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重症患者之间以及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COVID-19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其中30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和DD进行动态观察。以10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OVID-19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DD均高于COVID-19普通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重症组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NEUT#、LYMPH#、LYMPH%均降低,NLR、LDH均升高(P<0.05);COVID-19普通型组WBC计数、PLT计数、NEUT#、NLR、LYMPH#、尿素、CK、DD、LDH均降低(P<0.05),LYMPH%升高(P<0.05)。3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病情加重或转危重,其WBC计数、NEUT#、NLR持续升高,LYMPH#持续降低。23例病情好转或病毒核酸转阴患者入院前期各项指标均异常,随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及DD检测结果对COVID-19的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常见实验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患者,分为轻型组(14例,轻型和普通型)、重型组(16例,重型和危重型),同期收住院非COVID-19患者为普通肺炎组(48例).分别检测各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单核细胞计数(MON)、单核细胞百分比(MO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结果 重型组患者LDH、NEU、NEU%、CRP水平均高于轻型组、普通肺炎组(P<0.05),而Alb、LYMPH、LYMPH%、MON%均低于轻型组、普通肺炎组(P<0.05);与轻型组比较,普通肺炎组、重型组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普通肺炎组与重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WBC增加,MON逐渐减少,但与普通肺炎组、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轻型组与重型组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间存在明显差异,联合检测LDH、Alb、WBC、NEU%、LYMPH%、MON%、CRP、PCT等指标,对评估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项炎性免疫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收治的272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另选取54例同时期已排除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血清补体C3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以上6项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COVID-19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WBC计数、LYM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CRP、SAA和PCT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CRP、SAA和PCT水平逐渐增加(P<0.05),但LYM计数和补体C3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和补体C3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6项指标联合检测鉴别COVID-19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85.0%。结论COVID-19患者体内WBC计数、LYM计数、CRP、SAA、PCT及补体C3等多项炎性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实验室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严重度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COVID-19患者入院时外周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白介素-6(IL-6)、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淀粉样蛋白A,并对普通型和重症型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型COVID-19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CRP、D-二聚体(DD)、铁蛋白和肌酐较普通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铁蛋白升高是COVID-19患者重症化风险预测指标。NLR作为独立风险因子,临界值为5.61时,诊断重症化的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78.38%。结论 COVID-19患者早期WBC计数、NEUT#、NLR、LDH、肌红蛋白、CRP和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重症化风险,其中NLR是COVID-19重症化的独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 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 1.546)、1.655(1.449~ 1.955)、11.133( 1.558~ 79.527) .3.846( 1.068~ 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凝血指标 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襄阳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住院患者(COVID-19组),以33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CRP、SAA检测数据以及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组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RP、SAA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显著降低(P0.01),但白细胞(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组5个血液学指标中SAA的阳性率最高(93.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诊断COVID-19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4,最佳临界值为6.43 m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1.9%。不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期患者比较,SA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判断CT分期的AUC为0.85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76.9%。结论血液学指标,尤其是SAA,可快速、准确地辅助诊断COVID-19,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COVID-19患者,根据COVID-19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轻症组(83例)、重症组(22例).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和常规生化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4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新冠肺炎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检测其IL-6、ESR、CRP和常规生化指标的水平,对IL-6、ESR、CRP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且对IL-6、ESR、CRP和常规生化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新冠肺炎组的IL-6水平为4.12(1.53~14.16)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组ESR和CRP的水平分别为61.50(19.75~85.00)mm/h、16.16(8.30~37.33)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ESR和CRP单项检测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分别为0.577、0.872、0.905,灵敏度依次分别为38.6%、75.0%、72.7%,特异度依次分别为100.0%、96.7%、100.0%。CRP对COVID-19的诊断效能要优于ESR、IL-6,ESR对COVID-19的诊断效能要优于IL-6。而IL-6、ESR和CR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COVID-19的AUC为0.939,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96.7%,要优于IL-6+ESR、IL-6+CRP、ESR+CRP两项联合检测及IL-6、ESR和CRP单项检测的诊断效能。同时40.91%的患者IL-6升高,79.55%的患者ESR升高,68.19%的患者CRP升高,93.18%的患者肌酸激酶(CK)正常,95.45%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48.00%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正常,44.00%的患者WBC下降,64.00%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下降,52.00%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下降。结论IL-6、CRP和ESR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IL-6、CRP、ESR单项检测和其他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所以IL-6、ESR和CRP对COVID-19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不同病情状态下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 (IL-6)及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020年2月21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COVID-19患者,包括27例重症患者、18例危重症患者和29例轻症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状态将抽取的74例COVID-19患者分为5组,其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分为A、B、C、D组,轻症为E组,部分患者因病情进展会多次统计。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及血常规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不同病情状态下的淋巴细胞、IL-6及炎症指标的水平。结果不同程度的重症患者的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P 0. 01),且A组患者[行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死亡前患者]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患者(P 0. 05);呼吸困难越严重的患者,其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CD8~+T水平越低,且不同程度重症患者与轻症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 0. 05);呼吸困难症状越严重的患者,其淋巴细胞比率越低,且A组患者与其他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1); 5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指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IL-6、淋巴细胞、CRP指标能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ET)检测在危重症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疑似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有104例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1例(SIRS组),脓毒症30例(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24例(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19例(脓毒症休克组)。以脓毒症患者出院作为观察预后,共存活57例(存活组),死亡16例(死亡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PCT、ET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效能。