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菌环境。结果21例囊袋感染,发生率是1.11%;术后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的比例为61.9%,同部位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均与起搏器囊袋感染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 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差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185例起搏器置入老年患者,年龄6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15d,其中DUI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结论要加强对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以助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6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共78例,包括感知障碍9例(11.5%)、电极脱位10例(12.8%)、囊袋破溃9例(11.5%)、囊袋血肿16例(20.5%)、起搏器感染11例(14.1%)、起搏器综合征12例(15.3%)、血胸和(或)气胸4例(5.1%)、膈肌和(或)局部肌肉跳动3例(3.8%)、电池耗竭提前4例(5.1%)。结论: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危害。应重视起搏器教育,危险因素改善,规范化操作和门诊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146例>80岁的高龄永久起搏器患者,采取术前1d至术后5d使用抗菌药物、术中使用电刀止血、庆大霉素冲洗囊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为高龄患者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术后及时换药等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146例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并发症。结论对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可以达到控制术后感染发生的目的 。  相似文献   

8.
曾梅 《现代养生》2014,(10):188-188
目的:探讨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对进行了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改良护理,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主观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改良护理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日益完善,起搏器的植入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惟一有效手段.术后感染作为一个严重的且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要引起我们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32例永久起搏器依赖患者行起搏器更换手术时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术中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中存在患者高龄、异物存在、二次手术、囊袋特性等感染危险因素,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缩短手术时间等防范措施,32例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对永久起搏器更换手术术中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实施规范操作,正确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性。方法127例高龄老年患者(≥80岁,高龄老年组)与298例老年患者(60~79岁,老年组),从起搏器植入指征、起搏模式、起搏电极参数、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龄老年组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11.81%vs6.04%,13.39%vs7.05%,33.86%vs24.50%);高龄老年组单腔(VVI)模式起搏比率明显高于老年组(33.86%vs23.83%);高龄老年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一针成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56.69%vs68.12%);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起搏电极参数、起搏电极径路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老年患者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安全的,其风险与普通老年患者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围术期24 h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置入起搏器的高龄患者预防感染发生的安全性。方法对置入心脏起搏器的115例高龄患者分两组,围术期24 h内使用抗生素的预防组(55例)和常规术前及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常规组(60例),比较两组囊袋血肿、囊袋感染、伤口感染、肺部感染、住院天数、术后1~3个月感染、术后6个月再次入院等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0例(17.39%),预防组和常规组发生囊袋血肿分别为2例(3.64%)和3例(5.00%),肺部感染5例(9.09%)和6例(10.00%),住院天数(25.63±7.25)d和(23.87±8.12)d,术后1~3个月内发生感染3例(5.45%)和3例(5.00%),6个月内再入院14次(25.5%)和13次(21.7%)。术后并发症、术后肺部感染、住院天数、术后1~3个月内发生感染数、6个月内再入院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置入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围术期24 h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未增加术后感染风险,提倡在高龄起搏器置入患者围术期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医院接受医院心脏起搏术治疗的266例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起搏术后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起搏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25.94%,其中导管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9.40%,皮囊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8.27%。对调查的1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前住院天数、本次住院接受手术次数、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机器产地、植入方式、术中切口抗生素冲洗、术后预防用抗生素、易感因素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联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了4个与起搏术后感染有显著联系的因素:预防用抗生素、消毒措施、暴露于CCU、植入方式。其中预防用抗生素种类多、暴露于CCU均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而消毒措施、植入方式与术后感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超高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文中要求重点是积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予以心理支持,并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过积极治疗护理,该患者痊愈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2月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3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感染病原菌等,处理方法为双腔起搏者电极分别固定于患者的右室心尖部与右心耳,单腔起搏电极固定于患者右室心尖部。结果在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8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5.43%,其中,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8例占25.00%,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24例占75.0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泌尿系统、切口及囊袋,分别占65.63%、18.75%、9.73%及6.25%;3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57%、31.43%、2.86%;32例患者中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62%。结论老年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抗菌药物全身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知识转化框架(Knowledge to action framework,KTA)构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方案,为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KTA框架成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活动方案知识转化小组,在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检索并收集专业性学术团体发表的关于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系蛔虫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以来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02例病例,动态观察蛔虫存活时的蠕动状态以及蛔虫死亡裂解后声像图变化。结果年龄组~16岁占320例,居住山区农村患病率居首位.胆系蛔虫声像图呈“双线征”和“乱麻绳”样特征。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胆系蛔虫的首选方法,检查时必须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并随访观察。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