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自动抄表技术和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媒介的抄表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低压配电网强干扰的特性,此方式的应用效果很不理想。分析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研究了抗干扰力强的差分码移键控(DCSK)的调制解调原理,提出了基于低压电力线抄表系统的DCSK通信方案。文章建立了电力线信道模型,对抄表系统常用通信手段进行了对比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在现场测试成功,在保证传输可靠有效的情况下,提高了传输速率,降低了信道信噪比和解扩时严格同步的要求,抄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差分码移键控在低压电力线抄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动抄表技术和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低压电力线作为媒介的抄表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低压配电网强干扰的特性,此方式的应用效果很不理想.分析了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研究了抗干扰力强的差分码移键控(DCSK)的调制解调原理,提出了基于低压电力线抄表系统的DCSK通信方案.丈章建立了电力线信道模型,对抄表系统常用通信手段进行了对比仿真,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在现场测试成功,在保证传输可靠有效的情况下,提高了传输速率,降低了信道信噪比和解扩时严格同步的要求,抄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征和传统载波通信电路的机理 ,指出传统载波通信芯片的抗干扰和抗衰减性能不足以克服低压电力线路的障碍。设计出一种符合我国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传输特性的数字载波抄表系统 ,通信电路放弃使用传统的载波芯片 ,以MCU或DSP为硬件平台用软件进行调制解调来嵌入通信功能 ,其模式采用载波频率可自适应跳变的窄带扩频方式 ,各项参数能够自适应调整以适应时变性大的电力信道 ,该系统的抗衰减和干扰的性能具备极大的优势 ,能够实现可靠的电力载波抄表  相似文献   

4.
面向低压电力线扩频通信,基于Tent混沌序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混沌扩频序列复合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两组独立混沌序列乘积实值序列进行量化,快速构建扩频序列;研究了电力线通信的信道频率响应和噪声特征,并建立了基于该信道特性的电力线扩频通信系统模型。通过将复合混沌扩频序列应用于所建立的电力线扩频通信系统模型,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混沌扩频序列的电力线扩频通信系统在信噪比低于传统扩频序列3 dB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相同误码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压电力线传输数据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涛  张保会 《电网技术》2004,28(22):44-47
低压电力线通信可分为远程抄表和实现高速Internet接入网两个主要应用方向.文章根据电力线信道的特性以及低速和高速信息传输的不同要求,指出对于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远程抄表系统可使用时分复用的扩频调制技术,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载波频率和扩频伪随机序列;高速Internet接入网则适合应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OFDM),以克服低压电网对信号传输的不利影响,如噪声大、衰减强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力线信道环境的特殊性,致使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中存在着抄表距离短、通信成功率低等问题.从提高通信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文章探讨了电力线载波中继路由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中继技术的低压载波抄表.该载波抄表按照节点间的电气距离,根据电力线信道状态动态地建立和维护载波中继路由,保证了通信的成功率.通过将该载波抄表嵌入到电力负荷管理终端,实现了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低压载波自动抄表.  相似文献   

7.
用低压电力线扩频载波技术实现电能自动抄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力线扩频载波技术和特性 ,并利用该技术设计了一个低压扩频载波通信网 ,实现了电能自动抄表  相似文献   

8.
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式的引入可以让传统电力线通信系统获得额外的传输增益,但电力线通信信道存在的复杂噪声仍对通信系统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为有效减少电力线通信信道噪声对多输入多输出电力线通信(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powerlinecommunicationMIMO-PLC)系统的影响,该文提出MIMO-PLC直接序列扩频方案,并对MIMO-PLC直接序列扩频编码方法开展研究。该文针对两种MIMO-PLC直接序列扩频编码模式,分别给出对应的直接扩频序列编码传输方案,并利用MIMO-PLC信道特性仿真平台,对该文提出的MIMO-PLC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该文提出的直接扩频方法后,MIMO-PLC系统的空间复用误码率和空时分集的误码率得到了较大的下降,经扩频处理后系统抗噪声性能明显提高,系统可靠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OFDM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信道编码以及发送冗余子载波或OFDM波形来换取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该系统的仿真实验得出,该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使其可以克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恶劣的信道环境。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易实现等特点,是一种可以用于实现自动抄表的经济可靠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0.
OFDM电力线载波远程智能抄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鲲 《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0):9-13,22
介绍了智能电网及AMI对新一代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所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性的分析,以及对目前低速PLC调制技术性能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新一代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OFDM多载波调制.详细介绍了OFDM低压电力线载波调制原理、编码及接收机技术.并阐述了APLNET—iM的物理层设计、MAC层设计及专用芯片设计。  相似文献   

11.
低压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介绍了低压电力线远程抄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原理与软、硬件实现。该系统采用过零点扩频通信方案大大提高了通信成功率,使用主动式看门狗电路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集中器在硬件结构上采用3种存储技术,提高了用户电量数据的可靠性。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具有信号衰减大、噪声高、信号传输具有时变性和频变性的特点,运用自动中继技术可使抄到率达到100%。集中器与管理中心采取GPRS通信方式,具有连接方便可靠的优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应用潜力巨大的显著特点,而被日益关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介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和扩频技术在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应用,探讨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远程抄表和接入Internet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低压电力载波抄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 ,分析采用低压电力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CCLZ - 10 0型抄表系统为例 ,介绍抄表系统硬件及通讯部分 ,包括数据采集终端、集中器、低压电力载波扩频通讯、集中器同主站间的通讯。此外 ,还分析了抄表数据库的构成及主站软件各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低压集抄系统中,低压集抄本地通信经常存在不同厂家的计量自动化终端和电能表之间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不兼容的问题,导致不同的厂家的载波通信模块不能互联互通。文章基于多个厂家载波通信特性分析,设计和实现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器,完成低压集抄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机制设计,并优化相应的抄表方案和流程。开展低压集抄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试验,并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载波多模多频自适应通信为低压集抄推广、维护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在低压电力线上实现数据通信的扩频载波芯片PL3201的功能,提出以芯片PL3201为基础,构建低压电力线载波扩频通信的系统及其在自动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信道估计技术会占用频谱资源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的解映射优化算法。首先针对信源数据固有的不平衡性引入了改进SMOTE算法进行预处理,基于电力线信道特性确定了少数类数据的合成规则,并以解映射模块的子区间误码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性能分析。搭建了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模型,以实际电表数据作为信源数据,在500 m的18径电力线信道模型下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很好地弥补电表数据固有的不平衡性对随机森林性能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子区间误码率的波动性。在各种信噪比环境下,引入改进随机森林算法均可以很好地优化解映射模块性能,提高宽带电力线通信质量,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单纯使用IC卡电表的不足之处,即难以通过IC卡电表进行线损线计和动态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设计了基于IC卡电表的低压电力载波自动抄表系统。在一个供电台区内设置一台采集器,抄表采用单向载波通信模式,电表只发送电量数据,采集器接收,存储电表数据并向用电管理中心转发。采集器和电表之间的通信媒介为低压电力线路,通信模式以抗干扰能力强的度频通信为基础,由于电表只发送不接收,所增加通信器件很少,该方案兼顾了预付费电表和自动抄表的优点,通信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