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术前揿针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取将行髋部骨折手术(包括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术前行揿针治疗,对照组在术前行假揿针治疗。比较患者术前2 d(T0)、术后1 d(T1)、术后3 d(T2)以及术后5 d(T3)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评分,记录并统计术后补救镇痛的情况以及POCD的发生率。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检测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Tau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T1、T2、T3时间点,两组NR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T0时间点(P<0.05);试验组术后T1、T2时间点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T2、T3时间点补救镇痛事件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T1时间点,两组MMSE评分均为最低;试验组术后T1、T2、T3时间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耳穴揿针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假耳穴揿针治疗,观察组给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和深睡眠质量评分,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 d和术后3 d的深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耳穴揿针疗法可以显著降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术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重复经颅磁刺激低频治疗组(低频治疗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头针疗法;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在头针疗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5 Hz)、高频(5 Hz) r TMS治疗,持续干预8周后评价3组疗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 CA)、行为记忆量表(RBMT)、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低频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57%,高频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智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治疗组患者MoCA、MMSE、ADL、RBMT、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疗法联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SE与S100β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局麻下椎间孔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法,治疗者组采用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耳穴揿针,取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心区,观察揿针对患者术前1 d、局麻时及术后2 d焦虑情况,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记录各时点患者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焦虑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在局麻时、术后第2天最高值NRS评分均升高(P<0.05),局麻时焦虑指数升高,术后第2天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治疗组在局麻时NRS、SAS均升高,术后第2天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局麻时、术后第2天NRS、SAS均降低(P<0.05)。结论: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揿针对行椎间孔镜患者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26-528
目的:探讨醒脑静针联合中医耳穴疗法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全麻下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针联合中医耳穴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MMSE评分、Glasgow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两组MMSE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MMSE治疗14 d评分显著高于治疗7 d(P0.05);治疗组MMSE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Glasgow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Glasgow治疗14 d评分显著高于治疗7 d(P0.05);治疗组Glasgow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针联合中医耳穴疗法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耳穴揿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和安慰针组,每组30例。3组均选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肾、交感、肝、皮质下,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分别予揿针针刺及王不留行籽贴压,安慰针组采用去除针尖的揿针胶布粘贴,每日按压3~4次,每次3~4 min,均于月经来潮前5 d开始干预,隔日更换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下1个月经周期来潮时进行随访。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3个疗程及随访时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耳穴揿针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耳穴贴压组患者治疗2、3个疗程及随访时,安慰针组治疗3个疗程后CMSS、VAS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5);耳穴揿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CMSS评分,治疗1、2个疗程及随访时VAS评分低于耳穴贴压组(P0.05);耳穴揿针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耳穴贴压组治疗3个疗程及随访时CMSS评分低于安慰针组(P0.001,P0.05),耳穴揿针组及耳穴贴压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安慰针组(P0.001,P0.05)。耳穴揿针组及耳穴贴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GF_(2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PGE_2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患者血清PGF_(2α)含量低于安慰针组(P0.05),血清PGE_2含量高于安慰针组(P0.05),且耳穴揿针组血清PGF_(2α)含量低于耳穴贴压组、血清PGE_2含量高于耳穴贴压组(P0.05)。耳穴揿针组、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及80.0%(24/30),均高于安慰针组的63.3%(19/30,P0.05)。结论:耳穴揿针、耳穴贴压均可改善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PGF_(2α)、PGE_2水平有关。耳穴揿针的整体作用优于耳穴贴压,可初步排除两种耳穴疗法的安慰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伟  卢晓燕  朱龙山  张萍  魏丹琦  周纲 《新中医》2018,50(3):164-167
目的:观察早期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治疗后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潜伏期电位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CA及MMSE评分均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ADL评分比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2及P3电位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2及P3电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耳穴贴压与体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联合耳穴组(31例)、体针组(29例)和西药组(30例)。头针联合耳穴组采用头针额中线、顶中线、颞前线、颞后线,耳穴贴压脑干、肾、神门、枕穴,每天1次;体针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每天1次;西药组采用口服茴拉西坦片0.2g,每天2次,均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行为能力的变化,并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体针组和西药组分别脱落1例。头针联合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体针组的85.7%(24/28)及西药组的79.3%(23/29,均P0.05)。3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均P0.05),且头针联合耳穴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显著(MMSE:23.32±4.45vs 21.23±4.13,P0.05;23.32±4.45vs 20.41±4.01,P0.01。ADL:53.18±21.55vs 51.92±20.42,P0.05;53.18±21.55vs 49.42±19.43,P0.01)。结论: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VD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其总体疗效与单纯体针、单纯西药茴拉西坦对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用以指导临床麻醉。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40例,排除术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OCD)或有公认的影响认知功能因素存在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术中S组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予以异丙酚。2组均于术前及术后1 h、6 h、1 d、3 d、5 d采用简化智能评分(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在术前及术后1 h、6 h、72 h 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结果术后1 h、6 h 2组MMSE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S组术后1 h、6 h S100β蛋白测定值均较P组高(P均<0.05),但P组术后6 h S100β蛋白测定值基本回落到术前基础值水平(P>0.05),而S组虽有下降,但仍较测定的基础值有显著升高(P<0.05)。