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2月,在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工地的西边,即长江三峡西陵峡上段巴东县北岸绿竹筏村水域,一副多年难以露出水面的石刻终于露脸石刻长宽约1平方米,上刻“化险为夷”四个大字,落款“李拔”。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即公元1771年冬,荆南观察使西蜀李拔率二峡修江劳工大规模整治河道时,刻下的枯水石刻。石刻露相,意味着长江中上游水土严重严重流失、河床不断提高的状况开始扭转,表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现象得到遏止,河床开始慢慢下降,过往船只望见这个标志,便可安全航行,因此,船工们把它叫做“水下…  相似文献   

2.
峡江二题     
峡江岸边的石头在江水的怒吼和纤夫的呐喊声中,演绎出了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纤夫石。纤夫石,是长江西陵峡中的绝石。西陵峡在长江三峡中  相似文献   

3.
峡江三题     
纤夫石吟叹 峡江岸边的石头在江水的怒吼和纤夫的呐喊声中,演绎出了具有强烈震撼力的纤夫石。 纤夫石,是长江西陵峡中的绝石。西陵峡在长江三峡中以险著称。峡中乱石林立,礁石密布,险滩环生。滔滔江水,从峡中奔流而过,天堑便这样产生,纤夫石也便这样矗立江中。……  相似文献   

4.
黄陵庙考略     
黄陵庙座落在三峡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宜昌县三斗坪镇,矗立于波澜壮阔的长江江边,古称黄牛庙、黄牛祠,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的禹王殿为主体建筑的古代建筑群。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  相似文献   

5.
万里长江从祖国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蜿蜒东流4000多公里后,进入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出得西陵峡口,江面豁然开朗,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依傍在江边——这就是人称“峡口明珠”的宜昌市。  相似文献   

6.
巫山揽胜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代诗人元境的这一名句已使巫山扬名干年了。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金秋十月,我们来到这座静躺在三峡腹地的旅游明星城市,怀着莫大的欣喜和由衷的赞叹饱览了她的山山水水。嗅,巫山的山好奇好秀,苍劲之中透出三峡的雄浑与伟岸;巫山的水好静好柔,诉说着峡江人的质朴与真情。不倦的归途里,巫山揽胜的记忆不断从梦中涌出,变幻着瑰丽的色彩,让我好生迷醉;宛如一幅延绵无尽的艺术画廊,再一次地向我展现开来─—巫峡长江三峡,风姿各异。霍塘峡雄伟壮丽,西陵峡滩多水急,而巫峡则是以幽深秀丽著称于…  相似文献   

7.
三过三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时代背诵李白的名诗我就曾十分神往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后来,我来到西陵峡口宜昌工作,走进三峡已不再是梦。可三峡仍旧留在我的梦里……  相似文献   

8.
往事如烟,今事如梦。记得郭沫若1961年秋从重庆乘轮“再出夔门”、“过西陵峡”时,曾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组纪行诗,诗中有云:“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指他1913年首次出三峡至1961年这48年间长江三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诗中的“天地改”主要是政治上的涵义,可理解为三峡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时代变迁,而不是反映三峡地形地貌的变化,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其意相同。  相似文献   

9.
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南岸的黄陵庙,是为纪念大禹开峡治水的功绩而建。从黄陵庙沿江上溯约3公里,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站在耸立于中堡岛畔的三峡工程右岸混凝土纵向围堰上,隐约可以望到黄陵庙富丽堂皇的琉璃瓦。几千年过去了,治水英雄大禹的后代们依然在此为治理长江而不懈努力。三峡工程建成以后,下游的江汉平原将告别水患连绵的岁月,但上游几百平方公里的沿江地带却将淹于水下。这就意味着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巴蜀文明的大三峡土地连同它千百年的历史遗迹和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将面临一个新的命运。一项为拯救三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条大河叫长江。长江母亲孕育了世界罕见的大三峡:霍塘、巫峡、西陵峡。西陵峡中有个美丽小岛叫中堡,三峡大坝的坝轴线正好从她的腹部悄悄穿过。西陵峡顶有个黄牛岩,一夜间被人改称毛公山:不只缘于山体形成的伟人卧像连下巴上的大恁被人认定,还有早年胜负人日的名句“更立西江石壁”,如今在他面前一天天向现实演变。一期工程,少用的投资可再建一个大型水电站一双沾满黄泥的绿色解放鞋,一项已经褪色的红色安全盔,一副酒瓶底似的高度近视镜——已经告别三峡的原“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副总经理万善仁,给人的印象太深。自从1994…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神州大地上精心塑造出了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它是造物主的恩赐,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止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长88公里,宽谷段长105公里。峡谷段自上而下.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组成。霍塘峡以雄奇壮丽著称,巫峡以幽深秀美驰誉,西陵峡以滩多水急闻名。三峡地质地貌奇特而典型,是一部充满神奇魅力的大自然教科书。一些游客在游览长江三峡时,面对雄伟壮美的自然风光,可能心生疑惑,三峡是如何形成的?在渴望了解三峡成因的同时,也可能对一些地…  相似文献   

