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分布系数表示的多元弱酸体系的缓冲容量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弱酸,如磷酸、柠檬酸、邻苯二甲酸等及其盐,常用于配制缓冲溶液。其中柠檬酸由于各级离解常数相差较小,是一个较好的应用于广泛pH范围的缓冲溶液。对于任一缓冲体系,如能了解它在不同pH值时的缓冲容量,则对于掌握其缓冲性质具有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2.
柳青  王海水 《大学化学》2016,31(11):89-92
提出了计算多元弱酸(或碱)溶液pH的新方法.该计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限制条件简单,即多项式中某一项小于最大项的5%即可忽略该项贡献;计算过程和步骤清晰易记;通用性好,一元或多元弱酸(碱)溶液pH计算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3.
宋强  杨晓光 《大学化学》2000,15(1):52-54
提出了在多元弱酸(碱)平衡体系中各种平衡型体浓度精确求解的新处理方法。抽象出一般性精确浓度数值解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框图。计算过程实用、新颖。  相似文献   

4.
计算了几个常见一元弱酸HA和一元弱碱B-混合溶液的pH,并对其缓冲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A-B-溶液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当酸电离常数之比KHA/KHB接近1时,HA-B-溶液中主要存在HA-A-和HB-B- 2个缓冲对。随着KHA/KHB逐渐增大,B-的浓度越来越小,当KHA/KHB大于1 000时,HA-B-溶液主要存在的是HA-A-缓冲对。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位滴定,对总浓度相同的3种缓冲体系在不同缓冲比时的抗酸碱能力做了对比,得出结论:总浓度一定时,缓冲容量β随着缓冲比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缓冲比为1的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β不是最大的。要正确比较缓冲容量大小,必须说明是抗酸能力还是抗碱能力,抗酸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共轭碱的浓度大小.抗碱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共轭酸的浓度大小。并对缓冲容量β-V图的变化趋势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选择柠檬酸、磷酸、硼酸、肼、二甲胺阳离子、二乙胺阳离子等具有不同p Ka的6种弱酸组成混合缓冲液,该缓冲体系可在pH 2-12范围内发挥缓冲作用;通过对缓冲液中不同组分浓度的调整使缓冲溶液在整个缓冲范围内都具有较为恒定的缓冲容量,缓冲容量达0.7C平均,而这些复杂的精确计算和作图都可通过软件Sigmaplot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章信年 《化学教育》2015,36(11):72-75
系统论证了等物质的量浓度或等pH的一元弱酸盐或一元弱酸溶液, 在加水稀释或加强酸过程中溶液pH变化情况与相应K之间的关系, 最终得出一个简单而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将固定pH滴定法结合求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组应用于极弱酸(碱)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测定了六次甲基四胺-硫酸钠和六次甲基四胺-乙酸钠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回收率为96.7%~103.2%。  相似文献   

9.
缓冲容量精确表达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笑刚 《大学化学》1987,2(5):39-41
一、缓冲容量现有理论存在的缺陷 1.现有缓冲容量表达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缓冲容量(β)的定义:使1升溶液pH值改变dpH单位所需一元强碱的量db(摩尔)。数学式是: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预计“使一定量缓冲溶液的pH值改变一指定PH范围(n个PH单位)时,所需强酸、碱的量”。或“在1升溶液中加入多少强酸、碱时,溶液的PH值稳定在±n个PH单位以内”。这种问题利用传统的微分缓冲容量公式(Laitinen书第1版、Kolthoff书第4版)不能解决。为此,我们提出积分缓冲容量概念。积分缓冲容量(简称积分容量)是使1升溶液的PH值改变指定PH范围时需要强酸、碱的量。用积分法和代数法推导得积分容量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柳青  王海水 《化学通报》2020,83(5):476-479
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主要依据,也是决定能否准确滴定的重要条件。滴定一元弱酸HB溶液时,计量点前(滴定分数a=0.999),许多溶液中c_(HB)与[OH~-]或c_(HB)与[H~+]具有相同数量级,因此通用教科书介绍的近似式■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新推导出了满足误差要求(在±0.02pH以内)的适用滴定各种浓度一元弱酸HB的pH的近似公式。计量点前,溶液酸性情形(pK_a≤4.0),溶液■;溶液碱性情形(pK_a4.0),溶液■。计量点后(a=1.001),考虑弱碱B~-对溶液pH影响,则有溶液■。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稀释定律是现行无机化学教科书所介绍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较好的表达了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度随着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而增大这一事实。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稀释时电离度的增大并不等于其离子浓度的增大。那  相似文献   

13.
乔成立 《大学化学》2016,31(2):29-33
用质子条件式PBE、物料平衡式MBE、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其推导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pH_(sp1)和pH_(sp2)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单点PH滴定中,同时测定极弱酸或碱混合物含量。对 十个五元 极弱碱混合样进行了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教材及文献对弱酸滴定计量点附近某些不甚合理的简化处理过程以及某些值得商榷的结论,根据滴定弱酸计量点附近溶液的实际组成,推导了合理的、适用任何情况的强碱滴定一元弱酸的突跃范围计算公式,从而给出了一元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一般常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目测终点,判断强碱(或强酸)能否准确滴定一元弱酸(或弱碱)的界限为[1,2]:caka≥10-8或cbkb≥10-8。对于这个滴定界限的提出,少数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了简要的推导[3,4]。王毓芳等[5]采用多步近似法对滴定界限作了理论上的求证,但推导过程太繁琐,且近似处理欠严密。本文提出另一种方法,从缓冲容量的定义出发,通过引入滴定分数和敏锐指数,导出了弱酸(弱碱)能否被直接滴定的界限。2 滴定界限的推证  首先引入缓冲容量β,教材[1]…  相似文献   

17.
乔成立 《大学化学》2015,30(2):64-68
以林邦副反应思想为基础,用质子条件式PBE、物料平衡式MBE、滴定分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滴定曲线方程讨论了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时任意一点p H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李友银  石璞  任腾菲 《化学教育》2014,35(23):63-66
对强碱弱酸盐溶液加热可以促进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其溶液的pH增大的问题,通过实验对一元弱酸强碱盐、二元弱酸强碱盐、三元弱酸强碱盐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随温度升高,溶液的pH减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厘清加热促进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与溶液pH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董学芝 《大学化学》1998,13(4):51-54
本文讨论了离子强度对不同弱酸(碱)浓度平衡常数的影响,指出在一定温度下,离子强度增大,将使中性分子形式的一元弱酸HB的浓度平衡常数Kca增大;使中性分子形式的一元弱碱的浓度平衡常数Kcb增大;使中性分子形式的二元弱酸H2B的浓度平衡常数Kca1与Kca2之间的比值减小。  相似文献   

20.
络合物溶液平衡的深入研究对于分析化学和溶液化学的多方面应用(如湿法冶金,电镀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首要的任务是需要正确地阐明和计算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当络合物中的配位体是多元弱酸时,由于氢离子和金属离子都有与弱酸阴根结合的倾向,因此,在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金属与阴根的正常络合物而外,还可能形成各种金属氢合络合物。在许多研究工作中,这类络合物的形成往往被忽略,致使结果不够准确,显然,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的教导,本文主要根据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