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Li JG  Yang HL  Niu G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56-558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将因非椎间盘突出症原因而行腰椎X线片检查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的91例患者设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X线片,统计两组患者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的差异及与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为18.3%,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为5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合并移行椎者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移行椎上一间隙者为58.3%;单侧移行椎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同侧者占75.9%,其中在移行椎上一间隙者占81.8%;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对侧者占17.2%,其中在其下一间隙者占80.0%。结论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密切关系,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沉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沉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关系殷湛1方沁元1孙春华1严家生1徐建华2叶晓明2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治疗棘手。我院自1990年至1996年共施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556例,术后发生椎间隙感染7例,感染...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指由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包括了临床上常见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退变性颈、腰椎不稳症和退变性颈、腰椎管狭窄症等.人的一生中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DDD症状.据资料统计,DDD患者占美国骨科住院人数的1/3以上.了解IDD的发生机制必将为预测和治疗DDD提供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LDD技术对32例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5个间盘(C3-4 4个、C4-5 11个、C5-6 13个、C6-7 7个),在X线监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将直径400μm的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采用波长1060nm的ND:YAG激光,输出功率15W,发射1s,间隔5s,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根据患者年龄、椎间盘病损程度以及对热效应的反应确定照射剂量,照射剂量为360~1100J。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隧访,平均8个月(3~15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6例(50%)、良8例(25%)、可4例(12.5%),差4例(12.5%)。有效率87.5%,优良率75%。各种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颈肩痛80.7%,上肢根性放射痛84.2%,颈髓压迫症60%.颈性眩晕78.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不孕不育存在一定的联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等感染不仅损伤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生育能力,而且也能够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导致不育,病毒的遗传物质可通过干扰精卵正常受精或影响胚胎的正常着床导致不孕。在男性不育方面,病毒主要通过损伤睾丸功能和影响精子浓度、活力、形态以及DNA完整性使精子质量降低,影响正常精卵结合,进而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育。本文就相关病毒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脏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64年报道第1例人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以来,CMV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实体器官移植后有7%-32%的受者会出现CMV感染相关问题,这是移植后受者最常见的病原感染类型。CMV疾病通常出现在移植术后或终止抗病毒预防治疗后1~4个月。器官移植受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CMV感染发生率可增加1倍,感染后的病死率可达25%,这也是肝移植术后导致移植物失功能和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肝移植后CMV感染的防治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9.
椎间盘自身免疫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具有自身免疫抗原性,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症有关。众多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积液中IgG、IgM含量和血清中IgG、IgM含量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突出椎间盘组织标本中发现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椎间盘突出标本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不同类型的椎间盘突出其自身免疫反应所诱导的炎症反应也不完全相同,并和腰腿痛的症状有明显的相关性。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重要作用机理之一,是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及CT、MRI改变,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2例。结果:共18例获12个月-5年随访。手术2例,腰腿痛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1例生活自理困难。结论:椎间盘突出 症术后症状缓解后再发的剧裂根痛腰肌痉挛,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的急速升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仍然不尽人意,如何防治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 阐述术后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为术后疼痛管理以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提供参考. 内容 就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可能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趋向 进一步研究术后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的机制,以明确有效的预防急性疼痛慢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邻近椎体楔形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2013年5月~2017年8月间因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接受手术的患者42例.收集并分析其临床及影像结果 ,并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椎体楔形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组(64.3%vs 28.6%,P=0.001);组间椎体楔形变的角度以及胸腰椎后凸角度差异显著(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椎体楔形变角度[OR=0.668,95%CI=(0.511-0.818),P<0.001]及胸腰椎后凸角度[OR=0.815,95%CI=(0.715-0.942),P<0.001]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后凸角度的临界值分别为5.13°(敏感性=0.822,特异性=0.791,AUC=0.892,P<0.001)和8.66°(敏感性=0.877,特异性=0.741,AUC=0.903,P<0.001).结论 椎体楔形变是症状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独立风险因素,椎体楔形变角度>5.13°以及胸腰椎后凸角度>8.66°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警值.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与症状体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与症状体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和症状体征的病例资料: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表现与症状体征有有限的规律性。结论必须将影像和症状体征相结合才能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真实病情。  相似文献   

15.
胸椎管内肿瘤是骨科常见疾病,笔者于2007年9月收治1例,该患者曾被多次漏诊.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细胞病毒(CMV)属于B疱疹病毒家族,为双链DNA病毒。据报道,肾移植受者中约50%~70%有活动性CMV感染,其中10%~30%为有症状性感染。因为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是降低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确诊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VAS评分分为轻度疼痛组(n=45)、中度疼痛组(n=41)、重度疼痛组(n=24),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丙二醇(MDA)、血栓素(TX)、前列腺素E(PGE)、降钙素(CA)、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含量与患者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DA、TX、PGE、CA、TNF、SOD、IL-6、ET等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各亚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重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轻度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中的MDA、TX、PGE、CA、TNF、SOD、IL-6、ET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与其疼痛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密切关注该类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间盘术术后椎间隙急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椎间盘术后,通过临床查体,MRI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椎间隙感染进行诊断,急性椎间盘感染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椎间隙引流等方法治疗:慢性椎间隙感染采用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法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被诊断为椎间隙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腰痛,低热,血象升高,血沉加快,腰椎MRI出现特征性改变等表现。其中6例获得早期诊断,早期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慢性感染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予以后路病灶,植骨内固定术,8例患者均症状改善,病愈出院。结论: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应该早期渗断,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脏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发病,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又是该人群中最重要的肝脏损伤因素。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导致每年约52万例死亡及47万例肝细胞肝癌的发生。自血液透析开始以来,HBV感染严重威胁着透析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对其传播的控制成为透析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积极实施各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再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7年5月~2002年8月收治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爱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椎失稳再手术病例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64岁,平48.5岁。再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2~10年,平均5年8个月。病程6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单节段病变17例,双节段病变6例。所有患者初次手术行椎间盘切除术,根据手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脊柱失稳程度以确定再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550~800ml,平均650ml;术后随访1~6.4年,平均3.6年。疗效应用MPQ问卷和下腰痛及功能不利评分评定,临床成功率86.9%,患者满意率82.6%。螺钉断裂2枚,松动1枚。5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3周后恢复。3例硬膜撕裂。3例植骨未融合,其中2例行后外侧融合术。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脊柱失稳再手术时应行腰椎融合术,同时应用内固定,促进植骨融合并以维持椎间隙稳定,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