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芝麻豆辣酱的制作杨家成(山东滕州酿造厂277500)芝麻豆辣酱是我厂的骨干产品,它生产工艺复杂,用料考究,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市场供应较紧张。为使该产品提高产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满足消费需求,现将本产品生产工艺介绍如下:1配料1.1主要原料:黄豆...  相似文献   

2.
《上海调味品》1991,(2):32-32
瓶装美味芝麻辣酱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佐餐佳品。它是以芝麻酱和辣椒酱为主体,再添加甜面酱、鲜酱油以及香辛料而制得。凡品质上等的产品,不但要讲究选料和用料,而且更需要有最佳的配方。  相似文献   

3.
酱类加工制品—各种花色辣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酱类加工制品是由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大豆酱、蚕豆酱、面酱、豆瓣辣酱等为基质,再配以各种辅料,如:芝麻酱、花生酱、肉类和水产类等加工而成各种美味可口的花色辣酱。花色辣酱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它既可作为菜肴,又可作为调味品、副食品和食品,因而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大众化调味食品,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各阶层人民欢迎的高级营养食品。为了丰富人民生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酿造工作者一定  相似文献   

4.
蒜蓉辣酱     
赵德安 《中国酿造》1989,(6):43-43,18
蒜蓉辣酱色泽鲜艳,具有辛辣、咸、甜、酸、鲜等多种调和的味道,香气独特,能刺激食欲,帮助消化,宜于代菜佐餐,也可用于烹饪,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调味食品。所用原料如辣椒、大蒜、蕃茄、洋葱、姜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生产过程中未经加热处理,所以成品蒜蓉辣酱能完整地保留原料中的各种营养全分和疗效作用,是一种保健食品。生产蒜蓉辣酱的原料有以下几种,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产品以火腿、干辣椒和笋干为原料,经调配、熬制、灭菌等加工工艺制成火腿辣酱,该产品食用方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1.产品介绍以黄酱、甜面酱、红辣椒、蒜瓣为主要原料,配以胡萝卜、洋葱、西红柿和其它复合调味料加工而成.此产品色泽红褐色,香味浓郁,既有酱香、蒜香又辣味可口,系复合型调味酱,本品食用方便.多味辣酱中的黄酱、面酱具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内含胡萝卜、主要营养成份是胡萝  相似文献   

7.
8.
安庆蚕豆辣酱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庆蚕豆辣酱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有利于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让传统产品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花生、大豆所含的蛋白质丰富,其中水溶性蛋白质占90%左右。大豆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B1、B6、C、E 及胡罗卜素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如果将花生与大豆等混合使用,可起到食品的强化营养作用。对人体保健、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降低高血压,防止、缓解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等疾病十分有利。因此,我们精心选料,科学的配方和先进的工艺研制出一套花生豆瓣辣酱生产新技术,为花生、大豆系列产品开发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调味料,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成分,气味特殊。具有温中散寒、开胃除湿的作用,并能促进食欲,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对调节饮食风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鲜红辣椒保存期很短,易腐烂,因此民间很多地方将成熟红辣椒采下晒干备...  相似文献   

