入点,而SD-WAN则是SDN迈入运营商大网的关键所在.赛特斯对SDN/NFV投入已久,尤其是在NFV性能的提升上实现了重大飞跃. 赛特斯将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MWCS2017)上,对外发布展示端到端的全套NFV产品族类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SD-WAN产品系列Flex SDWAN,全面展现了赛特斯作为国内SDN/NFV中坚力量的实力.SD-WAN产品的应用不仅将有利于企业加强对网络的灵活调度和流量控制,更有利于解决云平台在跨境应用场景中存在的诸多挑战,让云部署加速,促进实现云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为降低网络构件成本,实现灵活组网提出了便利的方案,是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通过对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未来数据网络特别工作组(TC1 SWG3)在SDN/NFV组网应用场景、组网体系架构以及基于SDN/NFV的各种业务组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的介绍,认为SDN/NFV将成为未来网络的候选技术之一,TC1SWG3在后续的工作中将研究采用SDN/NFV技术的未来数据网络相关标准,服务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首先根据NFV/SDN技术原理,分析技术引入的优劣势,同时结合核心网的IMS和PS,提出核心网需要进行的整合与演进方向,提出核心网演进的下一步生态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