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B超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患者经腹部B超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呈单侧或双侧性,图像表现盆腔出现圆型、椭圆形,少数不规则型囊性肿块。肿块内部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两种类型:密集光点型、稀疏光点型。壁厚,内壁欠光滑。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85%。结论: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首选方法,能够为妇科手术提供良好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卵巢其它囊性肿物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279个术前超声或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卵巢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3%.结论:超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率高,但仍需与其它囊性肿物相鉴别,部分病例有与卵巢黄体囊肿出血、卵巢脓肿、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感染相似的声像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马明霞  廖高庆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85-1086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8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出附件肿块96个,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6型:单纯囊肿型(64.6%)、多囊型(11.5%)、囊内均匀光点型(9.3%)、混合型(7.3%)、囊液分层型(6.3%)、实性团块型(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复杂多变,掌握各型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水平,减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病率:1994~1998年为3.0%(6/198),1999~2003年为6.8%(14/20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误诊率:1994~1998年为50%(3/6),1999~2003年为14.29%(2/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病率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的上升而上升,其治疗多需手术,手术方式及范围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病变部位、分期及对生育的要求而选择.  相似文献   

5.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卵巢其他囊性肿物相混淆。本研究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超声分型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型认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复杂声像图,以求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139个肿块的声像图特点,分型观察,计算各型诊断符合率。结果依据肿块声像特点共分7种类型。囊内均匀光点型的符合率最高(88.3%),单纯囊肿型符合率最低(12.0%)。易误诊为单纯囊肿、囊腺瘤、炎性包块、畸胎瘤、子宫肌瘤、卵巢癌等。结论 分型可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杂的声像简单化,鉴别重点更明确,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分析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3例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超声分型。结果 93例107个囊肿超声分型表现:Ⅰ型囊肿(正常卵巢型)表现为稍增大卵巢内可见小无回声区,术前超声均未检出(0/3),仅提示卵巢稍增大或含液性改变;Ⅱ型囊肿(单纯囊肿型)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伴后方回声增强;术前超声仅检出1个囊肿,误诊10个囊肿(10/11);Ⅲ型囊肿(囊内点状高回声型)表现为无回声区,内部见均匀点状高回声,似云雾状;术前超声检出26个囊肿,仅误诊2个囊肿(2/28);Ⅳ型囊肿(多囊型)表现为无回声区,内部见带状间隔或伴密集点状高回声;术前超声检出16个囊肿,误诊13个囊肿(13/29);Ⅴ型囊肿(混合型)表现为无回声区内见稍高回声或伴密集点状高回声及带状间隔,或表现分层征;术前超声检出22个囊肿,误诊11个囊肿(11/33);Ⅵ型囊肿(实质型)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可见稍高回声;术前超声均未检出囊肿(0/3)。107个囊肿术前超声以Ⅲ型囊肿检出个数居多(26/28),误诊个数少(2/28);6型中共误诊42个囊肿(39.3%),分别为Ⅰ型(3/3)、Ⅱ型(10/11)、Ⅳ型(13/39)、Ⅴ型(11/33)和Ⅵ型(3/3)。其中误诊为卵巢单纯囊肿15个、卵巢囊腺瘤7个、卵巢畸胎瘤2个、卵巢肿瘤6个、子宫浆膜下肌瘤2个、炎性包块2个、囊肿性质待定5个,卵巢稍大或含液性改变3个。结论Ⅲ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声像图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毛糙或稍增厚,内部可见点状高回声,结合临床表现超声易于作出正确诊断;Ⅰ、Ⅱ、Ⅳ、Ⅴ及Ⅵ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均易误诊,需与卵巢单纯囊肿、畸胎瘤、囊腺瘤、子宫浆膜下肌瘤及盆腔炎性肿块声像图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张淳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17-10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优点及方法. 方法对6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例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 62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妊娠率30%,随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异位囊肿有诸多优点,根据情况可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卵巢疾病,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声作为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常涉及到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就我院经超声诊断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06例的超声检查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联合超声检查对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研究组)和30例卵巢良性上皮囊肿(对照组)患者在术前进行血清sICAM-1测定和B超检查,血清sICAM-1的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研究组术前血清sICAM-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ICAM-1、B超及两者联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8.7%、85.1%、95.7%;特异性分别为90.0%、86.7%、76.7%;准确性分别为83.1%、85.7、88.3%。结论:血清sICAM-1及B超联合检查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对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阴道内超声检查了73例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患。结果: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主要表现为两种声像图特征:低回声型,无回声型。上述病例均经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术证实,诊断正确率83.6%(61/73)。结论:阴道B超扫描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新型妇科急腹症,临床上常易误诊[1]。本研究回顾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25例,年龄22~47岁,平均(37.50±5.60)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43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可分为5型:Ⅰ型为单纯囊肿型,Ⅱ型为多囊型,Ⅲ型为均匀光点型,N型为囊内团块型、V型为混合型。B超诊断肿块物理性质符合率为96.5%,诊断病理性质符合率为84.3%。  相似文献   

