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收集92年以来的25例SLE,其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经MR检查显示MRI典型表现。我们2例所见均符合由于小血管病理改变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继之水肿、脑组织坏死和软化改变。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密切相关,但脑梗塞患者日趋年轻化的现象要引起注意。特别这些青年人在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在诊断上容易出现误区。现将近三年来6例典型CT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典型脑脓肿特别是包膜形成期,由于有完整的脓腔或气液平面加之包膜明显强化等征像确诊不难。不典型脑脓肿因缺乏上述特点,其与胶质瘤、颅内转移瘤、脑梗塞等较难鉴别。笔者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脓肿的CT特征,及其与胶质瘤、转移瘤、脑梗塞的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6年5月~2007年11月收治56例脑梗塞患者.现对这些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脑卒中的MR表现及价值(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6例小脑卒中,其中梗塞30例,出血6例。本组临床诊断率19%,CT诊断率26%,MR均做出正确诊断。小脑梗塞最易发生在小脑后下动脉供应区,常合并幕上脑梗塞、脑干梗塞及脑萎缩。MR的典型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T2加权像呈高信号强度灶。小脑出血在亚急性期呈特征性的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改变。但据统计,约32%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很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疾病预后。为更好的早期识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对我院2004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率第2位的疾病,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重要的一类,而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还没有特效的药物,为探索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我们从1999年5月至2002年11月采用自制制剂脑梗康口服液加用脑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治疗脑梗塞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脑梗塞是指供应小脑血流的某一支或数支动脉受阻,以至其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发生缺血并造成脑组织坏死。小脑梗塞是脑梗塞的少见类型,以50—70岁多见。男女比例为:2.3:1。在CF和MR1问世前,小脑梗塞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资料,问世后诊断率明显提高。回顾分析了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小脑梗塞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极不典型,主要是脑内小血管穿通支动脉病变而非大血管,且具有独特的病理改变。易反复发作,但致死率低,有可能发展成痴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坐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小脑梗塞的MRI图像。结果:1.小病灶(〈10mm)多呈斑点样,远离脑表面,大病灶(〉10mm)多呈楔形,近脑表面;2.小脑梗塞的MRI信号有基特点,且与病程灶大上有相关,结论: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优于CT,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小脑梗塞的MR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梗塞的MRI征象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4例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盲法判断MRI表现并与临床对照。结果:临床按病情不同将小脑梗塞分三组,即Ⅰ型(良性型),Ⅱ型(假肿瘤型)和Ⅲ型(昏迷型)。MRI表现亦分三组即显示小梗塞灶(病变范围小于20mm);大梗塞灶(病变范围>20mm);显示小脑梗塞合并脑干梗塞。MRI征象与临床表现的Kappa值为0.947。结论:小脑梗塞的MRI征象与各型临床表现密切相关,MRI的不同表现可以反映相应的临床过程,是判断临床分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Gd-DTPA增强MRI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 Gd - D T P A 在脑梗塞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 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 M R 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前后的病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增强前有1 例( 2 .5 % ) 未发现病变,18 例(45 .0 % ) 病变表现不典型,与肿瘤难以鉴别,21 例(5 2 .5 % ) 能够确诊为脑梗塞;增强后100 % 均确诊为脑梗塞。大脑半球的梗塞多呈脑回样强化, 小脑、丘脑、脑干等部位的梗塞则以不规则环行强化及较均匀的点片状强化为主。病变强化的最早时间为1 d ,最晚为1 年2 个月。75 .8 % 病例强化呈逐渐增强趋势。结论: Gd - D T P A 增强 M R 可以提高脑梗塞的确诊率,并能早期发现脑梗塞, 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7例小脑团块头梗塞患者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其中3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病理均为胶质细胞增生,余4例经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2例于住院20多天后CT随访,见梗塞灶缩小,梗阻性脑积水基本消失,作者探讨了小脑梗塞并发梗阻性脑积水的机制,讨论了小脑梗塞与小脑低密度肿瘤的鉴别要点,根据文献及作者的体会,指出小脑梗塞并发梗阻性脑积水尚需进一步认识,一般说来此病是不需要手术的,梗阻性脑积水经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病人因梗阻性脑积水而意识障碍,行脑室钻孔引流术,绝大多数可缓解。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85年2月至1988年3月共收治不典型脑血管病27例,经CT扫描证实脑出血15例,脑梗塞5例,CT正常7例。本文结合有关发病因素及其容易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陛17例,女性10例。年龄37~73岁,平均5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15例,其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5月~ 1999年 12月对 2 0例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利多卡因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中华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证实 ,发病时间在 2 4h之内 ,发病类型为稳定型。本组共 40例 ,年龄 40~ 75岁。按入选顺序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性 16人、女性 4人 ;对照组男性 17人 ,女性 3人。治疗组 2 0例中 ,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3例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 17例 ;对照组 2 0例 ,椎 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 2例 ,颈内动…  相似文献   

16.
