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妊高征孕妇的脂质代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对34例妊高征孕妇、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及35例正常孕妇的血脂代谢进行了检测,分别测定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LDL-C/HDL-C比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正常妊娠中期血脂水平与非孕妇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晚期与非孕妇血脂水平及妊高征轻、中度与妊娠晚期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重度妊高征TG和AI明显增高,其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3小于4。血脂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及胎婴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提示:(1)高脂血症分Ⅳ型,重度妊高征属Ⅳ型高脂血症。(2)妊娠期脂质代谢为妊娠晚期有大量胎肪积留,妊娠晚期血脂水平高于妊娠中期,可能为正常生理变化或与易发妊高征有关。(3)妊高征脂质代谢为重度妊高征TG和Al水平明显增高,胎盘血管粥祥硬化与TG增高导致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或与免疫反应有关,其原因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hCG、血浆ET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45例妊高征孕妇和48例正常孕晚期妇女血清hCG和血浆ET的值。结果 妊高征孕妇血清hCG、ET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孕晚期妇女相比差异显著(P〈0.01)。随病情加重其数值进行性升高。血清hCG值和血浆ET值呈正相关(r=0.813)。结论 hCG升高、ET长高可作为诊断妊高征以及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说明胎盘缺血、缺氧、滋养叶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3.
Li Z  Lin H  Mai M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1):661-663
目的 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内皮素(ET)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其相关关系,以探讨ET与β-hCG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3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17例正常晚期单胎妊娠妇女(正常晚期妊娠组)以及14例育龄期正常未妇女(正常未孕组)血中ET和β-hC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妊高征组血ET和β-hCG水平(30.35±14.52ng/L和7.35±4.86mmol  相似文献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变化及其与体质指数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方法 以相同孕周的31 例孕妇作为对照,测定36 例妊高征患者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Ⅰ、AⅡ、B、CⅡ、CⅢ、E和脂蛋白(a)的变化,计算LDLC/HDLC、ApoB/AⅠ、ApoAI/AⅡ、ApoCⅡ/CⅢ;并观察与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妊高征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 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 0.01) ,妊高征组TG、ApoCⅡ、ApoCⅢ和ApoCⅡ/CⅢ高于对照组( P< 0.01) ,HDLC、LDLC低于对照组( P<0 .01);妊高征组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血脂指标失去相关关系。 结论 妊高征患者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及相关载脂蛋白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妊高征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亮啡肽(LEK),精氨酸加压素(AVP)神经降压肽(NT)质量浓度,并以44例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妊高征患者β-EP,LDK较正常孕妇明显降低(P〈0.01),AVP明显升高(P〈0.01),NT无变化,β-EP与AVP呈负相关。产生48小时,妊高征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β-EP,LEK明显升高,AVP虽有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胆汁瘀积症患者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妊娠期胆汁瘀积症(ICP)患者血清甘胆酸(CG)水平升高对脂质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68例孕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CG,酶法测定血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LDL-C/HDL-C比值,并测定全血比粘度高切(HS)、低切(LS)、血浆比粘度(PV)和红细胞压积(HCT)。以血CG≥6μmol/L为标准组成ICP组(35例);血CG<6μmol/L为正常妊娠组(33例)。另选取30例非妊娠妇女作血CG及血脂水平检查的对照组。结果:除ICP组HDL-C外,两组CG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0.001),ICP组LDL-C及LDL-C/HDL-C比值,以及血液L5、PV和HCT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2~0.001)。结论:ICP患者脂质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随着妊娠终止及血CG浓度降低,ICP患者脂质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得以改善,说明该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清CG浓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常及妊高征孕妇尿中各种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正常未孕妇女28例、不同孕周的正常孕妇101例(包括产后)及妊高征患者25例尿中各种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孕妇在妊娠早期尿中白蛋白及IgM排出较非孕妇女明显增多(P<0.05-0.01),IgG亦有增多趋势。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不同孕周的孕妇相比,IgG,IgA、白蛋白的排出均明显增加(P<0.05-0.01),而IgM无差异、产后与孕晚期妇女相比,IgM明显减少(P<0.05);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在SLE稳定期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可溶性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4例SLE稳定期(仅服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妊娠时(SLE+NP组)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进行检测,同时用固相酶联反应法(ELISA)检测其SIL-2R。并以18例稳定期SLE未孕妇女(SLE组)、20例正常未孕妇女(NNP组)和20例正常孕妇(NP组)作对照。结果:SLE+NP组的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CD4+)细胞数量较其他3组有明显下降(P<0.01);CD4+/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CD8+)值,SLE+NP组较SLE组和NNP组有显著下降(P<0.01),NP组也有下降,SLE+NP组和N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数在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NP组SIL-2R有明显增高(P<0.01),其他3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SIL-2R和CD4+细胞数量变化可能对判断稳定期SLE孕妇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脂蛋白(a)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的水平,以探讨脂蛋白(a)在妊高征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32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及2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中脂蛋白(a)水平,应用酶法及间接沉淀法测两组孕妇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应用Fridewald公式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孕妇体内单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130例正常孕妇、58例妊高征孕妇及32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孕妇从孕中期起,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明显高于孕早期和正常非孕妇女(P〈0.05);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分别于孕中期和临产前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孕妇相比,中、重度妊高片孕妇DA含量随病情  相似文献   

