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胃癌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1998年1月—2015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篇中文文献,累计病例组患者8 979例,对照组人群11 593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79,95%CI=2.41~3.24)、喜食腌制食品(OR=2.48,95%CI=2.16~2.85)、饮食不规律(OR=2.46,95%CI=2.08~2.92)、有消化系统疾病史(OR=6.85,95%CI=3.98~11.79)、饮酒(OR=2.63,95%CI=2.04~3.38)、重盐饮食(OR=2.58,95%CI=2.09~3.20)、喜食煎炸食品(OR=2.28,95%CI=1.87~2.78)、喜食烫食(OR=2.67,95%CI=2.12~3.37)、有肿瘤家族史(OR=4.50,95%CI=3.64~5.56)、喜食熏制食品(OR=2.86,95%CI=2.02~4.04)、有幽门螺杆菌感染(OR=2.48,95%CI=1.60~3.86)、进食速度快(OR=2.60,95%CI=2.06~3.30)、暴饮暴食(OR=2.30,95%CI=1.75~3.02)、喜食干硬食品(OR=3.99,95%CI=2.51~6.35)和喜食辣食(OR=2.64,95%CI=1.60~4.35)是中国人群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OR=0.58,95%CI=0.49~0.68)、常饮茶(OR=0.52,95%CI=0.42~0.64)、常吃豆及豆制品(OR=0.49,95%CI=0.36~0.67)、常吃葱蒜(OR=0.37,95%CI=0.24~0.56)、常吃奶及奶制品(OR=0.63,95%CI=0.51~0.79)和常吃水果(OR=0.56,95%CI=0.48~0.65)是中国人群胃癌发病的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果较为可靠。结论吸烟饮酒情况、家族史、疾病史和饮食习惯均为中国胃癌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腌制食品摄入联合吸烟、饮酒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为食管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病理组织确诊的645例原发性食管癌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5岁)匹配的同期在该院就诊的646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腌制食品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趋势=21.030,P0.001);腌制食品摄入5~7次/周且吸烟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1次/周且不吸烟者的2.517倍(OR=2.517,95%CI=1.412~4.485);腌制食品摄入5~7次/周且饮酒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1次/周且不饮酒者的3.683倍(OR=3.683,95%CI=2.101~6.456);腌制食品摄入3~7次/周且吸烟和饮酒者食管癌发病风险为腌制食品摄入≤2次/周且不吸烟和不饮酒者的4.455倍(OR=4.455,95%CI=2.502~7.931)。结论腌制食品的摄入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腌制食品摄入联合吸烟和饮酒会明显增加食管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胃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胃癌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胃癌1:2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病例646例,对照1292人。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喜食烫食(OR=2.2841,95%CI:1.2609~4.1376)、进食速度快(OR=2.9668,95%CI:2.2736~3.8714)、喜食辣食品(OR=2.4875,95%CI:1.3644~4.5352)、癌症家族史(OR=1.4224,95%CI:1.1041~1.8325)等为胃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粮食储具常清洗翻晒(OR=0.5713,95%CI:0.4429~0.7368)、喜食大蒜(OR=0.6299,95%CI:0.4567~0.8687)、使用冰箱(OR=0.6256,95%CI:0.4104~0.9537)、饮茶(OR=0.4541,95%CI:0.3292~0.6263)、性格开朗(OR=0.5157,95%CI:0.3147~0.8453)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应通过教育改变居民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注意心理精神卫生,以降低胃癌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居民胃癌的危险因素,为胃癌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3篇有关胃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Review manager4.2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胃癌家族史OR=5.39(95%CI:2.83~10.25);胃病史OR=5.71(95%:3.64~8.95);饮酒OR=2.92(95%CI:1.57~5.45);吸烟OR=2.36(95%CI:1.60~3.49);高盐饮食OR=2.42(95%CI:1.51~3.86);盐渍食品OR=4.06(95%CI:2.37~6.97);烫食OR=2.46(95%CI:1.30~4.64);饮食不规律OR=2.29(95%CI:1.44~3.65)。结论影响中国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家族史、胃病史、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盐渍食品、烫食和饮食不规律,为胃癌的饮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赣榆县胃癌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该地区胃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19例新发胃癌病例及其1:1配对的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食热烫食物(OR=2.21,95CI:1.57~3.12)、上消化道炎症患病史(OR=4.26,95%CI:2.59~7.03)、癌症家族史(OR=2.29,95%CI:1.37~3.82);主要保护因素为经常生吃大蒜(OR:0.64,9CI:0.42~0.96)、经常饮茶(OR=0.37,95%CI:0.25~0.54).