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南获加县化肥厂卫生室岳绍战等十余名读者来信询问湿热痢用白头翁汤为何不效,今刊此文,供参考。湿热痢为湿热之邪侵入胃肠,湿热郁蒸,肠胃气血运行受阻,气血和湿热之邪相搏结而引起腹痛、肠鸣、里急后重、下利赤自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周洁  王鹏 《江苏中医药》2024,56(4):63-66
痢疾是一种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民国时期著名新安医家程六如针对痢疾不同证型提出用消导利湿法治疗食积痢,清暑退热和中法治疗湿热痢,扶阳升举法治疗休息痢。其善用荷叶包六一散治疗挟湿类痢疾,赤白糖拌炒山楂治疗痢下赤白,木香导滞丸为底配合山楂枳术丸、二陈汤等治疗食积痢。程氏治痢临证经验独特,疗效显著,对现代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案郭某,男,42岁,1998年9月初诊。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周余,中、西医治疗未愈,求诊于余。诊之脉滑,苔厚腻微黄,当属湿热痢,一改平素之芍药汤,投小承气汤2剂,诸症所剩无已,改六君子汤加木香收功。翌年9月,忽患泻痢,日7~8次,复诊,诊之脉仍滑而有力,追问病史,患者每年秋初患痢已5年,且迁延难愈。于是,投以大承气汤2剂,痢止痛减,又给2剂,泻下肠垢许多,后用六君子汤调理,随后2年未再复发。按本案中年男性,初诊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脉滑,苔厚腻微黄,按实证热痢,借鉴《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第…  相似文献   

4.
孕痢又称为子痢或妊娠痢。其治疗之险在于易损胎元而致流产。《张氏医通》曾提出治孕痢三禁:“一禁荡涤肠胃,使胎下坠;二禁渗利膀胱,使阴液脱亡;三禁兜涩滞气,使后重转加。”笔者认为病有常变,治无定法。孕痢之疾亦非绝对不可用荡涤之法,关键是辨证准确,审时度势,权衡机宜。我在临症中曾遇一邪热积滞壅遏较甚而又体健身壮之初孕之妇,应用攻补兼施法治之获效。今介绍如下: 陈某女25岁1986年9月12日初诊。患妇妊娠六月,素日体健,近因饮食不洁而痢下赤白,昼夜廿余次,腹痛难耐拒按,里急后重,胎动不安。前医曾用安胎固涩化滞之品,然便次虽减,后重加剧,泻下物状如败酱,臭秽异常。伴见寒热时作,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赤,苔黄厚,脉滑数。西医诊为细菌性痢疾,中医辨为湿热互蕴,结滞肠道,且热  相似文献   

5.
周建华  李英  宋丽丽 《河北中医》2013,35(8):1247-1248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根据证候不同,可有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及休息痢之分.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属于本病范畴.痢疾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或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肠,使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所致.2012-05-2012-12,我们对门诊痢疾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民间常用夏枯草治疗痢疾,疗效甚佳。笔者儿时曾患痢疾,即用夏枯草煎汤内服而愈。遂于日后诊务中,每遇痢疾等病,或单味或在复方中加用,每获良效。中医认为,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形成。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在治疗时加用夏枯草能提高疗效,尤其是辨证属于湿热痢且热重于湿者,用之更佳。如治王某,男,20岁,因腹痛  相似文献   

7.
江老认为,肉桂不仅用以温中止腹痛,而且有治痢作用。《药性论》、《本草纲目》均载肉桂治下痢,《千金翼方》之桂心汤治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普济方》之桂连丸治小儿下痢赤白等。肉桂治痢并非漫无法度,江老使用的标准是久痢下元火衰出现面色皖白,神疲肢冷,舌质淡嫩,脉沉迟等虚寒见证;或因过服苦寒药所酿成之寒湿不化局面。江老使用的方法是:一、常伍以健脾的白术、淮山,清热调气的  相似文献   

8.
清代医家陈士铎认为,湿热是痢疾发生的根本原因,善于从肝肾论治痢疾,在《辨证录》一书中基于五行和脏腑生克的理论体系首次提出“痢之来始于肝,痢之成本于肾”的观点,揭示了痢疾与肝木肾水的密切联系。辨证时,陈士铎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痢疾之阴阳盛衰,辨痢疾之寒热真假,并提出治痢六法:从肝肾论治、升清降浊、补阴护阳、因势利导、下其瘀血、通中有塞。其治痢用药特色:喜用顺气之药,重用白芍为君,多伍养阴之药。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相似文献   

10.
治痢十法     
【苦化湿热法】湿热致痢,除具痢疾本证外,多兼身热溲赤,苔黄厚腻等证。治宜燥湿清热。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秦皮、白头翁、野麻草等。方剂如黄芩汤、芍药汤、白头翁汤等。  相似文献   