2组MMSE评分比较仅术后1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2 h 2组S100β蛋白测定值回落到接近基础值水平,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h 2组患者全部发生POCD(100%);术后6 h S组有13例(65%)发生POCD,而P组仅有6例(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 S组仍有5%存在POCD,而P组认知功能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七氟醚可引起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障碍,吸入麻醉6 h后七氟醚与异丙酚组均对认知功能无影响。S100β蛋白可作为预测POCD的敏感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胡倩 《新中医》2019,51(10):259-26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腹部术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评价呃逆程度,记录起效时间和呃逆消失情况。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呃逆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呃逆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呃逆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揿针联合耳穴贴压用于腹部术后呃逆患者,能有效减轻呃逆,并且起效快,疗效优于盐酸甲氧氯普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益智散联合补元聪脑汤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0.8 g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智散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补元聪脑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延迟故事回忆(DS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清Aβ1-42及P-tau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51.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Aβ1-42及P-tau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散穴位贴敷联合补元聪脑汤是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方氏头针联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轻中度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1例,剔除1例)。两组患者均予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予方氏头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9周后比较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和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的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MMSE、MoCA、ADL和SS-QOL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周后,两组MMSE、MoCA、ADL和SS-QOL评分均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焦氏头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和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52例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苏醒状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前1 d及术后1、3、7 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POCD发生率及血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1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2组MMSE评分均较本组术前1 d降低(P0.05);术后7 d,治疗组MMSE评分与本组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仍低于本组术前1 d(P0.05);术后1、3、7 d,治疗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1、3、7 d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术前1 d升高(P0.05),但有下降的趋势,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够促进老年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可能与下调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水平,减少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84例拟行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穴位电刺激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穴位电刺激组加用内关、合谷穴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两种方法评估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异丙酚、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穴位电刺激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估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MMSE评估法(P0.05)。穴位电刺激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以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MoCA对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检出敏感性可能高于MM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评估患者术后大脑认知功能障碍程度(POCD),为临床麻醉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I组)、吸入麻醉组(S组)、静吸复合组(IS组),每组各100例。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1 d、3 d、7 d血浆S-100β蛋白,评估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IS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短于I组和S组(P均<0.05),术后3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I组和S组(P均<0.05);I组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S和IS组(P均<0.05),术后1 d S-100蛋白明显高于S和IS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恢复较快,术后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较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岐黄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为VCIND提供更丰富的治疗手段。方法:纳入合格受试者共90例,随机分为岐黄针组、针刺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取脑功能认知障碍康复训练,2次/周,30 min/次,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普通针刺,岐黄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岐黄针疗法,选取百会、厥阴俞、印堂与肾俞4个穴位,均为2次/周,4周后比较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MoCA、MMSE及ADL评分均较前升高,中医证候积分、hs-CRP浓度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及针刺组比较,岐黄针组在改善MoCA、MMSE、AD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抑制炎症反应方面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针刺组的90%(27/30)及对照组的83.33%(25/30)。结论:岐黄针联合脑功能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后体内铁代谢的变化,探讨铁代谢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2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表评估术前1 d和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术前1 d和术后1,3,7 d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术前1 d比较,POCD组术后1,3 d MMSE评分、SF含量和TS均显著降低(P均<0.05),TF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 MMSE评分、SI、TF含量和TS已接近术前1 d(P均>0.05)。非POCD组术后1,3和7 d MMSE评分、SF、TF含量和TS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术后1,3 d MMSE评分、SF含量和TS均显著降低(P均<0.05),TF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 2组MMSE评分、SF、TF含量和TS测定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与术后认知障碍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手术及麻醉后可导致部分老年患者发生POCD,铁代谢异常可能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头针加体针组,对照组为单纯体针组。运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测评并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和83.3%,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加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HDS-R)、非认知功能(ADL)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放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结合耳穴点刺放血,疗程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fe,ADL)分析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耳穴放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