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是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DTC占甲状腺癌的80%~95%,恶性程度低,患者生存期较长,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1-2]。规范的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对其手术方式仍缺乏统一认识,尤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全球范围内,它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75%,其发展进程较慢,侵袭性较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颈部淋巴结转移。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是关系到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颈部是否有可疑转移淋巴结,指导术中进行颈淋巴结活检和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CK19在甲状腺良恶性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和意义(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年WHO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大类^[1]。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类型,约占60%~70%,平均发病年龄40岁,且女性多于男性,女与男之比为2~3:1^[2]。甲状腺乳头状癌总体预后较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年龄:是很重要的因素,几乎所有死亡病例均为40岁以上发病;②性别:据报道  相似文献   

4.
200例甲状腺癌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经手术治疗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探讨本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男女之比约1:4,男性甲状腺癌高发年龄为60~69岁,女性甲状腺癌高发年龄为50~59岁;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依次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且各种病理类型男女比例不同.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声音嘶哑、低钙抽搐和手足麻木.1、3年生存率分别为99.8%和96.7%.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病理组织类型相关,预后从好到坏依次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结论 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最有效治疗方式;术后生存率和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乳头状甲状腺癌进展缓慢,病程近似良性,10年生存率很高,但某些组织学亚型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容易发生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血管侵袭和远处转移,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1,2]。现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3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79例临床资料,以了解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2015年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文献报道,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7位[1],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3].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WDTC)最为常见,包括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约占全部甲状腺肿瘤的90%[4].WDTC一般预后良好,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但是,甲状腺癌一旦侵犯喉气管,则可能造成气道梗阻或咯血等症状,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对我院1992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3例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以上[1]。大部分PTC预后良好,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90%[2]。但仍有部分PTC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与其侵袭性亚型有关。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内分泌肿瘤分类[3]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基因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将PTC按侵袭性分为高危与低危两种类型,共计14种亚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lassic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PTC)是最常见的低危类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长,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因肿瘤局部侵犯或肿瘤远处转移而死亡,故早期诊断对于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本文针对最多见且直径小于1.0 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超声声像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巫泓生  张帅  古维立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900-3902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传统上分为甲状腺分化性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性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型腺癌[1],甲状腺未分化癌比较少见且预后极差,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一种,在多发性2型内分泌瘤中约25%的患者伴有甲状腺髓样癌[2].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癌(TC)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6%左右[1],临床主要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滤泡状癌(FTC)、甲状腺髓样癌(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TC)[2],PTC以及FTC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经过对应的临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年龄低于45岁的非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同时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中青年女性[1]。双侧甲状腺癌为较少见的病例[2],病理类型主要为分化型,也就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分化型癌的特点为生长相对缓慢而有较好的预后。临床对于甲状腺癌的处理常用手术的方法,规范化手术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本院收治的43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对其外科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差异很大,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目前对于高侵袭性甲状腺癌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仍然非常有限,随着对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如BRAF、RET、PAX8/PPAR^y突变基因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预后甚至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均具有关键作用,为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预后判断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尽管存在增加诊断费用、特异性有待提高、部分肿瘤仍缺乏特异性的标志物等不足,但分子诊断技术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周倩  许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11):1752-1756
甲状腺癌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尤其是乳头状癌(PTC)。PTC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后者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规灰阶超声可评估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模式等,结合超声造影血流增强模式动态显示及定量参数评估、超声弹性成像可定性判断及测定结节硬度,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及分子检测可进一步提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能力。本文主要对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与单发甲状腺癌ER表达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和21例单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类型,SP法检测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2岁;21例单发甲状腺癌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5.5岁。前者中19例为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黏液癌,1例为浸润性小叶癌;而再发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后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1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中,乳腺癌16例ER(+),5例(-);甲状腺癌4例ER(+),17例(-),且4例ER(+)的甲状腺癌来自于ER(+)的乳腺癌;而21例单发甲状腺癌ER均为(-)。ER在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患者中的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表达差异显著(P0.01),ER在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与单发甲状腺癌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与甲状腺癌均具激素依赖性,两者需相互排除,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对激素依赖性甲状腺癌患者可尝试进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其中分化性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的80%~9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DTC预后良好,但是3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其中2/3发生在术后10年内,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全甲状腺切除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可彻底清除病变、减少复查和降低再次手术概率等[1]。但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导致的术后永久性低钙、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全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指征及价值在中国国内外有着广泛的争议[3]。本研究仅就本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女性发病较多,为目前女性第6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多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3[1]。其中约90%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尤以乳头状癌类型居多。目前手术仍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本身对机体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与危险性,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发音、内分泌等重要功能,加之术后可能行多周期的I131治疗,经济情况等原因,可能使病人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行为变化[2]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29个癌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多发于40~50岁,约占44%,男女比例为1:1.25.多为单侧发病,亦可双侧癌变,极少数发生在锥体叶.乳头状甲状腺癌以低回声为主,约占66%.约38%的癌结节出现微小钙化.约76%的癌结节边界清晰.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 cm组微小钙化发生率及液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组(P=0.010 9,P=0.006 83),而低回声发生率要显著低于直径≤1.0 cm组(P=0.032).32%(8/25)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6例(24%)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没有诊断颈淋巴结肿大的17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有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时于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边界、回声、微小钙化、液化及颈淋巴结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9.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0%,其中最常见的DTC有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和滤泡癌(follicular cancer,FC)[1-3]。虽然研究表明,多数DTC预后均较好,但研究发现20%~50%的DTC患者发现时即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为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 2~3类的原因,提高对不典型甲状腺癌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为TI-RADS 2~3类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3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TI-RADS 2~3类的甲状腺肿块术后病理分别为微小乳头状癌17例,乳头状癌3例,滤泡状癌6例,髓样癌4例,其中11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结论]甲状腺癌误诊为TI-RADS 2~3类的原因多为肿决位于复杂的甲状腺背景或微小癌合并有多发良性结节或单发表现不典型甲状腺髓样癌.可疑甲状腺结节需行细针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