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79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患者10年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对79例PBMV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后追踪随访,包括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心功能评价。平均随访时间(11.2±1.1)年。结果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显著扩大,为(1.09±0.32)cm2与(2.04±0.43)cm2,P<001;随访10年,MVA逐渐减小至(1.47±0.36)cm2,P<0.01;再狭窄率为39.2%。PBMV术后心功能改善1个级别以上者占97.5%。术后10年随访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而未再次行介入或心脏手术者占77.2%。术后新出现或轻度加重的二尖瓣反流以及新出现的房间隔分流分别为12.6%和7.9%,均未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长期保持良好的心功能。结论PBMV术后10年以上临床远期疗效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21例行PBMV,20例成功,成功率95.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效。平均随访9±3个月,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3.40±1.08kPa(1kPa=7.5mmHg)降至1.72±0.75kPa,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者6例,改善2级及以上者14例,手术失败1例心功能无改善。结论PBMV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7月共进行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MV)216例,其中18例因大咯血急诊进行PBMV治疗,手术全部成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24~41岁(平均32岁)。病程6个月~...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12F扩张管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我们医院在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在13例患者中,使用12F扩张管进行PBMV,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0~52岁,平均(46.4±9.2)岁;病程5~9年,平均(5.2±2.7)年;心功能均为Ⅲ级,所有患者近期均无风湿活动及体循环栓塞史;经临床及多普勒血流仪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中,伴轻至中度动脉瓣反流4例;伴轻至中度二尖瓣反流5例;三尖瓣反流8例;伴…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10例(A组),与无二尖瓣分离手术史的患者10例(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A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由1.17±0.24cm2增至1.88±0.28cm2(P<0.001),B组中MVA由1.51±0.27cm2增至2.53±0.67cm2(P<0.001);血液动力学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10)。PBMV治疗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可避免或推迟开胸术,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闭式分离术后平均13.9±6.5(4~24)年的1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6(32~52)岁。结果:二尖瓣口面积由0.98±0.20cm2增加至1.91±0.49cm2(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1.58±1.08kPa(12±8mmHg)降至0.50±0.50kPa(4±4mmHg,P<0.01)。并发症:术后发生二尖瓣返流1例,返流加重1例;4例发生房间隔水平分流;3例扩张时球囊破裂。结果提示:对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病人(1)行PBM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二尖瓣超声记分对其病例选择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记分≤10者疗效最佳;(3)操作中房间隔穿刺及二尖瓣口扩张有时将面临困难,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52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病例分析,总结PBMV术中、术后提高疗效及防止并发症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Inoue法进行PBMV,并对部分操作技术进行了改进。术后对110例病人随访24±10个月,观察PBMV术后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152例中151例成功,成功率995%;长期随访的110例患者,76%心功能稳定于NYHAⅠ级,二尖瓣口面积(MVA)(206±040)cm2,有53%发生再狭窄,无一例死亡。结论作者认为严格选择病人、熟练地进行房间隔穿刺与球囊扩张、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术后预防再狭窄是提高PBMV疗效与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房性心律紊乱(包括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新指标。本文观察经皮二尖带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左房压力的变化,以探讨左房压力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临床资料:50例行PBMV患者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1~56岁;病程3~17年,平均8.6年。单纯二尖瓣狭窄43例,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和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别为4例和3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法),Ⅱ级38例,Ⅲ级9例,Ⅳ级3例。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术前B超检查均无左房内血栓及瓣叶赘生物。 方法:PBMV按…  相似文献   

