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乙醇作为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原料醇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均相催化(碱、酸及酸碱两步催化酯交换反应)及非均相催化(固体酸、固体碱、酶及超临界法)酯交换反应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并着重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后续研究制备地沟油生物柴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柴油是环境友好的替代燃油,由天然油脂与低级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采用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较为简单,同样适用于低等级、高度酸性以及含有水的油的酯化和酯交换反应,且不形成皂化物,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均相酸碱催化酯交换工艺中存在的产品分离困难和废催化剂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非均相固体酸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正在兴起的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各种固体酸,包括硫酸化的金属氧化物、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磺酸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磺化碳基催化剂、杂多酸和酸性离子液体作为酯化和酯交换反应中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合成的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石油、柴油的替代品或部分替代燃料。脂肪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甘油易回收和无废物产生等特点。综述了脂肪酶的固定化、不同载体固定的脂肪酶催化合成及其操作条件(酰基受体、有机溶剂、含水量、温度),并对酶促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材料产业》2009,(10):I0011-I0012
技术简介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生物柴油已成为当今世界新能源研制和开发的热点,发展极为迅速。目前生物柴油普遍采用均相催化法合成工艺,制备生物柴油的酯交换过程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也可以在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碳基固体酸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步碳化-磺化法制备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采用IR、XRD以及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中,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用气相色谱分析生物柴油的产率。实验结果表明,碳基固体酸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效果显著,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6∶1、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0%时,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95.5%。催化剂重复利用6次,活性下降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氯丙烷(ECH)为连接剂,将硅酸钠(Na2SiO3)化学固定于壳聚糖季铵盐(HTCC)分子链上,制得一种硅酸钠/壳聚糖季铵盐有机无机杂化膜(HTCC/Na2SiO3/ECH),作为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大豆油和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该膜显示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并根据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对影响生物柴油转化率的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质量比以及催化剂用量)进行优化,确定催化膜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和反应因素影响显著性顺序.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醇油摩尔量比6∶1,催化膜含量为油重的质量分数4%,反应时间60min,预测转化率为98.0%,实际值为97.1%,与实际值基本相符,表明优化模型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脂肪酶作为一种清洁的催化剂,可用在生物柴油的生产中,解决燃油危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固定化脂肪酶与游离脂肪酶相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脂肪酶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共价结合,交联、包埋等。影响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甲醇、甘油和含水量。本文就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引起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生产生物柴油技术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替代矿物柴油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因其具有低排放、对环境污染小的特点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柴油是由动植物油脂或长链脂肪酸与低碳醇反应而生成的脂肪酸酯。酯交换法是生物柴油制备的主要方法,本文对酸、碱作为催化剂的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非均相催化剂的研制一直是生物柴油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中的负载型催化剂以其制备材料广、活性高、重复利用性好等优点成为生物柴油制备的首选催化剂。本研究综述了以金属氧化物及复合物、活性炭和分子筛为主要载体的负载型固体酸碱催化剂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负载型固体催化剂在生物柴油产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主要总结了国内外利用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进展,分析了影响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因素,重点阐述了温度、醇油比、压力、反应时间、水含量及自由脂肪酸含量等对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影响;介绍了超临界甲醇法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强化途径,主要涉及添加共溶剂和催化剂以强化超临界酯交换过程;另外,归纳了反应机理、动力学并分析了制备工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疏水防潮包装纸板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制备了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聚乳酸(PLA)溶液涂覆的疏水防潮纸板(原纸和箱板纸),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涂覆后,纸板的表面更加光滑,疏水防潮性能也有所提高;根据所使用聚乳酸溶液的质量浓度的不同,纸板水分吸附率的降低程度也不尽相同,在1~3 g/mL内,质量浓度越高,水分吸附率下降得越多,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容量法即酸碱滴定与自动电位滴定两种方法的探讨,为操作者寻求一种既安全环保又快速准确的测定糠醛酸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DL-乳酸熔融缩聚的催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旋转蒸发器中进行DL-乳酸的熔融缩聚,考察辛酸亚锡、二氯化锡、钛酸四正丁酯等单一催化剂和辛酸亚锡/氧化锌、辛酸亚锡/氧化锌/对甲苯磺酸等复合催化剂对聚DL-乳酸分子量和收率的影响.