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红肿消2 m L换药,治疗组红肿消2 m 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3、7、14、18 d心脏取血2 m 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内IL-10、IL-1β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的IL-10含量与空白组比较都呈增加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IL-10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IL-1β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呈升高趋势,与空白组IL-1β含量相比,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各组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预治疗组数值下降明显,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与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IL-1β含量持续升高,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呈下降趋势接近正常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18 d时,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模型组呈上升趋势,各组IL-10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结论]在肿疡期(第3天)应用箍围法指导下的红肿消和百多邦处理大鼠皮肤脓肿未起到"消散毒邪"的作用。在脓疡期(第7天)与百多邦相比箍围法(红肿消)可促进大鼠血浆内IL-10的表达,红肿消早期应用及形成硬结后干预(2 d)两者无明显差异,百多邦和红肿消均抑制血浆内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护场形成。在溃疡期(14、18 d)均起到抑制IL-1β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冰 《河北医学》2013,19(1):53-56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性;评价辛伐他汀对心衰大鼠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肾上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大鼠慢性心衰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衰模型组及心衰辛伐他汀于预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2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水平,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MA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处死动物后取心脏,称重左心室,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模型组大鼠HMGB1、TNF-α、IL-1明显升高(P〈0.05);心衰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心衰模型组相比,HMGB1、TNF-α、IL-1均有明显改善(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模型组MAP有明显下降(P〈0.05),而LVEDP明显升高(P〈0.05);心衰辛伐他汀干预组和心衰模型组相比,MAP、LVEDP均有明显改善(P〈0.05)。③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模型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P〈0.05),心衰辛伐他汀干预和心衰模型相比,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P〈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过程,应用辛伐他汀可以降低心衰大鼠HMGB1水平并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D—Ala2-D—Leu5-enkephalin)对脓毒症大鼠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脓毒症组(SEP)、DADLE组[制模后立即给药DADLE(5mg/kg,腹腔内注)1,每组32只。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CLP)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于制模后6h,12h,18h,24h每组各取8只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结果12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1水平与SO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DADLE组明显低于SEP组(P〈0.05);18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1水平达到最高。同样DADLE组明显低于SEP组(P〈0.05);24h时SEP组和DADLE组HMGB1水平较18h有所降低,但DADLE组仍明显低于SEP组(P〈0.05).结论DADLE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晚期胃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探讨它们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FOLFOX或PLF方案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60例进行研究,胃癌组织病理蜡块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AQP4和HMGB1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Kaplan-Meier方法分析HMGB1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已行FOLFOX或PLF方案治疗的胃癌患者标本中,3例腺癌标本中AQP4 阳性(5%),肿瘤旁相对正常的胃腺体表达全部强阳性(100%)HMGB1在18例标本中表达(30%)阳性,其中13例来自于FOLFOX治疗组(31%,13/42),5例来自于PLF组(31.3%,5/16),两组的阳性率无差异(P = 0.806)生存分析显示阳性与阴性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QP4和HMGB1选择性在部分晚期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加,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染尘后矽肺性肺纤维化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以及地龙对大鼠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45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随机数序列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地龙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地龙组利用硅尘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空白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地龙组用地龙煎液4 ml/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在第7、14、28天处死5只大鼠,测定肺系数,将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镜下比较3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HMGB1的表达。 结果 模型组第7、14、28天肺系数(mg/g)分别为6.48±0.19、6.71±0.14、7.01±0.33,均较空白组(4.36±0.13、4.52±0.33、4.56±0.10)高(均P<0.01);地龙组第7、14、28天肺系数(mg/g)分别为5.07±0.17、5.38±0.05、5.53±0.08,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低(均P<0.05);模型组第7、14、28天HMGB1光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31±0.03、0.35±0.03、0.38±0.02,均较空白组(0.20±0.02、0.21±0.04、0.20±0.03)增高(均P<0.01);地龙组第7、14、28天HMGB1光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30±0.02、0.29±0.02、0.27±0.03,与模型组比较,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第14、28天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 染尘后大鼠出现肺纤维化改变,HMGB1表达进行性增高,而地龙干预后肺纤维化程度减轻,这可能与HMGB1表达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对癫痫大鼠脑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癫痫组,低?