10.
对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中晚期妊娠的妇女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结果,5例孕妇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二尖瓣口面积增大由术前0.86±0.21cm2增至术后1.84±0.20cm2,(P<0.001),4例术后顺利分娩,1例术后剖腹终止妊娠,无1例发生心衰加重情况,4例顺产婴儿发育均正常。5例孕妇中除1例术后合并轻度二尖瓣返流外,无其它并发症。表明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狭窄合并妊娠的妇女不但疗效可靠、且安全,对胎儿无明显影响,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后再狭窄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病人长期随访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再狭窄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6年5月~1995年12月随访资料完整的16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5例,女105例,年龄389±89岁。随访时间12~81个月,平均36±15个月。对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用Cox风险模型作了分析。结果随访期间,127例(79%)心功能持续改善。超声心动图测得的术前、术后及随访的二尖瓣口面积分别为115±02cm2、215±04cm2和192±04cm2。26例(17%)发生再狭窄,其中17例症状复发。结论PBMV术后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平均3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17%。术前超声心动图计分、心功能、有无心房颤动和左房压为长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薛玉增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8,38(12):18-19
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及配套器械对10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101例手术成功;其中90例术后随访23±9个月,二尖瓣口面积(MVA)为2.05±0.40cm2,4例发生再狭窄(占4.4%),无1例死亡。认为正确选择适应症、准确定位房间隔穿刺点、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右心缘最突出点定位法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间隔穿刺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正确无误的房间隔穿刺直接关系到PBMV的成败。我们根据数百例PBMV临床经验 ,总结出右心缘最突出点定位法 ,应用于 46例PBMV术均获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MS) 4 6例 ,男19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38 8± 12 1)岁 ,风心病史平均为(14 6± 8 9)年。窦性心律 2 6例 ,房颤 2 0例。单纯性MS 38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反流 (MR) 5例 ,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反流(AR) 3例 ,心功能 (NYHA)Ⅳ级 1例 ,Ⅲ级 16例 ,Ⅱ级 2…  相似文献   

14.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简称二狭房颤)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复律治疗的结果。89例患者在PBMV后2周内接受复律治疗,15例服用奎尼丁后恢复窦性心律,74例经体表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23.5±11.7个月,24例(27%)患者心房纤颤复发。我们认为心房纤颤病程长,PBMV后瓣口面积小和左房回缩差是心房纤颤复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摘要)朱鲜阳,张玉威,全 薇,钱武扬 汤莉莉,邓东安,侯传举我科从1990年4月~1994年1月开展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33例,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和方法:男12例,女21例;年龄19~49岁,平均37...  相似文献   

16.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Inoue气囊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2月至1994年8月,53例成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用Inoue气囊进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PVD口压力阶差从90.9±45.9mmHg减至38.1±32.3mmHg(P<0.001)。PV口直径从8.9±3.6mm增至17.4±4.6mm(P<0.001)。在6.4±2.8(0.8至9.5)年的随访期,心功能保持在Ⅰ级至Ⅱ级,其中9例重行心导管术检查,术前术后及随访的PV压力阶差分别为106.9±47.7mmHg、50.1±29.2mmHg及29.6±16.0mmHg(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PV口径分别为8.26±1.4、17.2±2.05及18.7±1.3mm(P<0.001)(术前比术后及随访P<0.05).认为Inoue气羹PBPV对PS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穿刺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PBMV的成败。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8年11月完成PBMV622例(680例次),其中58例由于房间隔穿刺点位置不当致使球囊通过二尖瓣口困难;或因术中操作不慎左房钢丝退回右房,...  相似文献   

19.
采用Inoue及国产球囊对41例患者施行了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功的40例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15.7±3.1mmHg降到6.7±2.9mmHg(P<0.001),跨瓣压差由术前的13.1±2.1mmHg降到4.5±2.4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1.10±0.25cm2增加到1.99±0.27cm2(P<0.001),左房内径由45.8±5.3mm减少到41.2±4.9mm(P<0.05),心功能由术前的3.10±0.62级改善到1.58±0.74级(P<0.01)。24例随访9±5个月结果示除2例发生再狭窄外,其余病例与术后3天相比,二尖瓣口面积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变,左房内径进一步下降到38.2±4.6mmHg(P<0.05)。表明,PBMV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效果及随访进行了观察。用日本INOUE和广东省医院制球囊导管,按常规方法在X线透视下,借助B超协助定位,术中进行持续压力监测及B超监测。术后随访一年半,观察B超、胸片、心电图等。15例患者中,除1例因左房导丝(TMC)脱位外,其余14例成功。二尖瓣口面积由0.82±0.15cm2增至1.69±0.34cm2,左房容积缩小,二尖瓣跨瓣压差减少,肺动脉压下降,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明显减轻,术后恢复较好。经常规抗风湿治疗,无一例发生再狭窄。作者认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防治风湿活动,PBMV在临床上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