11.
方书尝谓,大黄苦寒泄热攻下通便,又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多用于热痢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然而,久痢寒热错杂,虚中挟实者,是否可用大黄呢?据余临证所验,答案是肯定的。盖久痢迁延,反复发作,病邪入络,易致气滞血瘀,见里急后重,便粘液脓血者多,临证选用木香、枳壳调气则后重自除,然粘液脓血则非大黄难以除尽。不少久痢患者在接受治  相似文献   

12.
正苋菜,又名青香苋。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苋菜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通利大便之功,本品既可清热解毒,治疗湿热泄泻,赤白痢疾,又可通利大便,治疗大便秘结。《本草纲目》言其"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本草图经》言"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由此可知,苋菜治疗赤白痢疾、  相似文献   

13.
10.清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清大肠湿热方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清大肠湿热,并解表邪,主要用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或兼有表证未解者,近有用于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属大肠湿热者。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清大肠湿热、凉血解毒。主要用治湿热毒邪深陷血分之痢疾。近有用于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等属大肠血分湿热毒盛者,本方上方均能清大肠湿热,但本方力胜,并能凉血解毒,以血痢为用;上方力缓,并能解表,以泻、痢仍在气分为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属中医的湿热痢范围。笔者根据《伤寒论》中的治痢名方白头翁汤和葛根芩连汤,结合临床经验,拟定“菌痢方”。自1980年元月至1985年12月观察250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32例,女  相似文献   

15.
畲药黄丹鸡卵煨治湿热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痢是痢疾证侯类型之一。因脾胃湿热内蕴 ,胃不消导 ,脾失健运 ,湿热夹滞所致。运用畲医方药所制黄丹鸡卵煨治疗湿热痢 ,疗效显著 ,今将其法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用鸡蛋 1枚 ,取尖头打 1孔 ,流去蛋白 ,填入黄丹末1 2g ,用纸密封后煨熟食之 ,每服 1~ 2次即可。2 体会湿热痢以痢下赤色 ,或如鱼脑 ,稠粘臭秽 ,排便次数频多 ,里急后重等为特征。若病邪伤及气血 ,肠中气滞 ,肠络损伤 ,下痢赤白相兼 ,脓血相杂 ,腹中绞痛 ,排便次数增加 ,叫“赤白痢”。本法采用煨药蛋收止湿热痢 ,系由《神农本草经》言黄丹“除热下气。”《本草纲目》则曰 …  相似文献   

16.
痢疾证治痢疾初起,证属湿热者为多,久痢者多属虚寒。总治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痢下赤多,重用血药,痢下白多,重用气药;同时注意顾护胃气。④湿热痢: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和血,方选芍药汤化裁。湿重白痢者,去当归、黄  相似文献   

17.
【歌诀】休息痢王鸦胆子,解毒治痢抗疟疾。肝胆湿热肠中垢,疗疔腐蚀鸡赘疣。【释义】中药用于治疗休息痢首选鸦胆子。鸦胆子善除大肠之热毒血痢,其还能走入肝经,能清肝胆之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此外,鸦胆子还能腐蚀赘疣,用于治疗疔疮以及鸡眼等。  相似文献   

18.
王春才 《陕西中医》1990,11(12):531-532
<正> 我县已故名老中医唐秀文,生于清朝末叶,卒于1981年。弱冠学习岐黄之道,业医62载,学宗长沙,涉猎诸家,擅长治内妇儿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颇得众望。笔者摭拾其医案医话数则,整理出点滴经验简介如下。治痢疾,承气通因通用痢疾一病,古有“无积不成痢”之说。唐老认为,下痢仅是病之表象,其根源在于湿热病邪滞踞肠腑。治疗关键重在通下,荡涤肠胃湿热,以开壅遏。若仅限于清化常法,临床难以胜病,湿热不易净除。治新痢,唐老根据病情轻重,每用承气通下,取效甚捷。李中梓提出治痢,“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唐老不囿古说,对久痢辨证确有湿热深踞曲肠,亦用承气下之,以防日久瘀积更甚。用硝黄可深入肠腑推荡顽踞瘀滞之湿热,以俟邪去正安;枳朴行肠腑气滞以除后重,并常于承气方中配黄连粉调熟羊脂服之。考羊脂甘温,乃治久痢良药,《本经逢原》谓:“羊脂,生主下痢脱肛,取润以导之,补中寓泻也。”与黄连调服,苦温并用,润燥相济,亦导泻湿热通因通用之意,止痢疗效稳定。唐老  相似文献   

19.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频频。痢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相似文献   

20.
一、久痢之机内虚为本吴鞠通认为导致久痢的病因是脏气本虚。他在《温病条辨》久痢的条文中常提到:“老年久痢,脾阳受伤……肾阳亦衰”,“久痢伤肾”,“久痢阴阳两虚”,“久痢伤及厥阴”,凡此等等,都说明久痢之因,内虚为本。或因脏气本不足,或因误治、失治日久损伤脏腑之气,或因年老、病后元气衰弱所致。吴氏虽然强调久痢以内虚为本,但并不忽视寒热错杂、虚中有实之变。他认为,痢疾之名虽有数十种之多,究其病因,湿热者最为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