单一催化体系,辛酸亚锡的催化效果较好.辛酸亚锡与氧化锌和对甲苯磺酸复合使用后,聚DL-乳酸的分子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11000(v),收率达到96%.后期的热处理对促进DL-乳酸的缩聚反应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with base, acid and base/acid two-step catalysi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particle size analyze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lica films. Stability of the sols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was investigated. Moreover,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the optical constants of the silica film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by changing the catalysis conditions during sol-gel proces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A stability-indicating 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itoxantrone HC1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under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conditions.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mitoxantrone HC1 in aqueous solution over a pH range of 1.18 to 7.20 and its stability in propylene glycol-or polyethylene glycol 400-based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bserved rate constants were shown to follow apparent first-order kinetics in all cases. The pH-rate profile shows that maximum stability of mitoxantrone HC1 was obtained at pH 4.01. No general acid or base catalysis from acetate or phosphate buffer species was observed. The catalysis rate constants on the protonated mitoxantrone imposed by hydrogen ion water and hydroxy ion were determined to be 3.72 × 10 min-1 5.64 × 10-min-1 and 1.108 × 10-2min-1, respectively. 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s of mitoxantrone affected by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 systems. Irradiation with 254 nm UV light at 25±0.5°C was found when canpared with the light-protected controls. Incorporation of nonaqueous propylene glycol or polyethylene glycol in the pH 4.01 mitoxantrone solution shows an increase in its stability at 502±0.5°C.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测定对氨基苯胂酸硝化反应产物中4-羟基-3-硝基苯胂酸(Roxarsone)及对氨基苯胂酸含量的离子对色谱法,选择甲醇:水=25:75(v/v)作为流动相,0.005mol/L的四丁基氢氧化铵为离子对试剂,用磷酸调至pH=4.0,定量测定重现性良好,对Roxarsone中的杂质对氨基苯胂酸(ASA)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g/m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纳米多孔SiO2/PI杂化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催化正硅酸乙酯(TEOS)的溶胶-凝胶法与分子模板法相结合,通过旋转涂覆在硅衬底上制备了掺杂聚酰亚胺(PI)的纳米多孔SiO2薄膜,并利用差热分析(DSC-TGA)、红外吸收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台阶仪(Atom-ic-Profiler)等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PI杂化多孔薄膜为多孔的无定型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一层膜和两层膜的平均孔径分别为68和72nm,厚度分别为917和1288nm.  相似文献   

18.
催化活化法制备高丁烷工作容量颗粒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报道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研究中,其制备周期比较长。在传统的磷酸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塑化阶段加入浓硫酸来促进杉木屑组织中生物高聚物的酸催化解聚并低分子化。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添加量为6%时,GAC的BWC由未添加浓硫酸时的11.9 g/100mL增加到14.4g/100mL,提高了近21%;中孔孔容由0.508cm3/g增加到0.939cm3/g,提高了85%;BET比表面积由1902m2/g增加到2325m2/g,提高了22%;总孔容由1.029cm3/g增加到1.685cm3/g,提高了近64%;微孔容积由0.521cm3/g增加到0.746cm3/g,提高了43%。而且,其制备周期也从先前的20~70h缩短至5h以内。  相似文献   

19.
沸石由于特殊的离子交换性, 丰富的酸性位以及较高的水热稳定性, 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催化和分离吸附等领域。但是由于其较小的微孔尺寸(< 1.5 nm), 在一些大分子参与的催化反应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多级孔沸石在保留传统沸石晶化骨架、酸性位以及高水热稳定性的同时引入了多级孔结构, 可极大改善分子的扩散和传质, 减少积碳, 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使其在催化领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多级孔沸石在孔结构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着重介绍了无序介孔/大孔结构的多级孔沸石、有序介孔结构的多级孔沸石、取向排列的双介孔结构多级孔沸石、空心结构的多级孔沸石、集大孔-介孔-微孔为一体的多级孔沸石等的合成策略与机理以及结构表征。概述了多级孔沸石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通过与传统沸石和无定型介孔材料的对比, 这种新型的多级孔沸石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最后, 对未来多级孔沸石的发展与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