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异常子宫出血和或超声提示宫内膜异常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细胞采集术收集宫腔细胞,采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做诊断性刮宫术行组织病理检查,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术相比较,子宫内膜细胞采集术患者疼痛程度轻、平均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刮组织病理为标准,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91.3%,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0.2%。结论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有症状和无症状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诊断,分析两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液基薄层制片满意率为96.88%;传统涂片标本满意率为82.50%,液基薄层制片满意率高于传统涂片标本满意率(P0.05);液基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111例,符合率为84.09%。结论在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中,采用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取材满意度高,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7年12月-2013年3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行子宫内膜活检并送病理诊断患者157例,对照组为同时期就诊的宫腔镜检查禁忌症患者78例,行单纯分段诊刮术。结果两组在病理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宫腔镜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准确性,并能及时指导疾病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DNA定量分析对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行子宫内膜细胞DNA定量分析及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的患者,共428例。采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直接获取子宫内膜细胞标本,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和Feulgen染色技术进行DNA定量分析,以宫腔镜下诊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细胞DNA定量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子宫内膜DNA定量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2%、91.43%、86.03%、56.14%和98.09%。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异倍体细胞,少数非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也可出现DNA异倍体细胞,但>5c细胞大都少于3个。结论子宫内膜DNA定量分析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简单易行,安全无痛,准确性高,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李敏  吴大保  朱颖  颜士杰  仲飞 《安徽医学》2017,38(11):1389-1391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宫腔细胞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行宫腔诊刮术的患者136例,先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宫腔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继之行诊断性刮宫术,比较分析两种取材方法的病理学结果及操作时的疼痛感。结果 136例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中,133例获取标本满意,满意率为97.79%;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中,131例获得满意标本,满意率为9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例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中,子宫内膜癌阳性率为8.27%(11/133);诊断性刮宫标本中,阳性率为9.16%(12/1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时的疼痛感小于诊刮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可行,该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16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检查,对照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检查。观察两种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总符合率及各自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总诊断符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3361,P=0.022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6.8%、94.8%和95.0%,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4.3%、78.1%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10月就诊需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208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VS)、血清CA125联合HE4检测、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活检子宫内膜、宫腔镜下诊刮术,以宫腔镜下诊刮的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取材满意率,比较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宫腔镜诊刮、TVS、血清CA125联合HE4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结果 (1)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活检内膜取材满意率86.5%(180/208),宫腔镜诊刮取材满意率92.3%(192/2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活检子宫内膜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63.6%、100%、96.2%,均高于TVS及CA125联合HE4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可获取较满意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赵群  张凇文  王涛  邓小虹 《北京医学》2008,30(9):513-515
目的 通过大样本人群调查评估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6~12月对3308例未发现恶性肿瘤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月经周期缩短<20d、经期延长>7d或具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妇女行TVS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15mm或未绝经子宫内膜厚度≥10mm的妇女行官腔细胞学检查:对宫腔细胞学诊断为癌或癌前病变及官腔细胞学取材不满意的妇女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2006年6~12月对以上排除子宫内膜癌的3305例健康妇女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有症状或有高危因素者行TVS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异常者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宫腔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取材不满意者行分段诊刮术.结果 第1次调查共有436例妇女行TVS检查,120例妇女行官腔细胞学检查,36例行分段诊刮术,其中2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年后对以上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健康妇女再次进行调查,未发现1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TVS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人群中筛查子宫内膜癌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诊刮术.结论 TVS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人群中筛查子宫内膜癌可有效减少有创检查,减少受检查者痛苦,节约医疗投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在妇女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10年3月对147例有症状绝经妇女进行超声检查,并行诊断性刮宫,内膜送病理检查,分析其中的阳性符合率,以期超声作为绝经妇女内膜癌的主要筛查手段.结果:147例患者中,①子宫内膜<5mm者107例(72.79%),子宫内膜≥5mm的40例(27.21%).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13例,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15例(10.20%).超声检查符合率83.3%.②绝经时间<5年,以增生期子宫内膜为主,绝经时间≥5年,以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为主.结论:超声是经济、实用、无痛、无创、快捷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可靠检查方法,对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宫腔镜检查后行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活检的33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分析宫腔镜下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并发腺体增生、子宫内膜炎和分泌期内膜患者在宫腔镜下厚度具有不同差异;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和内膜癌患者其子宫息肉样病变的比例为29.7%、0.7%和0.0%。