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都是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方法。通过舟山富通电缆项目地基处理工程项目中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的比较研究,得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比堆载预压具有更高的施工成效效率,更好的沉降稳定性和沉降性,以及水平位移量更小,使周围软弱边界的变形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白雪 《山西建筑》2012,(34):101-102
在阐述孔压监测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孔压的变化规律,并解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提出了一些控制要点,为孔压监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达 《山西建筑》2015,(5):64-65
通过分析某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选用了真空预压及堆载预压两种地基处理方式,并对各处理方式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了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载荷试验等监测结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邬强 《土工基础》2010,24(3):71-73,90
武汉市新区梅子路广泛分布湖积相软土,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试验段长300 m,分三个试验区共设6个测试断面观测地面和地基深层的变形。结合试验成果,建议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按堆载条件下附加应力和真空预压条件下负压渗流场分别考虑,然后叠加计算沉降。  相似文献   

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过程所实测孔隙水压、地表沉降、深层沉降和分层沉降及侧向位移等的数据 ,对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的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处理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等级公路软基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现场监测成果,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试验段中加固区的孔隙水压力、地表沉降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特征及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真空能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以及停泵后的地表回弹量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联合方式实质上为孔隙水压力差的叠加,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能大幅消除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斌  金培阳 《山西建筑》2015,(11):54-56
通过真空预压联合堆载预压的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压过程中地基土的工程性能,监测了地表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依据平均固结度理论,计算了预压完成时场地的平均固结度,采用基于应变形式和应力形式定义的场地平均固结度均在90%以上,表明真空预压联合堆载预压下地基土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沉降,明显地减少了工后沉降,取得了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薛卫平 《山西建筑》2006,32(13):98-99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水泥搅拌桩墙,排水系统,密封膜等方面的施工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实践表明,该方法加固地基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滨海地区县域公路的建设,提高工程质量,调查连江通港大道工程概况,通过分析软基路段的地质勘察资料,研究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塑料排水板法对软基路段的加固过程,同时对地面沉降、孔隙水压力、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进行监测。结合理论分析,将收集到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软基加固效果显著,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建功  姜忠军 《山西建筑》2010,36(12):104-106
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较好的提前消除软基沉降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对真空预压法研究现状、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余闯  刘松玉  杜广印 《工程勘察》2010,(5):16-18,88
软土地基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采用振动沉管法施工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本文采用经典的圆孔扩张理论,推导出了计算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基本公式,并给出了其中的关键参数——孔隙水压力系数Af的取值方法。结合工程试验,通过分析模拟软土地基中CFG桩单桩施工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现场试验数据,得出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较为可靠,可以用于沉桩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含承压水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含承压水软基,简要介绍了防止承压水贯通的施工工艺。对港湾变电所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出水量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有效消除含承压水层软基沉降,地基平均固结度为83%,工后沉降较小,能满足变电所软基工后沉降要求。对地基土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明显。从单泵出水量和承压水层的压缩量来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过程中并未贯通承压水地层。加固后软基底部含水率比中部小,表明底部软土层向圆砾层排水加速软基固结。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拓展了该法的应用领域,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中预制桩施工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分析了海相软土中预应力薄壁管桩采用锤击沉入法施工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单桩沉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得出以下结论:单桩施工引起的孔压在初期消散较快,其后逐渐缓慢;引起的最大孔压接近于上覆有效土压力的1.5倍。最后提出了控制和减小孔隙水压力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微观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基软土为研究对象,在地质条件相近的、不同试验路段的软基加固方法(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前后(加固时间达到3个月),工程单位分别进行了原位试验并采取软土样,开展了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合工程单位所取的软土样进行了软土的微观结构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软土在天然状态以及3种不同工况下的微结构图像,通过对图像处理得到加固前后的微结构特征参数。研究得出:在工程地质条件相近以及加固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从宏观、微观结构,还是从固结过程和强度的增长上来看,3种工况的加固效果依次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饱和软粘土地基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和超静孔隙水压力,影响地基的使用功能。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地区一典型软土地基为工程背景,对管桩在饱和粘土中沉桩过程中地基超静孔压进行了原位观测,并与Vesic柱形和球形扩张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沉桩过程中地基超静孔压的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下真空预压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隙水压力的量测和分析对研究水下真空预压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已经完成的水下真空预压现场试验中,把孔隙水压力做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受膜上水压和膜下负压的影响。水下真空预压期间土体中各点应力的改变等于加固前孔压与加固过程中孔压之差。膜上水压可以做为预压荷载。当膜上水压增大时,增加的水压使土体产生正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相当于堆载。水下真空预压过程中负超静孔压分布的不均匀使加固区内产生差异沉降和不均匀的强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孔隙水压力的测量和分析对研究真空预压法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工程中的孔隙水压力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上的限制,目前能用于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的微型孔隙水压力计国内还比较少见。本文介绍了两种埋入式微型孔隙水压力计,利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仪器进行孔隙水压力计负压量程的标定,并进行了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从而评价微型孔隙水压力计的测量效果。标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埋入式微型孔隙水压力计能准确地测量正压,并且对负压的测量结果精度也非常高。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板中的微型孔隙水压力计测量结果与膜下真空度变化规律一致;利用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计测量结果计算得到土体的固结度略小于由实测沉降数据计算的固结度,但变化规律一致,这充分说明这两种微型孔隙水压力计能够精确地测量真空预压中的负孔隙水压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对太仓煤堆场吹填土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条件下的沉降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沉降—时间曲线与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得到的沉降—时间曲线较为吻合;塑料排水板插板深度范围内的各层地基土均发生了排水固结,而且地面以下占排水板总长度四分之三深度范围内的加固效果最佳。通过反演实测沉降曲线,得到了场地地基土径向固结系数平均值;最后对地基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本场地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工程地基处理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永成  谢勋  陈宇 《山西建筑》2012,38(17):70-72
真空预压法是加固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灰色GM(1,1)模型在真空预压孔隙水压力预测中的可行性,并根据预测结果计算了孔隙水压力固结度,结果表明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信,分析评价结果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