CT 表现类似脑梗塞的胶质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表现类似脑梗塞的胶质瘤的探讨梁长虹胡景钤关月欢赵廉忠胶质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瘤,少枝胶质瘤及室管膜瘤,占颅内肿瘤的40%[1]。典型胶质瘤的CT表现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有些不典型肿瘤的CT诊断仍较困难。本文探讨CT表现类...  相似文献   

17.
磁敏感成像对急性脑梗塞并出血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急性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的影像学特征,阐述SWI技术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CT、常规MRI、MRA、DWI、及SWI的自身对比研究。CT与磁共振检查间隔不超过12h,常规MRI、MRA、DWI、及SWI检查均同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8例脑梗塞中,SWI发现1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脑出血,而CT、常规MRI、DWI均未见明确脑出血征象;DWI中有5例信号不均匀,结合SWI作回顾性分析考虑合并出血可能。CT显示脑梗塞34例;常规MRI显示40例;DWI显示48例;SWI显示39例,且病灶范围较DWI小,边缘模糊。SWI显示38例梗死区静脉血管减少;6例无变化;4例增多。13例MRA表现为大脑前、中、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或分支血管减少。结论:SWI技术对显示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有特异性表现,且有评价梗塞区脑组织存活性的潜在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脑梗塞有着重大意义,应列为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检查常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在外伤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 对25例头颈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行横断位CT扫描,观察其CT征象.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内出现15例,3~7天发现的梗塞占10例.CT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皮质、白质内楔形、扇形低密度灶,边界较清,呈典型或不典型大脑动脉供血区域.基底节梗塞灶,表现为基底节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无明显占位效应.梗塞部位单发颞叶8例,额叶4例,枕叶6例,基底节2例,小脑半球2例,3例同时累及额、颞、枕叶.结论 CT扫描检查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估计病变程度及治疗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 40例病人。其中男 2 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2 8岁 ;所有病例都经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 ,并伴有偏瘫体征。排除丘脑病变所致疼痛 ,排除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和病前明显肩关节疾病而致疼痛或运动障碍者 ,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偏瘫后发生肩痛时间最长者 34天 ,最短为 7天 ,平均 19天。以肩带松弛法平均治疗 2 9天。以VAS法评定肩关节疼痛 (持续自发性剧痛、不能活动 ,5分 ;自发性疼痛、触之剧痛、不能活动 ,4分 ;小范围活动时即出…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用川穹嗪治疗脑梗塞 116例 ,其中联合应用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 6 2例 ,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116例脑梗塞患者 ,男 5 9例 ,女 5 7例 ;年龄 4 9~ 77岁 ,平均 6 3岁 ;均在发病 2 4~ 72 h内接受治疗。按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将患者是否选择 HBO治疗分成两组作回顾性总结。 HBO+川穹嗪治疗组 (HBO组 ) 6 2例 ,男 30例 ,女 32例 ,年龄 (5 8± 12 )岁 ;单用川穹嗪治疗组 (对照组 )5 4例 ,男 2 9例 ,女 2 5例 ,年龄 (6 0± 9)岁。两组脑梗塞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