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入人工耳蜗为听力障碍儿童感知声音、重建听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要使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获得听觉言语康复必须经过长期的听觉培建,语言学习和语音异常矫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例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阶段性听觉康复训练效果评估,探讨听障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效果,为制订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训课的形式,以示范法、游戏法对个案进行听觉能力训练,利用评估词表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个案术后入班时评估的平均值为60.9%,术后训练3个月评估的平均值为94.7%,术后训练6个月评估的平均值为98.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该患儿具有良好的听力重建效果,术后经过6个月的系统康复训练,该患儿的听觉识别能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跟踪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633例2~6岁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觉康复效果跟踪评估,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性别及康复时间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听障儿童听觉发展的规律性.方法 听觉能力评估方案采用全国聋儿康复系统通用的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评估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声调识别、双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及在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等6项.本研究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儿童听觉康复评估结果,自变量为儿童的年龄、性别、康复时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听觉能力随康复时间延长,听觉能力显著提高(P<0.001),其变异系数越来越小,2岁年龄组康复12个月评估时的CV系数为0.25,其余各年龄段的CV系数均小于0.2.听觉评估时间和儿童的年龄对听觉能力交互效应显著(P<0.001),年龄段越小的儿童进步幅度越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性别对听觉能力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结论 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能力随康复训练的时间延长得到快速发展,儿童年龄越小提高幅度越大.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至少要经过12个月,听觉能力才相对稳定,2岁年龄组的听觉强化训练时间要超过1年.  相似文献   

4.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效果,为继续做好捐赠项目受赠聋儿术后集中安置工作及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效果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按照捐赠项目受赠聋儿术后安置要求,将200名聋儿安置在18个具备资质的聋儿康复机构,定期跟踪.指导。在安置期满后,整理.对比材料相对完整的受赠聋儿康复评估数据和家长对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效果。结果①受赠聋儿康复安置一年后,言语识别率、语言年龄和学习能力商成绩都较安置初期取得明显效果(P〈0.01);②家长对受赠聋儿康复安置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前后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③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因素和术后一年内接受康复安置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言语识别率平均成绩的关键因素(P〈0.01)。结论已经实施的康复安置策略效果明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接受康复安置的时间最少为1年是合理的,有效的康复安置策略还应囊括更大范围的内容,尽快建立起儿童人工耳蜗术前和术后一体化康复服务机制是确保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5.
年龄对语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语前聋小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随访评估中了解到 ,年龄较小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优于年龄大者。现将 2岁以下最小年龄组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大年龄组比较评估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人工耳蜗植入后 ,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除不能参加本组评估的特殊病例 ,共 2 2例不超过 17岁的语前聋儿 ,进行评估讨论。男 13例 ,女 9例。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 :最小 1.5岁 ,最大 17.0岁 ,平均 7.2岁。其中 1.5~ 2 .0岁 5例 ,2 .1~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用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se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 integration scale,MAIS),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8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4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症且无明显病因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AN患者术后平均助听听阈(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为(38.64±6.36)d B HL。AN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发声情况得分、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语前聋患者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得分。AN组语后聋患者术后CAP评分、SIR评分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术后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但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后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文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mandarin speech perception,MSP)中三种不同音色言语训练形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40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根据MSP系统训练形式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青年女声(播报形式)组(训练A组)、女声(标准化已验证录音材料)(训练B组)和童声(卡通人物故事形式)组(训练C组)、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儿童仅接受重庆市聋儿康复中心提供的言语训练方法,A、B、C训练组儿童在接受聋康中心言语训练的同时分别再单独使用MSP系统三种训练形式之一,训练时间均为90天;各组训练前后进行封闭式言语测试,比较各组言语感知水平提高程度。结果训练A、B、C组训练后封闭式言语测试正确率(分别为49.58%±14.49%、55.41%±14.43%、55.0%±13.28%)较对照组(47.08%±16.46%)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常规言语康复的基础上加入不同音色言语训练可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的感知力;MSP系统中的多种言语康复形式易于被儿童接受,可作为常规康复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后听觉言语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效果比较,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8例(18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行术前、术后助听听阈评估、听觉功能评估及言语康复能力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感知、言语识别、言语发展的影响。结果18耳术前平均助听听阈为63dBHL,人工耳蜗植入听力重建后声场测试平均助听听阈为38dBHL,音频感受补偿范围250~4000Hz都能进入言语香蕉图,为其听辨言语声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术后言语识别率明显提高。18例中11例术前无言语能力的患儿,术后平均的言语能力为2岁水平;7例术前平均语言能力为1.7岁,术后平均语言能力达到2.8岁。本文中3~4岁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经过系统康复训练,言语发展明显提高。结论对6岁以下的语前聋、智力发育正常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经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听觉和言语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放式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的开放式听觉言语能力进行评估,以期获得其听觉言语发育特性。