中?高剂量HMGB1干预组,每组12只?采用海马微量注射海人酸(kainic acid,KA)制作癫痫大鼠模型,各HMGB1干预组于注射KA前15 min,通过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剂量重组HMGB1蛋白进行干预?记录癫痫大鼠自注射KA后至初次达到Ⅲ级发作的时间(seizure onset time,SOT),作为评价癫痫发作易感性指标;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荧光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P-gp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癫痫组比较,中?高剂量HMGB1干预组SOT缩短(P < 0.05),海马组织结构紊乱,海马CA3区神经元过度丢失(P < 0.05),海马mdr1 mRNA及P-gp表达增加(P < 0.05)?而低剂量HMGB1干预组与癫痫组比较,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MGB1可增加癫痫鼠发作易感性,加重海马组织损伤,促进海马组织P-gp过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成脓毒症大鼠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和CLP组(40只),CLP组分别于CLP术后6、12、18、24 h各处死10只大鼠,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组织HMGB1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存在微量的HMGB1、TLR4 mRNA表达.脓毒症组大鼠CLP术后各时间点的HMGB1、TLR4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CPL术后6 h HMGB1、TLR4 mRNA表达开始升高,至12 h达峰值,18 h后开始下降,各时间点间HMGB1、TLR4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HMGB1 mRNA与TLR4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4).结论 HMGB1可能通过TLR4进一步激活炎性细胞,引起下游炎性因子释放的瀑布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探讨HMGB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和模型组(ANP组)。各组分别在6h、12h、24h、36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HMGB1,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NP组血清HMGB1从12h开始明显上升,48h达到高峰,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胰腺损伤的逐渐加重,肺损伤程度也在逐渐加重,PaO2进行性下降,PaCO2进行性升高。结论:血清HMGB1的增高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致ALI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脓毒症大鼠肾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S组,n=15)、生理盐水组(NS组,n=20)、利多卡因5mg/kg组(n=15)、利多卡因10mg/kg组(n=15)、利多卡因20mg/kg组(n=15)。CLP术后0、1、2h S组和NS组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利多卡因各组分别注射利多卡因5、10和20mg/kg。24h后留取血液和器官标本。实时PCR测定肾组织HMGB1 mRNA表达,生化分析测定血肌酐(Cr)浓度,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器官核转录因子(NF κB)活化。结果 ① 与S组比较,其他4组肾脏HMGB1 mRNA表达增加(P<0.05)。利多卡因各组HMGB1 mRNA水平较NS组降低(P<0.05),呈明显剂量依赖性;② 利多卡因5、10、20mg/kg组大鼠血Cr水平[(44.80±3.70)μmol/L, (34.80±4.44)μmol/L, (27.40±2.30)μmol/L]较NS组[(51.00±5.00)μmol/L]降低(P<0.05);③ 利多卡因处理可明显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④ 利多卡因可抑制CLP诱导的肾组织NF κB活化。结论 利多卡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组织HMGB1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戊四氮(PTZ)致幼鼠癫痫(EP)后在不同脑区的变化,探讨EP发作后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40只21日龄幼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A组,8只)及实验组(32只)。实验组按体质量40 mg/kg腹腔注射PTZ ,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EP发作后的时间,随机于其发作后1 h(B组)、6 h(C组)、24 h(D组)、72 h(E组)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 HMGB-1的改变;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额叶、海马、中脑中 HMGB-1的变化。结果EP发作后,幼鼠额叶、海马、中脑HMGB-1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升高,其中额叶、海马HMGB-1蛋白于发作6 h后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其中额叶、海马在发作后6、24、72 h高于对照组,中脑升高值仅于72 h高于对照组。结论 EP发作可造成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王静  王烜  邓明明  孟娅 《重庆医学》2015,(4):450-452
目的:探讨 HMGB1、TLR4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SAP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3组又分为6、12 h和24 h 3个小组(每小组n=6)。对照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SAP组用5%的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治疗组在SAP造模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3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PS‐G7法检测血清中的淀粉酶;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胰腺组织中的HMGB1;Envision两步免疫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的HMGB1、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治疗组各时间点的淀粉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病理学改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SAP造模成功;SAP组在胰腺组织及血清中的 HMGB1表达在6 h开始升高,于12 h快速上升,至24 h保持上升趋势,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 HMGB1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组织中的 TLR4表达在6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与对照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SAP组相同时间点的TLR4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在SAP大鼠胰腺中的致炎作用可能是部分结合其受体 TLR4并通过MyD88依赖性途径而实现的,而乌司他丁可能是通过中断SAP大鼠胰腺组织中的 HMGB1、TLR4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水平变化,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的变化并记录患者转归。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逐渐上升,在24 h时,两组患者HMGB-1水平无明显差异;于72 h达高峰,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HMGB-1水平(P〈0.01);当患者血清HMGB-1≥100μg/L时,患者的死亡率将明显升高。