12.
万里长江,不择细流,笑纳百川,遂成巨龙腾飞之势; 千里三峡,两岸连山,重峦叠嶂,无处非画,无处不涛! 三峡,以迂回曲折的西陵峡,姿态秀丽、妩媚动人的巫峡,悬岩壁立、雄伟险峻的瞿塘峡,著称于世。三峡游览区,西起忠县石宝寨,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363公里,其间经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六个县市。游人涉足其间,定会赏心悦目,增广见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  相似文献   

13.
滚滚长江之水绕西陵峡过三斗坪古镇势如狂龙欲挣枷锁,左冲右突咆哮东奔。当黄陵古庙的楠木大柱还在诉说三斗坪镇屡遭洪涝水患的时候,而今这里──西陵峡畔的坛子岭上正在开凿一条能把长江裁弯取直,安波平澜的“黄金水道”,这就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双线5级连续的三峡永久船闸全长6442米,宽300米,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最大水头113米,要造就这样一条通达“平湖”的重要航道,需开挖土石方4175万立方米,这个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40%的艰巨任务正是由久负盛名的武警水电部队来承担。在水电部队近千个日夜的屡战下,…  相似文献   

14.
1概况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的西陵峡谷内,坝址选定在湖北宜昌一斗坪,在已建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hm。工程控制集水面积100万km2,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55%,坝址平均年径流量4500多亿m3,约占长江平均年入海水量的一半。三峡工程有巨大的防洪、发电、  相似文献   

15.
由于葛洲坝与三峡工程在长江西陵峡的崛起,湖北省宜昌市成为座中外闻名的水电之都。因为三峡大坝的名牌效应、以及三峡工程观光潮的兴起,跨地域的三峡游新格局近年凸现并向纵深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峡工程不仅予长江三峡旅游以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还对周边的旅游业予以良性互助,从而具有始料未及的辐射效应。如今,旅游拓展被称之为三峡工程的“第四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秦诗华 《人民长江》1998,29(7):32-34
太平溪小流域地处三峡库乎宜昌县西部,距三峡坝5km的长江西陵峡北岸,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坡面商沙以沟道推移直接进入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17.
往事如烟,今事如梦。记得郭沫若1961年秋从重庆乘轮“再出夔门”、“过西陵峡”时,曾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组纪行诗,诗中有云:“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指他1913年首次出三峡至1961年这48年间长江三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诗中的“天地改”主要是政治上的涵义,可理解为三峡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时代变迁,而不是反映三峡地形地貌的变化,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其意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三峡石刻概说 三峡石刻的生成,并不在富丽堂皇的闹市和雅舍,而是在溶洞里(如三游洞石刻),在古刹中(如黄陵庙碑刻),在高山头(如白帝城碑刻),在浪涛尖(如龙脊石题刻),在悬崖上(如大足石刻),在峭壁间(如瞿塘峡粉壁墙碑群)。正是这种自然、野趣的风格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从总体来讲是一种文化经济事业,这一特性决定旅游业必须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的旅游需求已不只是满足于对自然风光的游览,正日益向文化旅游等高层次方向发展。发展文化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驰誉国内外,早在1985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评选中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榜首。三峡地区除具有长江干流上的翟塘峡、巫峡、西陵峡三个壮丽的大峡谷外,还拥有支流大宁河、清江等小三峡,以及神农架、神农溪、高岚、金佛山等著…  相似文献   

20.
滔滔长江水,切割四川盆地,闯入“夔门”,横贯西陵峡畔的秭归县,向东直泻千里流入东海。林归就位于三峡的西陵峡中。正是由于长江在此段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才创造了秭归的古代夫明。古人笔下的秭归:“州虽僻壤,但东通东吴,西接重夔,南达荆郢,北抵襄樊,询所谓重地之咽喉,长江之锁钥也”。因此,无论是在高山峻岭,还是在长江两岸,自古至今,都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文物调查L作止加紧进行,并取得I丰硕的成果。林归孙家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