方法选取听觉言语能力已达到进行开放式言语测试的27例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CI组),按照从易到难的测试方法和顺序,依次进行声场下普通话儿童词汇相邻性双音节易词-双音节难词-单音节易词-单音节难词及儿童版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 for children,MHINT-C)的安静环境-非植入侧噪声-植入侧噪声-前方噪声的测试。将获得的数据与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7例CI儿童均能进行词汇相邻性测试,其中9例能进行安静环境下句子测试,7例能进行更高难度的噪声环境下的句子测试;双音节难易词表间、单音节难易词表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易词得分均明显高于难词;能进行噪声下言语测试的儿童,噪声在非植入侧、植入侧和前方的言语识别阈(speech response threshold,SRT)分别为4.38&#177;3.43、8.76&#177;4.18、9.15&#177;3.39dB S/N,噪声在非植入侧与噪声在植入侧和前方得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在前方与噪声在植入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静环境下CI儿童的MHINT-C的SRT与听力正常儿童相差31.5dB S/N,噪声在前方、非植入侧和植入侧环境下分别相差13.4、15.2、19.7dB S/N。结论 CI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一样均对语音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对易词的识别好于难词;两者听觉言语发育遵循同样的轨迹,但CI儿童相对滞后;聆听技巧的掌握及发挥双耳对噪声的压制作用对CI儿童言语理解尤其是噪声环境下的言语理解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语前聋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育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34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极重度语前聋儿童手术时年龄为1岁2个月~5岁10个月,平均3岁2.15个月,按照植入手术时年龄分为幼龄组(A组,<3岁,17例)、大龄组(B组,≥3岁,17例),在植入手术前和开机后3、6、12个月四个时间点采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MAIS)和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 -MAIS)对患儿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全体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量表总分及三组问题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植入前,并且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其得分逐步上升(P<0.05),其中评价患儿对声音感知能力的Q3~6在开机后的3个月内进展最为迅速。B组植入术前与听觉辅具有关的问题Q1~2和开机后3个月Q3~6得分高于A组(P<0.05),其余各项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男性和女性患儿各项得分无差异(P>0.05),A组女性患者术前Q1~2得分高于男性(P<0.05),其余各时间点男女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使用人工耳蜗时间的延长,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进步最快的时间为开机后的3个月内,这个阶段较大龄的患儿对声音的察觉能力优于婴幼儿患者,但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两组听觉能力的发育无差异;不同性别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觉发育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伴脑白质病的语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9~11月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伴脑白质病语前聋患儿为研究组(年龄1~6岁,平均3.79±1.93岁),同期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语前聋患儿16例为对照组(年龄1~6岁,平均4.38±1.93岁),术前均行临床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及语言能力、智力水平等评估,经乳突后鼓室面神经隐窝入路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均到海南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对两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同阶段的CAP和SIR分级.结果 所有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均获得听觉反应和不同程度的言语交流能力,随着康复时间延长两组患儿CAP及SIR分级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组术后6、12和24个月CAP平均分级分别为2.571±0.416、3.714±0.496、5.000±0.492级,SIR平均分级分别为1.357±0.133、2.143±0.275、3.071±0.245级,与对照组CAP(分别为2.688±0.313、3.875±0.364、5.000±0.354级)及SIR(分别为1.500±0.129、2.313±0.176、2.875±0.221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脑白质病的语前极重度感音性聋患儿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不伴脑白质病的同龄患儿相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听力学、影像学、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及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评估结果。结果10例患者术耳人工耳蜗植入前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未引出,颞骨薄层CT示不同程度的蜗轴与内听道之间的蜗神经管狭窄。术中神经反应测试2例患者有3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有2个电极可引出神经反应波形,6例患者有1个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1例患者术中未引出神经反应波形。8N患者术后超过2年,其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时的平均单元音识别率分别为60.3%、60.4%、60.3%、60.2%、60.2%,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19.0%、19.1%、19.1%、19.2%、19.2%。2例患者术后仅3个月,其平均单元音、单辅音识别率分别为60.1%、18.2%。结论1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蜗神经管狭窄患者术前无残余听力,术中神经反应测试只有部分电极可以引出神经反应波形,术后听觉康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前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前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59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家长和康复教师进行调查随访。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对患者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进行分级评估。用组内单因素秩和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和SIR分级结果与性别、惯用手、内耳发育、颅脑影像学情况、术前助听器使用、术前语训、植入耳侧、植入电极类型、植入年龄、植入后时间、术后语言环境、术后康复模式、家庭经济状况等13个因素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术前语训、植入后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组间CAP分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不同的植入耳侧、植入后时间、家庭经济状况组间SIR分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家庭经济状况与CAP、SIR分级结果均有显著相关。结论植入后时间、家庭经济状况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名1~3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以及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失调行为和社会情绪能力方面的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0%、2.17%、4.35%和8.7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语言能力对儿童的外显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9.470,P<0.05),气质的趋避性对内隐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26.285,P<0.001),语言能力和气质的适应性对失调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6.883,P<0.05;F=6.088, P<0.01),气质的持久性对社会情绪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14.892,P<0.01)。结论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障患者重要的康复方式,术后效果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本文分析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在现有技术水平上为提高患者术后的言语识别率提供帮助,并使术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效果建立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