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ET水平均明显高于SIRS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随着感染程度的严重而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PCT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87.5%。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死亡组水平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T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要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的0.7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APACHE-Ⅱ评分和ET,PCT检测更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8日—2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2例COVID-19患者作为COVID-19组,以2020年1月7日5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分为非重症组(218例)和重症组(84例);根据院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269例)和病亡组(33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入院时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血小板(PLT)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反应指标检测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结果COVID-19组与对照组比较,NEUT#、LYMPH#、PLT计数、NLR、P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男性比例、高血压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非重症组(P<0.05),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病亡组男性比例、年龄、WBC计数、NEUT#、NLR、PLR、hs-CRP和PCT均高于生存组(P<0.05),院内生存时间、LYMPH#和PLT计数均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NEUT#和NLR均是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计数是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OVID-19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可信区间(CI)为0.756~0.882,P<0.001],最佳临界值为6.18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3%、68.95%、35.88%、93.96%。结论NLR与COVID-19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COVID-19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确诊的普通流感肺炎患者50例作为普通流感组以及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检测血液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常规指标和CRP等,计算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与CRP对COVID-19的预测效能。结果COVID-19组NLR、CRP较普通流感组和健康体检组显著增高(P<0.05),淋巴细胞(LYM)则明显降低(P<0.05);COVID-19患者治愈后的NLR、CRP、乳酸脱氢酶(LDH)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CRP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NLR和CRP具有较高的COVID-19诊断和治疗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与白细胞(WBC)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重症感染患者103例,普通感染患者108例和健康体检者115例作为对照组。重症感染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应用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及Sysmex 1800i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PCT及WBC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重症感染组与普通感染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重症感染组的WBC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普通感染组与健康体检组的WBC无显著差异(P0.05),重症感染组的PCT水平伴随WBC的升高而升高,而普通感染组与健康体检组的PCT与WBC没有相关性。结论重症感染患者的PCT水平伴随WBC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73例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77)和EEN组(n=96),入院后12~48 h分别给普通鼻饲饮食和予肠内营养(EN)。两组患者于入院第2和第14天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淋巴细胞计数(LYM)和细胞因子CD4+、CD8+、CD4+/CD8+值,并且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4 d后,EEN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第14天对照组TP、Alb、PA和Hb指标较第2天显著降低(P0.05),EEN组患者的TP、Alb、PA和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Ig A、Ig M、CD4+显著升高,LYM和CD4+/CD8+升高,Ig G接近术前水平,CD8+降低;EN组患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免疫功能、身体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3月90例COVID-19确诊患者纳为新冠肺炎组(根据病情又分为普通/轻型组、重/危重型组),同期就诊于发热门诊、排除COVID-19的70例流感样患者纳为发热门诊组,回顾性研究与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COVID-19各年龄段均有发病,首发症状不一。新冠肺炎组红细胞沉降率(ESR)、空腹血糖、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发热门诊组,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尿素、尿酸、血清铁(sFe)和总铁结合力(TIBC)水平低于发热门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危重型组COVID-19患者C反应蛋白(CRP)、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DH、α-羟丁酸脱氢酶和SF水平高于普通/轻型组患者,Hb、Lym、淋巴细胞百分比、TP、ALB、PA、TIBC水平低于普通/轻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CRP、ESR、Lym、IgG、IgM、SF、sFe和TIBC水平的变化对COVID-19的诊疗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及感染严重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患儿158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重症感染组(53例)、局部感染组(46例)、非感染组(59例),检测各组WBC、NEUT%、PLT、CRP、PCT和SA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新生儿重症感染的价值。结果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之间WBC、PCT、SA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NEUT%、PLT阳性率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重症感染组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重症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之间PCT、hs-CRP、SA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PLT、CRP水平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WBC水平与其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NE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早期诊断新生儿重症感染的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91。结论 WBC、NEUT%、PCT、CRP和SAA等指标对于新生儿重症感染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的意义,其中PCT、CRP和SAA对于判断新生儿感染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50例为重症组,轻中重度肺部感染老年患者30例为非重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入院24 h内血清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重症组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上述指标差异。观察重症组48 h内的撤机结局,分析撤机前血清PCT、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重症组血清PCT显著高于非重症组和对照组(P0.05)。2重症组细菌性感染30例,病毒性感染13例,支原体感染7例,重症组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和WBC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者(P0.05),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症组撤机成功39例,撤机失败11例;撤机前血清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最佳截点值为0.80 ng/m L,敏感度为82.0%,特异度为76.0%。结论血清PCT可以作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对患者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实验室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住院的COVID-19重症和普通患者各8例的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等实验室结果。结果治疗前,COVID-19患者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血小板数量(PLT)、CD3~+、CD4~+、CD4~+/CD8~+及CD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和普通组间所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组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LYM及LYM%、PLT和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内治疗前后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CD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分析监测在早期筛选与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COVID-19临床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表现特征和判断指标。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3年1―10月入院的107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A-MPP)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支原体肺炎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2组患儿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结果重症组和普通组在病程的第7、10、14天血清支原体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普通组的血清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普通组的急性期WBC、CRP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MP)感染急性期重症组CRP及ESR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CAMPP患儿病情程度与血清抗体水平无相关性。CA-MPP患儿急性期检测CRP、ESR可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且CRP、ESR越升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