结论:血清HMGB-1水平变化可以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当患者血清HMGB-1≥100μg/L时,患者的死亡率将明显升高,临床应及早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导致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GC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低、中、高剂量GC组大鼠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7.0、12.5、25.0 mg·kg-1,对照组大鼠同时给予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每周注射2 次,干预4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OPG和RANKL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HMGB1、RAGE、OPG和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各剂量GC组大鼠血清中HMGB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且随GC剂量增加OPG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剂量GC组与对照组和低、中剂量GC组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GC组大鼠血清中RANKL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随GC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剂量GC组与对照组和低、中剂量GC组RANK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 低剂量GC组大鼠股骨组织接近正常骨组织,中剂量GC组大鼠股骨组织镜下见软骨下区出现骨小梁变细,骨小梁间隙内出现肉芽纤维组织,可见坏死骨细胞及空骨陷窝;高剂量GC组大鼠股骨组织骨小梁紊乱并存在骨折,脂肪细胞空泡变性,骨髓腔水肿,造血细胞稀少,骨小梁周边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多核破骨细胞增多。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剂量GC组大鼠骨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GC组大鼠HMGB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骨组织中RAGE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GC组大鼠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GC组大鼠OPG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高剂量GC组大鼠骨组织中RANKL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中剂量GC组大鼠骨组织中RANKL表达低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大鼠使用过量GC后,骨组织中HMGB1水平升高,OPG/RANKL比例降低,这可能是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烧伤患者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脓毒症及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25例烧伤总体表面积大于30%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组(脓毒症组14例、非脓毒症组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改良基质显色法鲎实验分别检测患者伤后1、3、5、7、14、21、28d血浆HMGB1及内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浆中HMGB1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伤后第7、21、28天脓毒症组HMGB1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伤后第3、21天HMGB1含量显著低于非存活组(P<0.05,P<0.01),血浆中HMGB1含量与是否易并发脓毒症有关,但与烧伤总体表面积无相关性(P>0.05)。伤后第3、5、7、21天血浆HMGB1与内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参与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诱生与内毒素刺激密切相关,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烧伤后病程监测及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测定结果。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危重患者病程中出现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鉴定早期诊断AL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高速泳动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与脓毒症、恶性肿瘤和免疫性疾病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缺血前1h给予米诺环素(45mg/kg,ip),结扎冠脉前降支缺血30min后,恢复灌注4h;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高迁移率族蛋B1(HMGB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诺环素预处理显著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降低了心肌细胞凋亡和LDH、CK等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表达(P<0.05)。米诺环素预处理也显著降低了MDA的表达,抑制了SOD的减少(P<0.05)。同时,米诺环素预处理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HMGB1的表达(P<0.05)。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HMG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NF-γ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高迁移率〖JP3〗族蛋白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JP〗(MMP-2)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损害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INF-γ刺激组,于6、12和24 h收集细胞和上清,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和MMP-2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MMP-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PCNA蛋白表达强度增加,INF-γ刺激12和24 h时系膜细胞中HMGB1 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HMGB1蛋白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HMGB1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INF-γ刺激组系膜细胞中MMP-2表达强度增加,培养上清中MMP-2蛋白水平升高(P<0.01);培养上清中HMGB1 浓度与MMP-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5,P<0.01)。结论:INF-γ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和分泌HMGB1而上调MMP-2的表达,可能与SLE肾脏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 TLR4依赖的 TLR4/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 ,采用不同浓度 HMGB1(0.1~1000.0 ng /mL)处理,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HMGB1组、HMGB1+ TLR4 siRNA转染组、Control siRNA转染组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观察各组细胞活性及 HMGB1对 VSMCs 迁移的影响;实时定量 RT‐PCR与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TLR4、Akt、p‐Akt、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PI3K的活性。结果 HMGB1(0.1~1000.0 ng/mL)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P< 0.05);经细胞活性测定,HMGB1在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 VSMCs未造成细胞毒性作用(P< 0.05);HMGB1(100 ng/mL)处理的 VSMCs细胞组 PI3K 活性及 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 0.05);经 TLR4 siRNA 转染发现, HMGB1引起的VSMCs迁移明显减弱(P<0.05),同样在PI3k抑制剂干预组,PI3K/Akt途径活化和HMGB1介导的VSMCs迁移也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HMGB1呈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s迁移,TLR4依赖的 TLR4/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此过程,提示以TLR4依赖的PI3K/Akt途径为靶点,可为阻塞性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