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从当前国内外学者认可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内容、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编制专业化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1.4‰~4.8‰之间。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5%。带状疱疹急性期约80%以上患者伴有疼痛,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超敏的治疗更加困难。我院应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带状疱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最常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累及周围神经导致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1]可持续数月到数年。中老年病人中34%的带状疱疹病人可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中60岁以上病人中70%可以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述、临床表现、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帮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发展成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例是随着患者的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现状的总结,以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有效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3期间的关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herpeszoster,neuralgia,riskfactors,prevention&contro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4-12期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预防,危险因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试验。也包括其他对比研究及调查分析类文献。筛除重复性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取∶共收集到72篇文献,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排除的58篇为重复试验或综述类文献。资料综合∶17篇文献中5篇探讨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女性、疱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9篇试验包括采用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神经阻滞、三环类抗抑郁剂、疫苗接种以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来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措施并且可确定哪些患者真正需要这些预防措施的干预多项研究已证实抗病毒药物与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缓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皮肤温度觉阈值的变化与差异,推测其感觉功能改变及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NA-Ⅱ温度觉定量分析仪测定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及对照组相应皮肤的温度觉阈值.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升高,其中冷觉阈值升高最为明显.带状疱疹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病变发展过程中,Aδ,C类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所加重,并以传导冷觉的Aδ神经纤维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对冷觉、热觉和热痛觉耐受性高于带状疱疹患者,而且对温度觉或痛觉的辨别度减低.  相似文献   

9.
<正>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并且一部分患者在疱疹消退后,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部位仍然存在神经痛并可持续数年,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程度往往剧烈,而且疼痛性质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存质量。加巴喷丁是第二代抗惊厥药物,1995年美国FDA批准加巴喷丁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药物,但随后发现加巴喷丁在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带状疱疹发病率的增加,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也较以往增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难治,持续时间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我院采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非常顽固和难治的痛症之一。应用胸椎旁介入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皮损愈合后,被侵犯的局部皮肤感麻木、烧灼样疼痛,呈阵发加剧趋势,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na,PHN)。约有2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后遗神经痛,50岁以上发生率最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可发于各年龄层群体,以老年人最为多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其对患者日常作息与行动都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式多样。射频热凝技术得到了临床一致认可。本文总结了近三年以来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成果,以期指导临床选用最为合理的医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性质及其持续时间存在很大变异,本文就急性带状疱疹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现状的总结,以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有效预防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3期间的关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herpes zoster,neuralgia,risk factors,prevention&contro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4—12期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预防,危险因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试验。也包括其他对比研究及调查分析类文献。筛除重复性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取:共收集到72篇文献,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4篇选用为参考文献。排除的58篇为重复试验或综述类文献。资料综合:17篇文献中5篇探讨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女性、疱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9篇试验包括采用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神经阻滞、三环类抗抑郁剂、疫苗接种以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来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结论: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预防措施并且可确定哪些患者真正需要这些预防措施的干预多项研究已证实抗病毒药物与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缓解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泛指在带状疱疹消退后存在的局部剧烈疼痛,患者多无法睡眠,严重影响日常休息与生活质量[1]。研究[2]指出,护理干预是有效提高镇痛疗效的方案之一,但其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领域却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一种后遗症,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目前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且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更因其良好的镇痛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的前期工作证实了大鼠褪黑素分泌减少与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形成有关,而具体的调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褪黑素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镇痛机制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为褪黑素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9年10月—2021年2月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中误诊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为3.33%。1例因带状疱疹后左侧颈肩部疼痛就诊,后出现神经痛,误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颈椎X线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因带状疱疹后左侧腰背部疼痛就诊,误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腰椎X线检查后明确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例因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就诊,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后出现疱疹,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神经痛。3例均采用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1例给予龙氏整脊疗法配合简易牵引治疗,1例给予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1例给予毫火针联合围刺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颈腰痛的发病形式和部位多样,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做到全面细致,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局部感染。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不一样,但治疗不佳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带状疱疹弟起的疼痛性质及其持续时间存在很大变异,本文就急性带状疱疹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予以综述,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