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乳酸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在第一代聚乳酸膜的基础上我们研制了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生物软膜,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性能表征,包括细胞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皮肤刺激实验、致敏实验、溶血实验、微核实验及皮下植入实验。结果表明,共混膜无毒,无刺激,无致敏作用,不引起溶血,试验材料组微核率为1.3%士1.0%,小于3%,骨髓微核实验呈阴性。皮下植入后各个时期伤口无红肿、化脓、坏死等现象。在应用于家兔术后预防肠黏连的实验研究中,生物软膜表现出很好的实验效果。结论:聚乳酸共混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软膜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提高钛材料的抗菌性及生物相容性,前期研究制备了铜钛合金材料。目的:参照GB/T16886-ISO10993所规定的原则和实验方法对铜钛合金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含铜量10%的铜钛合金材料,通过口腔黏膜刺激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短期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凝血酶原时间实验及动态凝血实验验证铜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铜钛合金材料无口腔黏膜刺激性、无短期全身毒性、无溶血性、无皮肤致敏反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和评价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根据ISO10993指南,选取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血小板活化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和材料局部植入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 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并表现出比聚氨酯材料更好的抗溶血性能、动态凝血性能、抑制血小板黏附性能以及组织相容性。结论 碳纳米管-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制备组织工程细胞生长支架、人工血管、药物载体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国产新型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材料PELA无全身毒性、无热原和细胞毒性、无溶血(溶血率小于5%)、对皮肤和眼粘膜无刺激、不引起致敬反应、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体内植入280天,材料基本降解完全,材料周围纤维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炎症细胞反应减轻。因此,可认为降解材料PEL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以类金刚石薄膜(DLC)、含硅DLC、石墨、金刚石薄膜(DF)、低温各向同性碳(LTIC)和碳化硅为材料样本,用T型关联度法对其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消耗率、溶血率和表面能量参数等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动态凝血时间与亲水性的表面能量参数呈正相关,与临界表面张力呈负相关,其中与界面张力的关联度最大(0.63),其次为临界表面张力(-0.43);(2)与动态凝血时间的情形刚好相反,溶血率与亲水性的表面能量参数呈负相关,而与临界表面张力呈正相关,对溶血率影响较大的仍然是界面张力(-0.43)和临界表面张力(0.29);(3)与血小板消耗率关联最大的是临界表面张力(0.68),其次为表面张力(0.32);(4)动态凝血时间与血小板消耗率、溶血率之间有较大的负关联度。结果表明:动态凝血时间取决于其表面亲水性和有限润湿的平衡,血小板消耗的基础是材料表面良好的润湿与亲水性,而材料表面的疏水作用和充分的润湿则成为溶血的推动力量;动态凝血时间与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之间具有“跷跷板效应”,因而可等效地用动态凝血时间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证实:以血浆蛋白吸附为先导的血小板黏附、变形而致血栓形成,是生物碳素材料的主要凝血机制;可以临界表面张力为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本研究为用表面界面性能评价生物碳素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课题组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喷涂钛酸钡制备了压电陶瓷涂层,但其生物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检测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受试样品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②短期全身毒性实验:对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③热源实验:自新西兰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温变化。④致敏实验:将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材料浸提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溶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按照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 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规定,用最大剂量法进行致敏实验。 结果与结论:受试材料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无溶血作用、无毒性、不致热、无致敏作用,结果表明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生物安伞性的评价在于预测生物材料或医疗器械在与人体接触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害性,保证牛物材料的应用安全性.骨替代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证明材料的安全性.文章对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方法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细胞相容性实验、全身毒性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皮肤致敏实验、刺激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体内植入实验.  相似文献   

8.
