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针叶保水力及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樟子松、油松、赤松形态结构、保水能力的分析及对樟子松相对含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针叶形态与结构利于抗旱,叶片组织含水量中束缚水所占比重大,叶片保水力强,初始失水率2.5%~4.1%;立地条件、龄级、密度对樟子松针叶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生长季内,针叶相对含水量大体呈单峰变化,即6、7月份较低,8月份达到顶峰,进入9、10月份回落;樟子松2年生针叶相对含水量与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林木的水分生理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林木的抗旱能力,是区域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的着眼点之一。稠李、山毛桃、五角枫等8个树种是辽宁省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目前对于这8个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对这些树种的叶水势、蒸腾速率、生成单位干物质的耗水量及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各树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累积失水率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这些树种的水分生理特性和抗旱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力求为造林树种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科尔沁沙地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Lam.)、灌木状经营的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4种常见饲料灌木开展造林试验,并对各树种的叶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桃叶卫矛的造林成活率最高,最低的是小叶锦鸡儿,桃叶卫矛和小叶锦鸡儿越冬表现较好,但胡枝子和紫穗槐存在较严重的回枝现象;桃叶卫矛的适口性最好;4种树种在各生长季水势变化规律不同,胡枝子的水势在整个生长季节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4.
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101  
水分亏缺是一制约树木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分胁迫的影响表现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阐明在这些表现背后的生理生化、遗传、耐旱机制无疑有助于耐旱性品种选育。本文从DNA转录及表达、光系统Ⅰ、Ⅱ(PSⅠ、PSⅡ)、气孔运动、树木生长适应与响应、水分利用效率、抗旱机制、耐旱性指标筛选及转基因耐旱植物等方面,对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试验结果进行了评述和探讨,并对耐旱性指标筛选、耐旱性工程植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741杨嫩枝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生长的影响。在中等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条件下,741杨缺乏降低蒸腾、调节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降低ψ°π值等功能,因而较严重地抑制了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低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条件下,741杨表现出降低蒸腾、增加角质层厚度、降低自然状态下的水势和ψ°π值等调节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分胁迫的抑制作用。741杨生长的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2%~95%,但在25%~35%的低供水条件下仍能生长。  相似文献   

6.
要统筹解决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某些学者“西北不缺水” ,南水北调主要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观点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协调 ,气候变暖将使北方干旱持续到 2 0 15年 ,西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更干旱缺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开发亟需调水 ,提出南水北调是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大西线调水是统筹解决北方干旱缺水的必由之路 ,并提出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应与大西线调水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8.
杨文斌  杨茂仁 《林业科学》1991,27(5):545-549
1966年,Philip提出了比较完整的SPAC系统后,能够用统一的能量指标——“水势”来定量地研究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能量水平的变化,而且已经用来解决生产中比较综合、复杂的问题。本文拟从力和阻力两个方面研究7种树木蒸腾的水分关系。一、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是在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进行,海拔1056m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为冲积土,生长季内,土壤剖面2m深内的平均土壤水势变动在-0.04—-0.20MPa之间,地下水深11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