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当前轨道检测体系产生的多源异构检测数据未能有效管理,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支撑养护维修决策的问题,本文以动态检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轨道检测数据融合管理业务集成架构,并基于集中存储、预处理、质量评价、按需发布等业务需求,设计了检测数据融合管理业务集成系统。系统采用分布式管理体系与数据共享模式,对检测数据的存储与共享进行规范化管理;运用数据预处理与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实现了检测数据自动化和标准化处理,从而为线路质量分析评价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梳理大数据技术在地铁的应用现状和地铁检测数据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利用率不高、数据丢失及关联性欠缺等问题,面对海量的综合检测数据,设计地铁检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建立数据中心为核心架构,以千兆级办公网络为依托和基于JAVA语言进行开发,实现检测数据管理、智能识别、缺陷管理、数据关联展示、超限预警以及质量评价等功能,初步完成对接触网和作业车等各种动、静态检测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达到对检测监测各种数据的综合利用管理、维修策略优化、关联和预测性分析的目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系统允许后期扩展和具备接入其他专业设备所测数据的条件,可实现共同深度挖掘检测领域数据价值,对地铁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为实时准确地掌握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分析预测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各类设备病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建立了面向全路的检测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形成了检测数据的集成管理、处理分析、评估决策的综合分析应用体系,为铁路基础设施运营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集成管理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工务、电务、供电基础设施动态检测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后续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谢保锋 《中国铁路》2009,(11):57-60
基于GIS的铁路信号动态检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突破基于检测的传统维修维护管理模式,在管理、维修、检测等各级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公共、一体化基于GIS的信号动态检测综合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检测车的实时定位跟踪、列控基础台帐数据管理、检测数据和维修数据的综合显示及远程可视化辅助维修功能。介绍该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系统功能及开发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大数据环境下的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数据管理系统建设为目标,在深入分析大数据的内涵和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检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反馈的应用需求,深度挖掘线下结构检测数据的用途,主要包括:多次检测数据对比、异常及病害位置精确定位等,提出基于云计算理念的高速铁路线下结构检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平台框架方案,并进一步构建可靠性分析模型。该系统能为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提供智能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助于保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效率,提出了一种铁路探地雷达(GPR)检测数据智能管理分析系统方案。结合铁路基础设施检测工程需求与探地雷达数据特点,开展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优化数据管理、工作流处理、交互解释和统计分析等步骤,克服目前软件的不足;利用Hadoop大数据技术进行多通道探地雷达数据的快速处理,实现海量探地雷达文件的并行计算;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对探地雷达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对高铁隧道衬砌检测车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应用测试,测试效果显示,该系统可以提高探地雷达检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效率,推动铁路基础设施探地雷达检测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铁线路开通运营后,工务维修管理模式需要向精检细修转变.各路局一般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采用轨道动态质量管理系统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满足路局、站段、车间不同层次用户对于动态检测数据的日常分析需求,波形综合分析软件的里程校核、多次历史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等功能,为工务段和车间对轨道几何状态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昌九城际铁路线路动态检测结果分析,介绍了轨道动态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修需求,构建了基于信号动态检测数据,以检测数据存储管理、检测闭环管理、检测数据历史对比分析和关联综合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列控设备维修支持系统。对该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机车主要轴承检测智能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洗、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机车主要轴承检测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及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号动态检测数据管理需要,应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全路信号动态检测数据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实现了以B/S方式对信号设备台账的数据库管理和各类检测数据的上传、下栽、实时发布、存储、统计、查询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可扩展性、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数据无序”的现状,提出构建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以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的流程为走向,与工作流技术相结合,通过B/S网络结构,设计研发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实现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实时监控性、历史记录性、统计分析性、故障预警性和设备管理的可预测性,提高了铁路编组站减速顶设备巡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障了调车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实现海量、多源、异构检测数据的高效归集、安全存储、质量管控和安全共享是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业务特点,提出了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并对体系架构进行研究和设计,详细阐述了体系架构中的4个管理过程域,为实现铁路综合检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治理—共享”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化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部门对到达货物收费合规性、收入稽查工作过程信息化及运输收入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水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reenPlum的铁路运输收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以GreenPlum数据仓库作为大数据实时处理平台,将运输收入数据与其他业务数据结合,实现了收入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算监控;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大规模并行处理,实现了数据的即席查询和可视化,提高数字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铁路企业及站段的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实践表明,该平台的应用提高了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输收入工作效率及收入稽查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为实现传统收入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铁路外部环境管控作为铁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信息化水平低、数据不规范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深入研究其工作业务基础上,制定了一套铁路外部管控综合解决方案,采用混合开发模式搭建了铁路外部环境管控地理信息平台,基于Chromium嵌入式框架和Hybrid App下的WebView开发技术分别设计实现了PC端铁路外部环境管控子系统和移动端铁路周边环境智能巡检App,该平台实现了铁路外部隐患外业智能化巡检、内业“一张图”管理、台账管理、多角度全方位统计分析等功能,提升了铁路外部环境管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减轻了铁路外部环境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解决了目前铁路外部环境管控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铁路局是目前国内运营高速铁路线路里程最长的铁路局之一,用于高铁施工、检修和维护的检测设备,除了传统单体计量器具之外,还拥有诸多综合、动态、在线计量检测设备。因此,如何保证高铁线路设施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检测设备检测数据的量值传递,亦即取决于计量检测设备自身的量值溯源,特别是综合、动态、在线计量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分析研究这类新型计量检测设备的量值溯源方法,提出其规范管理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研发“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根据人工检查业务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整体架构设计。以当前和未来现场设备管理要求为导向,对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化进行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Oracle 12C数据库、C#等工具语言完成基于B/S架构的“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以设备台账数据、检修数据为基础,涉及工务段、车间和工区三级用户,能够有效地简化人工检查数据记录,代替人工完成问题判定、闭环管理和设备质量评定等重复性工作,为不断优化人工检查业务、提升铁路工务管理水平提供必需的工具支撑。文章从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功能实现3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牛道安 《铁道建筑》2020,(4):5-8,16
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是铁路安全运行的保障和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对我国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铁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内联调联试阶段和运营阶段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海量检测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提出了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如检测装备统型融合和智能化发展、检测数据管理和分析共享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多源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等,对完善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体系起到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需从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原材料源质量开始把关,实现试验检测和基础数据采集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即时对现场生产和质量进行直接有效管控。文章以新建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ZJHZQ-6标项目为背景,对高速铁路项目工地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管理体系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