11.
剁椒盐渍保藏过程中产生约15%的盐渍辣椒汁,该研究将干辣椒与其混合制备辣椒酱,通过气质联用(GC-MS)法分析辣椒酱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干红椒与盐渍辣椒汁制备辣椒酱的复水条件。结果表明,盐渍辣椒汁适宜的干红椒品种为天鹰椒;最佳复水条件为:干红椒与盐渍辣椒汁质量比为1∶4,复水温度30 ℃,复水时间5 d。在此优化条件下,色彩饱和度37.23,干红椒复水比3.24,综合加权评分为13.44。干红椒与盐渍辣椒汁制得的辣椒酱检测出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酸类化合物有6种、醛类7种、酯类3种、醇类2种、烯烃类2种、酮类2种及其他类1种,感官评分为20.2分。该辣椒酱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以大豆和胡椒为基础原材料,采用固态低盐发酵法,生产胡椒风味调味酱,并进行原料的配比试验及调香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得出胡椒调味酱最佳配方是:胡椒:大豆酱:辣椒:姜和大蒜为:70:5:3:3。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辣椒酱腌制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脆性变软和颜色加深等问题,对辣椒酱的硬化保脆和护色等工艺进行了探索。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保脆条件为加入0.08%氯化钙、1.7%的明矾作为保脆剂,平衡2h;最佳的护色剂组合为0.005%亚硫酸氢钠 0.1%柠檬酸 0.02?-TA,经过0.5h的平衡后进行腌制。腌制后的辣椒酱保留了天然脆性和自然色泽,腌制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大蒜和姜汁有利于辣椒酱风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大豆,介绍了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辣饼酱、蒜米辣饼酱、芝麻辣饼酱、蘑菇辣饼酱、虾籽或虾米辣饼酱和文蛤辣饼酱等6种辣饼酱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配方、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葱青叶对椒麻糊香气的影响。方法 以葱青叶、花椒油和椒麻糊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检测椒麻糊中的挥发性物质,探究葱青叶对椒麻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 加入葱青叶后,椒麻糊较花椒油挥发性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葱青叶对椒麻糊贡献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α-侧柏烯、(1S,3R)-顺式-4-蒈烯、γ-松油烯、罗勒烯、1,5,5-三甲基l-3-亚甲基-1-环己烯、萜品油烯、邻伞花烃、1-辛醇、β-松油醇、丙醛、2-乙基丁烯醛、2-己烯醛和胡椒酮等。维恩图分析表明葱青叶为椒麻糊贡献了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罗勒烯、2-己烯醛是葱青叶贡献的关键化合物,对椒麻糊香气的形成贡献较大。结论 葱青叶贡献给椒麻糊的挥发性物质以烯烃类、醛类为主,而葱青叶中特有的硫醚类物质对椒麻糊风味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菌种发酵对辣椒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发酵之后的辣椒汁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其香气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香气物质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3种菌发酵后总共有97种物质,L1、L2、L3发酵后的香气成分分别含有酯类10%、9.35%、7.85%,烃类物质18.39%、19.82%、18.37%,醇类含量14.9%、15.09%、23.02%,酮类含量12.75%、6.7%、7.96%,羧酸类含量0.83%、1.21%、1.04%,其他物质含量42.18%、36.6%、35.84%,L2、L3醛类含量分别为0.58%、3.17%。这可能跟菌种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永丰辣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酵母接种量和食盐用量等因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添加11%的食盐、0.8%的鲁氏酵母种子液,在定期揿酱的前提下,28℃~40℃间歇式控温发酵30d;所得人工接种发酵产品总酯含量高,凡感官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盐渍辣椒汁的综合利用,将盐渍辣椒汁代替食盐制作豆瓣酱,比较盐渍辣椒汁和食盐对豆瓣酱理化指标、色泽与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将豆瓣酱与发酵辣椒按一定比例调配得到调味豆瓣酱,考察不同调配比例对其理化指标、色泽、感官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瓣酱的基础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盐渍辣椒汁豆瓣酱的色泽更鲜艳明亮,且酯类、醛类物质含量分别比盐水豆瓣酱高6.92%、3.33%,说明盐渍辣椒汁豆瓣酱的品质优于盐水豆瓣酱。盐渍辣椒汁豆瓣酱与发酵辣椒按质量比1∶3调配得到的调味豆瓣酱品质最好,总酸含量为0.63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1 g/100 g,氯化物含量为5.77%,色泽比(h值)为1.39,感官评分为83.39分,从中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酯类(21.46%)、酸类(9.51%)、醚类(4.73%)、醇类(3.69%)、醛类(2.2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膨化大豆发酵制品拮抗高血脂的功能作用。将96只小鼠随机分成12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膨化大豆发酵纳豆、豆豉和豆酱的低、中和高剂量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余组饲喂高脂饲料,膳食干预3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血脂含量、肝脏抗氧化指标、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膨化发酵豆制品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显著降低小鼠的体重增量、肝脏重量、肝脏指数、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1),显著提高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改善高脂膳食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研究表明,膨化原料的纳豆、豆豉和豆酱可以有效拮抗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血脂。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辣酱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李诚  陈美春 《食品科技》2007,(7):166-168
研究了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黑木耳辣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比例是干辣椒∶黑木耳∶酱油∶菜油为16∶7∶40∶11,最佳工艺条件为干辣椒吸水量1∶1.5,杀菌温度95℃、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