结论在宫腔镜检查后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内膜疾病检查的准确性,可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涂片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对1 000例妇科及计划生育科普查妇女直接采集子宫内膜细胞标本,对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组织诊刮病理检查。结果细胞学标本采集的满意率为97.6%(976/1000),疑似子宫内膜癌阳性率为0.8%(8/976),在疑似阳性结果中有75.0%(6/8)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通过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对子宫内膜癌进行筛查具有操作方便、取样成功率和准确性高、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可在大面积妇科普查及体检中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筑  叶颖斐 《河北医学》2012,18(10):1405-140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诊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80例,根据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宫腔镜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诊断性刮宫.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总诊断符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6206,P=0.0178).②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4%、86.0%和92.2%,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7%、72.5%和80.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外采用多种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其中包括宫腔吸引涂片法、内膜刮擦法及宫腔灌洗法等。本文对各种宫腔细胞学检查方法的取材办法、取材满意率、与组织病理对照后的诊断符合率等进行了介绍。对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妇女施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可疑者再进行分段诊刮作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可避免不必要的刮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瑞典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筛查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器具获取宫内膜细胞学标本,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对象共1093例,其中应用宫内膜吸管895例,宫内膜毛刷198例,宫腔细胞学检查施行率100%,同时行诊刮术;②宫腔细胞学取材满意率:宫内膜吸管为81.1%(726/895),宫内膜毛刷为82.8%9164/198),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63),诊刮取材满意率93.2%;③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取材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宫腔细胞学采用以癌为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假阳性率0.8%,假阴性率18.6%。结论:应用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两种器具在取材满意率上无差异,均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用于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刮宫。  相似文献   

15.
张莹  罗红  强坤坤  黄筱桐  魏瑗 《西部医学》2021,32(9):1379-13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于2017年~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91例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6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增生6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42例(子宫内膜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内膜癌组)。分析各项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术前阴道超声检查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区别。 结果 子宫内膜增生组子宫内膜回声欠/不均匀发生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宫腔内稍强或弱回声团检出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组宫腔内泡状暗区检出率高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内膜血流异常发生率较子宫内膜息肉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高(P<0.05)。发病年龄分布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最年轻,子宫内膜癌组最年长(P<0.05)。子宫内膜增生组较子宫内膜息肉组更易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P<0.05)。 结论 宫腔内稍强回声团、宫腔内小泡状液性暗区、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及附件区占位、子宫内膜血流信号改变及患者年龄可作为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与治疗以及妇女病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对158例有症状绝经妇女进行超声检查,并行诊断性刮宫,内膜送病理检查,分析其中的阳性符合率,以期超声作为绝经妇女内膜癌的主要筛查手段;结论超声是经济、实用、无痛、无创、快捷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可靠检查方法,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宫腔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腔细胞学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子宫内膜检查的妇女,分别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取材满意度、血量、疼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25%,术中出血量平均为(0.4±0.2)ml,无疼痛程度较重者;而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77.5%,出血量平均为(5.4±4.0)ml,疼痛程度较重者占86.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经阴超声在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超声观察45例子宫内膜增厚病例,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特点。结果45例病例均经刮宫或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无内膜疾病9例(20%),子宫内膜炎1例(2%),单纯性/复杂性增生20例(44%),不典型增生9例(20%),子宫内膜癌6例(13%)。经阴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4%。结论经阴超声对于子宫内膜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适合于大范围筛查,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患者耐受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行子宫组织活检的女性,分别采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与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收集子宫内膜组织,记录患者主观疼痛指数及病理诊断结果。以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为参照,分析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对病人的耐受性及诊断准确性。结果共92例女性入组,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取材满意度为83.7%(77/92),子宫内膜采集器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总符合率为84.4%(65/77),对诊断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6%和63.3%、40%和98.6%、68.8%和100%、88.9%和100%。结论 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具有与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但对于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及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于检查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对268例子宫异常出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3%,子宫粘膜下肌瘤为88.9%,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62.7%,子宫内膜部为60%。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58.8%,子宫粘膜下肌瘤为43.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74%,子宫内膜癌为75%。结论:采用宫腔镜检查技术,结合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且能尽早确诊子宫内膜及癌前病变,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