对316L不锈钢、聚甲醛(POM)以及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LTIC)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作为心脏瓣膜瓣叶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样品表面水接触角的测量判断亲疏水性,利用血小板黏附实验、凝血酶时间测定以及溶血率实验评估其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POM具有疏水性、较低的溶血率,样品表面血小板的黏附数量和被激活程度均低于316L不锈钢并与LTIC相近。本研究指出了POM作为双叶心脏瓣膜瓣叶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工血管管壁涂层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血管管壁涂层的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实验评价.按照国际标准,对相关单个和混合材料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源试验、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本实验涉及的生物材料胶原蛋白、聚乳酸以及混合组分材料均符合生物相容性评价实验的安全标准.说明胶原蛋白和聚乳酸作为复合型人工血管管壁涂层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为临床产品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型MAO钛基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钛基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新鲜全血,抗凝后分别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接触,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比色,评价各组的溶血率。实验符合国际化标准组织规定要求。结果新型微弧氧化钛基材料直接接触溶血率为0.79%,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率不大于5%的要求。结论新型钛基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评价自行研镧的高分子合成树脂类Comforlt-DA义齿黏附剂的生物安全性。使用经口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致敏试验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等5种方法,未见任何急性毒性反应。材料的溶血率为2.95%,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性,对口腔黏膜无刺激。所研制的Comfort-DA义齿黏附荆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生物材料,随着改性聚乳酸生物材料的大量出现,对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关注热点。文章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对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在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等方面所进行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汇集被该领域学者普遍采用并接受的技术指标、实验方法和评价体系,论述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体系尽快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BC—1型医用压敏胶粘剂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BC-1型医用压敏胶粘剂薄膜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医用压敏胶材料浸提液动物体内实验无整体急性毒性,无皮肤原发刺激,不致敏,无热原反应。体外实验溶血率<5%,材料体外细胞培养无细胞毒性反应。因此,可以认为BC-1型医用压敏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视神经胶质细胞与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最佳体外电脉冲刺激参数,为人工视觉假体材料的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入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黏附试验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建立电刺激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观察脉冲电流对神经胶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聚酰亚胺薄膜电极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该材料对大鼠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无损害,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神经胶质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连接成片。在固定刺激脉冲的宽度和幅度以及刺激时间的情况下,频率越小,对细胞影响越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形成有效的电脉冲刺激,是一种优良的视神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可降解左旋聚乳酸(PLLA)和5%~15%卵磷脂(质量百分比例)的共混物膜,通过测定静态水接触角来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材料的溶血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血小板在共混物膜上的形态和黏附量,以评价共混卵磷脂改性后PLLA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膜中卵磷脂含量的提高,材料的亲水性能明显增加,PLLA和5%~10%卵磷脂共混物膜上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变形程度小且溶血率低,获得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型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毒理性研究,评价新型聚氨酯作为人工心脏辅助泵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包括溶血实验、刺激试验及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72h组织及动物反应情况。结果新型聚氨酯材料溶血指数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毒性。结论此种新型聚氨酯符合人工心脏辅助泵体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 PIII- IBED技术制备生物碳素梯度涂层作为人工心脏瓣膜材料 ,分析了材料表面与血液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提出了模糊血液相容度 ( FHCD)的概念。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梯度涂层材料综合血液相容性 ( FHCD为 0 .70 - 0 .80 )优于碳 /氮离子注入的钛合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及碳化钛和氮化钛涂层等对比材料 ,接近公认血液相容性优良的低温各向同性碳 ( FHCD为 0 .72 - 0 .82 )  相似文献   

18.
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LDL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选择性吸附效率高且血液相容性良好的LDL选择性医用吸附材料.方法以聚阴离子物质肝素为配基,并将之共价固定到载体聚乙烯醇的表面上制得一种低密度脂蛋白LDL选择性医用吸附材料.在体外循环实验中,1份该吸附材料与4份人高脂混合血浆(2份人高脂血浆 2份弱碱性缓冲稀释液相混合而得)动/静态接触半小时以上后,测定其对LDL的吸附率.此外对该吸附材料进行了溶血性能、凝血性能及血小板黏附性能考察.结果在体外循环实验中测得该材料对LDL的选择性吸附效率达到60%左右,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且本吸附材料溶血率<5%,对血小板几乎无粘附,表明本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结论该材料对LD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且血液相容性良好,可望开发为一种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