结论 胃癌的发病与不良的膳食习惯、上消化道炎症及癌症家族史有关,生吃大蒜和饮茶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农村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贲门癌(GCC)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20例GCC患者和240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家族史(OR=2.83,95%CI=1.74~3.94)、吸烟(OR=2.89,95%CI=1.57~5.30)、喜食烫食(OR=1.32,95%CI=1.12~2.79)可能是GCC的危险因素;体质指数≥24(OR=0.20,95%CI=0.06~0.67)、经常饮茶(OR=0.43,95%CI=0.15~0.78)、常吃新鲜水果(OR=0.62,95%CI=0.36~0.91)可能是GCC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农村居民GCC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赣榆县食管癌流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赣榆县食管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新发食管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4),进食快(OR=1.67)、咸(OR=1.47)、热烫(OR=2.33)、不按时(OR=1.20),常喝生水(OR=1.12),无遮盖存粮(OR=1.40)、粮食霉变(OR=1.56),经常吸烟(OR=1.86)、吸烟部位深(OR=1.70)、家庭成员吸烟(OR=1.48)、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74),经常饮酒(OR=1.31),性格抑郁(OR=1.82),癌症家族史(OR=2.14);主要保护因素为常吃胡椒粉(OR=0.83)、经常生吃大蒜(OR=0.86)、粮食存放一段时间食用(OR=0.96)。结论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膳食习惯及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性格、家族史、住地污染及粮食霉变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人群中倡导常吃胡椒粉、生吃大蒜及做好粮食的适当存放,有利于推动食管癌的群防群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淮安市沿淮河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洪泽、金湖两地食管癌高发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评价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碘染色内镜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依据病理诊断标准分为不同病变等级,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收集参加碘染色内镜筛查居民4 001例,对照组(内镜检查正常)3 042例,轻中度异常增生组746例,重度异常增生及以上组2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学历、饮用水来源、吸烟、饮酒、水果食用频率、肉类食用频率、腌制食品食用频率、油炸食品食用频率、性格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胃肠炎疾病史和肿瘤家族史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OR=1.22,95%CI:1.02~1.46)、饮酒(OR=1.38,95%CI:1.14~1.68)、经常吃腌制食品(OR=1.76,95%CI:1.47~2.13)、经常吃油炸食品(OR=2.10,95%CI:1.41~3.15)、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史(OR=1.57,95%CI:1.28~1.93)、食管炎疾病史(OR=1.44,95%CI:1.07~1.92)、胃肠炎疾病史(OR=1.46,95%CI:1.24~1.73)、肿瘤家族史(OR=2.70,95%CI:2.32~3.15)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淮安市沿淮河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受遗传因素、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及多因素共同影响,建议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高危人群,应该积极参加筛查,做到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居民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在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 1︰2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1 例食管癌患者和 202 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MI 指数过低 (OR = 2.85, 95%CI: 0.96~8.27)、吸烟 (OR =3.08, 95%CI: 0.94~10.03)、饮酒 (OR = 3.12, 95%CI: 1.16-8.68)、常吃咸鱼腊肉 (OR = 8.68, 95%CI: 2.12~35.48)、喜食烫食 (OR = 5.69, 95%CI: 2.20~14.75) 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常吃肉蛋禽奶 (OR = 0.20, 95%CI: 0.08~0.49)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本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应对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赣榆县胃癌流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赣榆县胃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对新发胃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7),进食咸(OR=1.45)、进食热烫(OR=1.82)、吃饭不按时(OR=1.28),无遮盖存粮(OR=1.29)、粮食有霉变可能(OR=1.45),经常吸烟(OR=1.28)、吸烟部位深(OR=1.34)、家庭成员吸烟(OR=1.35)、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54),经常饮酒(OR=1.14),饮烫茶(OR=1.72),性格抑郁(OR=1.67),有癌症家族史(OR=1.96);主要保护因素为经常生吃大蒜(OR=0.85)、清晨饮茶(OR=0.67)。结论本次研究所发现的有关结果可以为赣榆县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食管癌危险因素成组资料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江苏省南通市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管癌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南通市185例食管癌病人及185例对照进行多变量测量.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可疑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忻.