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分析15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物,结果说明,放置引流物组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皆比不置引流物缩短.两组术后都有出血、胆汁瘘的病例,与胆囊化脓与否无关.认为胆囊切除术后应放置引流,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1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引流对比,不放引流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减轻病人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日,如掌握得当,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可不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3.
分析15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置与不放置经流物,结果说明,放置引流物组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皆比不引流物缩短,两组术后都有出血,胆汁瘘的病例,与胆囊比否无关,认为胆囊切除术应放置引流,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4.
分析胆囊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的引流量、引流液体性质,认为胆囊切除术并非完全是安全性手术,除非绝对有把握,否则术后放置引流仍属必要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例均放置腹腔引流。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致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1例胆总管钛夹斜行夹闭引起梗阻。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是必要的.优点是便于引流、观察.还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放量引流,目前仍有争论。本文对278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量引流,并记录24h的引流量。结果:术后24h最大引流量超过100ml者15.8%,术后总引流量超过100ml者30.1%,其中胆汁性占9.1%。作者认为胆囊切除术并不是一种安全性手术,术后放置引流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细橡皮管引流观察本院附院外科顾琴龙,吴允明胆囊切除后传统要求于胆囊床或温氏孔放置预防性烟卷引流,近10年来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提倡胆囊切除后不置引流.我们对20例胆囊切除术后均于温氏孔放置直径0.3cm细橡皮管引流,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8.
<正>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要放置引流,仍然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目前,在大多数医院,胆囊切除术后仍常规在肝下放置烟卷引流。本文介绍我院自1978年9月~1982年5月15例择期胆囊切除术后不置引流的临床结果,并与同期(1978年1月~1982年12月)12例条件基本相同的胆囊切除术后放置烟卷引流者作一比较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1胆囊胆道术后引流 胆囊及胆道术后常常要放置引流物,但有人主张胆囊术不放引流并无明显并发症。笔者认为,胆囊切除后,胆囊床有少量渗血渗液,且胆囊床不能很好地包埋缝合,呈敞开状渗液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放置引流为安全。胆道手术后均放置“T”型管以利减压、愈合、排出泥沙样结石防止胆瘘发生,除此外还应放置1根胶管引流,以防胆道缝合不严密或胆道下端压力过高“T”型管引流不畅时的胆汁外溢。当然,要同时行胆囊切除时放置引流是不言而愈的,在放置引流管时要注  相似文献   

10.
胆囊切除术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术后常规腹腔引流的价值至今仍有争论。为此.作者对放置引流条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择期和急诊病人均包括在山,设立单纯胆囊切除组与合并其它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术后放置的引流条腹腔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资料与方法1.病例:81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均属我院1994年到1997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6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3岁。随机选择手术病人,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59例,胆囊切除术合并其它手术22例。2.方法:术前静脉满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青霉素2~3天(急诊除外),静脉注射1g头孢菌素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提高胆囊结石伴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黄疸3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有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102例;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56例;经内窥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排出而行胆囊切除术者50例。121例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4例;经内窥镜行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者56例;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行胆囊切除术者21例;先行保守治疗,黄疸消退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者16例;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加重在内窥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者4例。结论:当胆囊结石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多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或先在内窥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首要目的均是尽快进行胆道减压和引流,以解除胆道梗阻。胆囊结石伴黄疸但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不宜轻易地行胆囊切除术,应充分应用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调查胆道情况,恰当选择鼻胆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引流管组57例,未放置引流管组53例。观察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为(50±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6.0±2.2)h;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置引流管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VAS无交互作用(F交互=2.981,P>0.05);处理方法对VAS的影响主效应显著(F组间=20.200,P<0.05);时间对VAS的影响主效应不显著(F时间=4.241,P>0.05);其中,术后1 d放置引流管组VAS高于未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ODI无交互作用(F交互=2.298,P>0.05);处理方法、时间对ODI的影响主效应均不显著(F组间=1.090,F时间=4.391,P>0.05)。结论 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其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和术后下地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原发性胆囊癌及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对2004—2005年收诊的36例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确诊率为25.0%,手术治疗36例,术式包括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4例,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区域淋巴结清扫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1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开关术1例,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Stent支架植入术2例,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Nevin分期I期2例,II期3例,III期11例,IV期12例,V期8例。5年存活率为8.3%。结论目前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大部分为中、晚期,疗效较差。提高疗效的途径在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强调病理检查对判断预后的重要性,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均行再手术治愈.单纯缝线拆除3例;胆管壁缺损修复,T管引流4例;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引流3例;胆总管或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6例;左肝管撕裂原位修补并置U管支撑引流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2例;1例肝门部胆管损伤作左右肝管切开整形、大口径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3例两次手术,1例CD效果差改Roux--en--Y;2例为胆管壁缺损修复,T管引流效果差,改Roux-en-Y.26例获随访,优良率88.8%.结论胆囊切除术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但可以预防,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减少或避免胆道损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是胆管损伤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讨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方法对1480例胆囊良性疾病进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对203例病例术中局部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并观察其术后腹腔引流情况。结果1480例中1450例顺利完成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23例转为四孔法,7例术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3.7分钟(15~9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7天(3~11)天。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出血4例,占0.27%(4/1480);胆漏3例,占0.20%(3/1480);剑下切口感染11例,占0.74%(11/1480)。用胶组术后第1、2、3天腹腔引流量明显少未用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大多数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来说是安全的、可行的;医用生物蛋白胶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术后的创伤渗出,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31例入院72 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11例。非手术治疗11例。结果:非手术治疗11例中1例复发,2例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治疗31例中,1例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是安全的;积极的外科干预,有助于提高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5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中转开腹手术,12例温氏孔放置引流管。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行、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合理放置引流是手术关键。腹腔镜手术遇困难时,可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经腹腔镜胆囊术1 452例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6%;2例发生胆汁漏,1例经术后腹腔引流6d治愈,1例经术后引流21d后治愈;5例发生术后创面渗血,经局部引流、静脉使用止血药物处理痊愈,无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膈下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5~121min,平均40.5min。结论:熟练掌握单极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的,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