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比较,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2例(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5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B组(P<0.05 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中心腹腔镜下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收集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30例,其中80例行开放手术,50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早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307.4±67.3)min,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平均(356.8±67.0)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估计失血量平均(590.6±320.5)ml,腹腔镜手术组估计失血量量平均(336.0±217.1)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2.25~24.75 d,平均17 d,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11~16 d,平均13 d,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43.7%,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38.0%,开放手术组发热、切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vienDindo分级Ⅲ~Ⅳ级的严重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切除相比开放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出血、缩短住院天数、并有效降低低级别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9年8月该院施行的3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及36例传统开放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19.6min,开放组为313.9 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7.1 mL、405.7 mL、4.0 d、5.3 d、25.5 d及28.6%,而开放组分别为922.2 mL、655.6 mL、4.6d、6.1 d、36.4 d及55.6%(P<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王东  吴慧敏  刘竞  邱明星 《西部医学》2012,24(12):2282-2284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2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放性手术组(Ⅰ组,n=30)和腹腔镜手术组(Ⅱ组,n=62),两组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手术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琳  朱明 《医学综述》2012,18(10):1591-1593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施行的40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18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及肿瘤控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新膀胱功能在膀胱容积、膀胱内压、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间/夜间尿控率相当(P>0.05)。随访12~24个月,开放组1例尿道复发,腹腔镜组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具有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术后控尿效果及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时间仍较长,远期肿瘤根治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行开放(O RC )及腹腔镜(L RC )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6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O RC组32例,L RC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 RC组较O 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00),住院时间短(P=0.000)的特点。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085)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92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理分期(P=0.999),分级(P=0.878)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6~56个月),O RC组较L RC组具有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 P=0.040)的特点。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病理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但其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考虑腹腔镜术后无法保留腹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开放术与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年收治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78例,根据具体手术方式进行分组,39例行开放性手术记为开放组,39例行腹腔镜下手术记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及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并发症7.7%显著低于开放组23.1%(P〈0.01)。两组术后1年新膀胱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膀胱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提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过程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9例资料,分析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30天内发生的并发症,按Clavien分级系统将并发症分为5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8 min,平均出血514 mL,输血率为36.7%,平均输血量 57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 d。尿流改道方式上,回肠膀胱术27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16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4.7%(17例),1~2级并发症发生率24.5%(12例),包括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等。3级及以上并发症10.2%(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例。回肠膀胱术与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为麻痹性肠梗阻、尿路感染等,需严格把握手术指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相对于回肠膀胱术并未增加手术时间、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n=16)和开放手术组(n=2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的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6.8±42.5)min vs(308.4±38.2)min],而术中出血量[(482.3±23.5)mL vs(1078.3±344.6)mL]和术后住院时间[(22.8±3.7)d vs(28.6±4.9)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和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较少的优点,且术后膀胱功能与开放手术相当,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6):562-5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结果:手术时间280450 min;出血量90450 min;出血量9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5 d。术后新膀胱充盈良好,控尿满意。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相对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确、娴熟的手术配合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26例为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尿失禁、切口脂肪液化,其并发症的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较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治疗复杂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复杂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25例,传统腹腔镜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均获成功,传统腹腔镜组有2例手术中转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149,168)min vs 165(155,194)min,P>0.05];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350(250,475)mL vs 550(285,615)mL,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3(3,4)d vs 4(3,4)d,P<0.05;6(6,7)d vs 7(7,8)d,P<0.05],而住院费用高于传统腹腔镜组[72 874.30(72 398.60,73 651.60)元vs 48 933.50(43 978.60,50 254.90)元,P<0.05]。结论 对于复杂性的肾上腺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的优势,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2~71岁(中位年龄63岁)。统计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肿瘤控制情况和尿控效果等随访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4例行单孔手术,2例为全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为320~600(420±3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400(150±17)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术后1~2 d(中位数2 d)下床活动,1~3 d(中位数2 d)恢复肠道通气,5~21 d(中位数10 d)拔除负压引流管,10~25 d(中位数14 d)拔除导尿管。本组患者均无术中肠道损伤、术后肠梗阻等肠道并发症,无切口感染。2例发生新膀胱漏尿,经延长留置导尿管后自行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5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术后2个月20例(90.1%)患者尿控满意。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内疝而手术,2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排尿困难给予间歇自我导尿。结论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短期肿瘤控制和尿控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通过病例累积和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16例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包括肾部分切除术3例、肾根治性切除术2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6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膀胱术4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及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3例肾部分切除患者、2例肾根治性切除患者、1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及输尿管皮肤造瘘患者和6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相当,但4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膀胱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多,分别为(436.3±16.8) min及(325.0±95.7) ml.所有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狭窄盆腔手术及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宋振东  闻绍云  李欣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4):577-580,606
  目的  探讨Flotrac/Vigileo监测下输液对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给予421法液体输注,B组根据Flotrac/Vigileo监测结果进行液体输注。分别采集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  结果  2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液体总量、出血量和尿量、血流动力学、并发症、住院时间、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胶体液量[(1 291.45±224.83)mL]高于A组(P < 0.05),晶体液量[(992.13±234.15)mL]低于A组(P < 0.05)。B组肛门排气时间[(61.35±14.16)h]、首次下床时间[(6.34±1.42)h]、恢复进食时间[(3.51±1.07)h]均小于A组(均P <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均P < 0.05),IL-2水平降低(P < 0.05);B组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A组(均P < 0.05),IL-2水平低于A组(P < 0.05)。  结论  Flotrac/Vigileo监测下输液可促进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抑制围手术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55-5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腺肌病在施行子宫切除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本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的6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n=30)术前服用米非司酮片后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n=32)直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子宫长径)、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率)及术后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子宫长径小于用药前的子宫长径(t=15.053,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高于用药前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可明显缩小患者的子宫大小,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中输血率,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单机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治疗肾盂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肾盂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Si系统辅助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观察孔位于腹正中线患侧旁开6~8 cm平脐位置,1号臂、2号臂分别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