[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食管癌有关联的因素有:喜食咸食、进食快、喜食硬食、喜食烫食、三餐定时、经常使用农药、常食圆子年糕、重大应激事件、脾气性格暴躁、家族史、工作类型、常食水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喜食咸食(OR=3.122,95%CI:1.778~5.482)、进食快(OR=2.753,95%CI:1.553~4.880)、喜食硬食(OR:2.534,95%CI:1.169~5.496)、喜食烫食(OR=2.581,95%CI:1.059~4.030)、重大应激事件(OR=4.611,95%CI:2.569~8.278)、家族史(OR=2.011,95%CI:1.143~3.537)是南通市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通市食管癌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因素引起疾病,即在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因此,对其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吸烟、饮酒与胃癌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吸烟、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2003年8月~2004年8月303例胃癌新发病例和303例健康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10年前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格、慢性胃部疾病史)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其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调整前后,随着吸烟年数延长、每天吸烟量增大及吸烟包年数增多,胃癌的OR值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214、P=0.0121、P=0.0009)。吸烟年限>30年、每天吸烟量>20支和综合指标吸烟包年数>20者均显示出与胃癌有较强的正关联,其调整后的OR值分别是4.54(95%CI=1.20~17.13)、5.65(95%CI=1.43~22.29)和7.25(95%CI=1.70~30.84);未发现饮酒与胃癌有统计学关联(P=0.242)、未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饮酒与吸烟之间有交互作用,其交互项Waldχ2=0.0276,P>0.05。结论吸烟与胃癌的发病呈正相关;单独饮酒与胃癌发生无明显关系,饮酒并不增加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与食管癌发病有关的流行因素。方法选择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的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食管癌1∶1配对病例鄄对照研究,共调查了病例、对照各14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居住地附近污染(OR=1.463,95%可信区间0.859~2.493),进食速度快(OR=1.661,95%可信区间0.868~3.181),喜食虾油蟹酱(OR=2.602,95%可信区间0.936~7.230)以及有肿瘤家族史(OR=2.036,95%可信区间1.059~3.914)为大丰市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10年前人均收入较高(OR=0.537,95%可信区间0.381~0.758)、常饮茶(OR=0.180,95%可信区间0.071~0.456)和性格开朗(OR=0.728,95%可信区间0.432~1.226)则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应当通过逐步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教育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注意心理精神卫生来降低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卫辉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孕前健康检查及妊娠结局情况,探讨豫北农村地区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实现优生优育提供参考。结论计划妊娠妇女应避免吸烟及被动吸烟,保持理想的BMI,远离农药、有害毒物及猫狗等动物,加强生殖道的健康防护意识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方法于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卫辉市选择自愿参与孕前免费健康检查的2 125名农村计划生育妇女为研究对象,了解一般情况、孕前健康及妊娠结局情况等,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125名妇女中受孕者914人,妊娠率达到43.0%,其中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78人,占8.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妊娠结局与年龄(OR=2.209,95%CI=1.130~4.319)、受教育程度(OR=0.443,95%CI=0.297~0.659)、是否吸烟或者被动吸烟≥3h/d(OR=3.659,95%CI=1.875~7.139)、丈夫是否吸烟(OR=2.333,95%CI=1.221~4.460)、BMI(OR=0.645,95%CI=0.483~0.861)、是否初次妊娠(OR=0.142,95%CI=0.072~-0.288)、是否与有害毒物及猫狗接触史(OR=7.268,95%CI=2.370~22.286)、是否有生殖道感染(OR=2.750,95%CI=1.267~5.967)有相关性;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显示,有生殖道感染(OR=4.103,95%CI=1.544~-10.904)、与有害毒物及猫狗接触史(OR=3.260,95%CI=1.145~9.282)、吸烟或者被动吸烟3h/d(OR=3.127,95%CI=1.009~-9.694)、BMI偏低(OR=2.617,95%CI=1.147~5.973)均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初次妊娠是保护因素(OR=0.114,95%CI=0.114~0.319)。结论计划妊娠妇女应避免吸烟及被动吸烟,保持理想的BMI,远离农药、有害毒物及猫狗等动物,加强生殖道的健康防护意识能够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探讨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1998年和1999年的189例新发胃癌病人并按性别、年龄、民族等配比条件选取该市189名健康人群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发病与下列4种因素关节密切:烟熏食品OR=2.34,95%CI:1.60-4.98;吸烟量OR=6.07,95%CI:1.26-7.16;喜食重盐饮食OR=1.95,95%CI:1.27-3.23;过量摄入动物肉类OR=1.46,95%CI:1.05-2.02。结论 经常食用烟熏食品、吸烟量大、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聚集性的关系,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对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321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60.50%,标化率为56.09%。不同腰围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轻度、重度中心型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78(OR=1.78,95%CI:1.63~1.94)和3.36倍(OR=3.36,95%CI:3.00~3.75)、1.67(OR=1.67,95%CI:1.49~1.88)和2.67倍(OR=2.67,95%CI:2.34~3.03)、1.68(OR=1.68,95%CI:1.54~1.82)和2.20倍(OR=2.20,95%CI:1.97~2.44)、2.04(OR=2.04,95%CI:1.86~2.24)和3.62倍(OR=3.62,95%CI:3.23~4.04)。