1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 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和B超征象。结果 30例囊肿中,MRI检出率100%(30/30),定性诊断准确率93.3%(28/3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征象:囊肿在T1WI和AT2WI均呈高信号,囊内有分隔,囊周纤维包膜形成,囊肿与周围结构界限不清。结论 MRI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提高MR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67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征象。结果:4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位于单侧25例,双侧21例;共计67个囊肿,其中单房囊肿13个,双房囊肿17个,多房囊肿37个。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表现为长T1长T2为主的混合性囊实性包块,囊壁不清35个,壁清楚32个;囊肿合并亚急性慢性出血49个,合并急性出血8个。增强后嚢壁轻度强化37个,中度强化24个,明显强化6个,囊液及出血成份未见强化。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复杂多样,混合性囊实性包块合并不同时期的出血信号是其MR影像学特征,MRI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手术方式及治疗经验。方法对9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检查,根据术中情况进行囊肿剥除,附件切除或中转进腹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及病灶严重程度分别加用GnRHa、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92例中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成功剥除70例(单侧43例、双侧27例),附件切除18例,4例因盆腔粘连非常严重,操作困难中转进腹。无其他术时、术后并发症。按AFS分期法:Ⅲ期65例(70.65%),Ⅳ期27例(29.35%)。术后病理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随访6~48个月。Ⅲ期复发率4.60%(3/65),Ⅳ期复发率14.81%(4/27),总复发率7.6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理想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规范操作,术后及时辅助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误诊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7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月余,经期感下腹疼痛就诊;3例因半个月前体检发现右下腹包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尿频,影响睡眠就诊;1例因半个月前感下腹胀痛、有压迫感,1周前体检发现卵巢肿物就诊。7例经妇科查体及超声检查,均初步诊断为卵巢囊性畸胎瘤,予择期手术治疗。4例术前完善腹部超声和(或)CT和(或)癌抗原125检查,考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予腹腔镜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探查,最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随访1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当接诊不明原因下腹疼痛、盆腔包块、痛经、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的育龄期女性患者时,应考虑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及时行相关检查甚至腹腔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有突发性下腹痛,21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附件区囊性肿块。术前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11例,误诊12例(52.17%)。误诊为卵巢囊肿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急性阑尾炎及黄体破裂出血各2例,异位妊娠1例。本组均急诊行手术治疗,术中腹腔内皆见咖啡样黏稠液体。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18例,患侧附件切除术5例。术后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均给予达那唑、孕三烯酮及曲普瑞林等药物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无复发。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误诊率高。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认真对医技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减少或防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误诊。该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44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症中20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和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16例共21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超声定性诊断及其对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病例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526个有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及144个病变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526个肿物中超声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5.6%(503/526).部分卵巢囊性畸胎瘤、黏液性囊腺瘤、输卵管积脓、卵巢出血性囊肿或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可有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卵巢冠囊肿相似的声像图表现.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者多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囊壁厚、囊内或囊壁有中等回声块状物或酒精凝固时间短者.包裹性积液和绝经后卵巢囊肿抗炎治疗或随访观察中可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对盆腔囊性肿物的定性诊断率较高,但部分不典型病例仍有误诊可能.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前应观察2~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