11.
妊高征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妊高征( P I H) 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 A C A) 和抗 D N A 抗体的检测,以探讨 P I H 与自身抗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 E L I S A 方法对30 例 P I H 患者进行 A C A - Ig G、 A C A - Ig M 、 A C A Ig A 、抗ds D N A 、抗ss - D N A 抗体测定。结果: P I H患者中 A C A 的阳性率为63 .3 % (19/30) ,正常妊娠妇女为6 .67 % (2/30) ,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 0 .01) 。 P I H 患者 A C A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中,以 Ig G 型 A C A 最为常见, Ig M 型或 Ig A 型 A C A 阳性常伴随有 Ig G 型 A C A 阳性。妊高征组抗ds D N 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1) 。两组抗ss - D N A 的阳性率无显著意义。结论: A C A 阳性,尤其是 A C A - Ig G 阳性与妊高征发病有密切关系。因此, 应对孕妇进行 A C A 检测,可作为能否正常妊娠的前瞻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过氧化脂质(LPO)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硫代巴比妥酸荧光微量法和邻苯二酚自氧化法,测定95例妇女血浆ET-1、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活性。其中正常非妊娠妇女15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患者60例(妊高征组)。结果:(1)正常妊娠组血浆ET-1、LPO和RBC-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LPO/RBC-SOD比值差异无显著性;(2)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产后3~7天迅速下降;(3)妊高征组的ET-1和LPO/RBC-SOD比值呈正相关(r=0.846,P<0.001)。结论:提示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正常妊娠时的生理作用和妊高征时的致病机理。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正常妊娠孕妇36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孕妇23例(妊高征组)和下沉未孕妇妇女15例的乐NO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下沉妊娠组血浆NO明显增高(P〈0.01),而在孕中期最明显;妊高征组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水平随妊同一病情进展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尿转铁蛋白测定对妊高征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转铁蛋白对妊高征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82例正常妊娠妇女及87例妊高征患者测定了随意尿转铁蛋白(Tf)与肌酐(Cr)比值,并与白蛋白(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比较。结果 轻度妊高征组患者尿Tf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Tf、Alb、NAG均较轻度妊高征组及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P〈0.05)。且病情越  相似文献   

15.
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06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和54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中度妊高征25例,先兆子痫18例,子痫11例)血浆D-二聚体。结果:轻、中度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27±0.92mg/L,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晚孕期(1.45±0.38mg/L,P<0.01);先兆子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09±1.65mg/L,显著高于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1);子痫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62±1.34mg/L,显著高于先兆子痫患者(P<0.01)。结论:临床上动态检测中、晚孕期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监测妊高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预测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妊高征发病及在子宫-胎盘-胎儿循环阻力中的调节作用和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Greiss法测定了43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分娩前后外周血及脐血血清NO的含量,以25例正常晚孕妇(正常晚孕组)及18例健康未孕妇(未孕组)作对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部分病例子宫动脉及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S/D值,并观察了部分病例胎盘绒毛血管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妊高征组产前外周血及脐血NO含量均低于正常晚孕组(P<0.01)。脐血NO含量高于母血(P<0.01)。妊高征组外周血及脐血血清NO含量均与脐动脉S/D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P<0.05及-0.58,P<0.01)。中、重度患者的胎盘绒毛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NO的合成减少可能是妊高征发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妊高征患者NO合成减少与胎盘循环阻力增高及绒毛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高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相关IgG(PAIgG)的水平,探讨其在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小板自动平衡聚集仪及亲和素生物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法(ABC-ELISA),分别测定28例正常孕妇和44例妊高征患者(中度妊高征23例,重度妊高征21例)血浆PAF及PAIgG。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PAF水平(5.02±1.93μg/L,x±s,下同)明显高于正常孕妇(1.16±0.22μg/L,P<0.01)。中度与重度妊高征患者间PAF无明显差别。妊高征患者PAIgG(6.3±4.9μg/109)明显高于正常孕妇(3.8±1.8μg/109,P<0.05)。结论:PAF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妊高征患者可能存在血小板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对妊高征的致病作用及与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与内皮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6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皮素(ET-1)的质量浓度。结果,妊高征组中,重度患者TNF和ET-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且和轻度患者(P〈0.05及P〈0.01);产后72小时两者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对照组血浆TNF与ET-1质量浓度无相关性,而妊高征  相似文献   

19.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孕妇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正常妊娠时的变化及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妊娠妇女59例(正常妊娠组)、妊高征孕妇57例(妊高征组)和正常非孕妇女10例(对照组)的血浆CGRP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浆CGRP水平随孕周的进展而增加,孕晚期达高峰(7684±2775ng/L);妊高征组其血浆CGR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中度妊高征患者CGRP水平(4976±2311ng/L)和重度妊高征患者CGRP水平(4635±2232ng/L)明显低于轻度妊高征患者(7128±2198ng/L)和正常晚孕妇女(7684±2775)(P<0.05)。血浆CGRP水平与平均动脉压、新生儿体重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CGRP的变化在妊高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青心酮(3,4二羟基苯乙酮,DHAP)对妊高征(PIH)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2例PIH患者随机分为妊高征组和DHAP治疗组(DHAP每天160~240mg),同时取10例非妊娠妇女(对照组)及1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作对照。于给药前或(和)剖宫产前采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取新鲜胎盘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组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较高,而妊高征组相应细胞内NOS活性明显减弱,并伴有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损伤;DHAP治疗组NOS活性较治疗前或未经DHAP治疗的PIH患者明显增加,其组织和细胞损伤也减轻;正常妊娠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又高于正常妊娠组,DHAP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妊高征组。结论:DHAP可纠正病理性一氧化氮/内皮素失衡,对改善孕妇及胎儿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