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再次掀起了涨价风暴,也引发了国内奶粉的终端变局.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国内奶粉去也就已经开始酝酿涨价,但是与国外奶粉涨价不同的是,国产的奶粉品牌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价格的调整上显得格外谨慎,特别是在终端销售上,价格上发生的任何一个变化,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抓住机会.所以,国内奶粉在涨价的策略上更多的都偏向于产品的升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就在国产奶粉失去信任,消费者纷纷将信任票投给洋奶粉的时候,洋奶粉也不争气了。  相似文献   

3.
宋伟 《新食品》2007,(17):52-53
长期被外国品牌占据的奶粉市场,出现国产奶粉齐齐上阵的局面,奶粉市场的一场热战显露端倪。[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洋奶粉来说,"肉毒杆菌"、"双氰胺"等事件接踵而来,特别是巨额罚单更是重创洋奶粉企业。自2013年7月开始,洋奶粉便遭遇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8月,6家企业因价格垄断行为共处罚款6.6873亿元,创下中国反垄断罚单金额之最。洋奶粉站在了风口浪尖,而在反垄断调查启动之前,洋奶粉已经陆续宣布降价。于是,"洋奶粉走下神坛"的声音不绝于耳。洋品牌们犹如惊弓之鸟,相关涉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也举步维艰,更有如明治那样的,无奈选择暂时退出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国内奶粉政策调整极为密集,国家对行业龙头的扶持意图明显。那么,洋奶粉的好日子是否到头了?国产奶能否打响绝地反击战?国产奶又能靠什么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种渠道将国产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告诉消费,让消费放心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产品喂养婴儿,  相似文献   

6.
《福建轻纺》2012,(5):15-16
近期,雀巢、美赞臣等国际乳业巨头再次提高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部分奶粉产品价格,这是继去年底惠氏、美素等多个“洋奶粉”提价后,进口奶粉在3年内的第四次调价,年均涨幅已达到15.5%。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企业所谓的“成本涨价说”早已不具说服力,而国际巨头力图控制中国奶粉市场定价权,并“谋篇布局”中国市场的企图或才是其涨价的真因。  相似文献   

7.
海关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进口奶粉3.3万吨,其中从新西兰进121奶粉3.1万吨,增长3.5倍,占同期广东省奶粉进口总量的94.6%;从澳大利亚进口1539吨,增长1.2倍,占4.7%。与此同时,进口价格却持续走低,上半年进口均价为每吨2347美元,同比下降54.9%。6月份则再创新低,为每吨2147美元。  相似文献   

8.
据中新网8月6日报道.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奶粉原材料含有可致命的肉毒杆菌.波及多家企业和多批次在华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而让舆论哗然的恒天然肉毒杆菌污染事故的独立调查报告尚未出炉的时候,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公司西部乳业又被曝出原料硝酸盐超标13倍,这势必让新西兰奶粉的国际形象再次面临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改委约谈“洋奶粉”企业不到两个月,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便“涨声一片”。据报道,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均已开始涨价,幅度达到1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洋奶粉涨价,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转向国产奶粉。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1):34-34
由《乳品与人类》杂志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十大受消费者信赖的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调查新闻发布会于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月31日公布打击跨境水货活动及确保奶粉供应的相关措施。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表示,特别行政区政府计划修订进出口条例,成年人每人最多可带1.8千克奶粉出境。以一罐0.9千克奶粉换算,即相当于两罐奶粉。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众多内地家长尤其是广东的"奶爸奶妈"们高度紧张。高永文指出,这一措施将于本月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国产奶粉企业无形资产在总量及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国产奶粉企业无形资产建设、提高国产奶粉市场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勇毅 《中国食品》2011,(23):18-20
今年7月,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公司宣称,将剥离包括惠氏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营养品业务和动物保健业,售价高达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素来长袖善舞、善打"民族牌"的娃哈哈禁不住奶粉市场的巨大诱惑,携巨大资源杀入,而且庄而素之德"洋化"了。娃哈哈集团推出的爱迪生婴幼儿奶粉,开始进军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市场进入启动阶段。与众不同的是此款名为爱迪生的奶粉不仅取了一个洋名,而且从奶源到生产都委托给了荷兰与瑞士的公司。在后三聚氰胺时代,这样高调启用"洋代工",似乎在极力印证消费者对国产奶源的信心不足,娃哈哈此番大动作似乎风险大于收益。其看似高来高走的打法很聪明,与国产奶粉划清界限抑或是不屑于为伍,但爱迪生本身的品牌价值绝不是仅仅进口原料代加工那么简单就累加起来的,而且其做法一经披露就遭到各界人士的质疑甚至愤怒。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主要食品类企业加大了进口奶粉原料的采购量,避免因为原料因素影响本企业的产品,特别是广东知名食品企业锦泰生产的思朗饼干因为原料奶含有三聚氰胺曝光后,国产奶粉原料也就是平时所称的大包粉进口量暴涨50%,这无形中使得本来利润不高的工业奶粉市场再度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主要产区的原料粉价格相比去年上半年下跌近一半,导致进口奶粉原料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杨征建 《新食品》2010,(23):86-86
从张裕到王朝,从威龙到自洋河,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葡萄酒生产企业从第一阵营到第二阵营,都已经参与到进口葡萄酒的运营中来。只是,不同的企业,对于运作进口葡萄酒的态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尚渺 《食品开发》2013,(1):13-15
历史车轮悄无声息驶入2013年.要问新年里食品行业什么新闻最受国人关注,非“新西兰毒奶粉”事件莫属。1月25日,有国内媒体引用《华尔街日报》报道.将风险提示项进行解读,引发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残留的新闻。随着国内媒体纷纷跟进,更有甚者将报道内容直接变为“新西兰奶粉含毒”、“新西兰毒奶粉”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内乳业和洋奶粉,国人的印象并不模糊,前者因为各种负面风波而难以信任,后者因为不断涨价而且还得忍痛割爱。笔者通过各个渠道了解的各种信息加以综合之后,惊奇的发现,洋奶粉在国内乳业不断的负面信息和风波炒作之下,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力,其看似凌乱毫无章法的表象下面是系统的组合拳和战略野心。  相似文献   

19.
穆兆曦《洋奶粉涨价,疑似趁火打劫?》 洋奶粉涨价的动因,很可能是以下三种: 首先,心理战。  相似文献   

20.
近日,多家外资奶粉品牌公布了最新业绩,虽然国内奶粉市场整体萎缩,但外资奶粉品牌业绩增长放缓或下滑的趋势正在逐步转变。在此背景下,菲仕兰、达能、惠氏、a2等各大外资奶粉品牌正在推动新一轮渠道下沉,准备在3-5线市场和国产奶粉品牌“抢地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