【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患病率高,肥胖程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风险有关,应当及时采取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国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4年2月在北京、上海和成都指定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非吸烟女性新发肺癌住院病例157例,按照性别、年龄(±2岁)、不吸烟等配对因素选取医院对照和人群对照。利用统一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和对照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等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28个暴露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指数≥50人年(OR=1·77,95%CI为1·07~2·92)、经常吃动物内脏(OR=1·85,95%CI为1·06~3·22)、职业接触粉尘(OR=2·47,95%CI为1·21~5·03)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OR=4·02,95%CI为1·74~9·29)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OR=0·26,95%CI为0·12~0·59)、经常服用维生素(OR=0·53,95%CI为0·30~0·93)、结婚后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OR=0·50,95%CI为0·28~0·91)和初次生育年龄在24~30岁之间(OR=0·53,95%CI为0·32~0·90)为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趋势性检验发现,被动吸烟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之间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被动吸烟、职业接触粉尘、经常吃动物内脏和工作场所通风不良会增加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性。常吃蔬菜和经常服用维生素等因素可以降低非吸烟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农村女性高血压危险因素以及产次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11月整群随机抽取苏州工业园区年龄≥35岁、至少生育1胎的农村女性2 222人,收集人口学以及健康基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产次对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结果调查的2 222名农村女性中,产次为1次的女性占64.63%,平均年龄为(54.17±9.73)岁;不调整任何因素的情况下,产次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OR=2.07(95%CI=1.84~2.3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OR=1.10,95%CI=1.08~1.13)、超重/肥胖(OR=2.27,95%CI=1.84~2.80)、高血压家族史(OR=2.21,95%CI=1.77~2.76)、患有糖尿病(OR=2.35,95%CI=1.70~3.26)和血脂异常(OR=1.40,95%CI=1.14~1.72)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整了这些混杂因素后,产次不会增加农村女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OR=0.95,95%CI=0.79~1.14)。结论产次对农村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烟与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在肿瘤高发地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主要人口学、吸烟和饮酒等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CI,并分析吸烟与饮酒在肺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P0.05),吸烟≥40年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79倍,每日吸烟≥20支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吸烟至肺部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P值均0.001)。调整变量(包括吸烟)后,饮酒和饮酒年限与肺癌发病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吸烟和饮酒相乘交互作用的OR值(95%CI)为0.90(0.47~1.70)。吸烟和饮酒相加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值及其95%CI为0.36(-0.92~1.64),交互作用归因比(AP)值及95%CI为0.09(-0.22~0.40),交互作用指数(SI)值及95%CI为1.13(0.71~1.80)。结论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该风险随吸烟年限、吸烟量、吸烟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现有证据并不支持饮酒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吸烟和饮酒在肺癌发病中也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SULT1A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SULT 1A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与吸烟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163例新发食管癌患者和166例对照SULT1A1基因多态性,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基因型对食管癌的危险度。结果①SULT1A1Arg/Arg、Arg/His、His/His三种基因型分布在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60),病例与对照His等位基因分别为17.79%和12.57%,差异有显著性(P=0.028),His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患食管癌的危险性(OR调整=1.868,95%CI为1.107~3.153);②调整混杂因素后,吸烟与SULT1A1存在交互作用(OR=2.802,95%CI为1.257~6.246);③携带有His等位基因的重度吸烟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不携带His等位基因的非吸烟者的8.538倍。结论SULT1A1基因突变基因型是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它与吸烟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