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分析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气动急救呼吸机及Bain回路,根据现有战备器材的不足及临床需要,改进国外高档呼吸机气动气控技术(见图1)研制成可调空混Bain式气动呼吸机(DH—1多功能呼吸机)。使可调空混单向射流泵应用于上升内压折叠风箱式气动气控制呼吸中,可直观监测患者潮气量。用英国电子潮量计测试,氧气工作压力0.36MPa,射流氧气混合空气效果为:氧流量用2L/min可空混至10.2L/min,吸氧浓度39.7%;氧流量用2.5L/min可空混至12.8L/min,吸氧浓度43.3%;氧流量用3L/…  相似文献   

2.
氧气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山东益都中心医院(潍坊262500)孟庆芳氧气疗法(简称氧疗)是改善或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正确而合理的掌握氧疗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1氧疗的理论基础临床各种疾病出现低氧血症或缺氧时,则需要氧疗。机体缺氧时,可...  相似文献   

3.
吸氧的学问     
自“氧吧”在我国大中城市出现以后,各地氧疗服务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不仅问津“氧吧”者日趋增多,且配备氧气袋,氧气瓶者亦纷纷然。许多家长为帮助子女复习迎考奔走医院而求购氧气。 人在紧张工作之余,若能多吸一点清新氧气,会感到轻松舒适。然而吸氧与否,吸氧多少,却很有学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附配于氧气袋的能够提示氧气袋氧气导管腔内氧气流动状况的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提示瓶,供平战时院外救护以及院内辅助检查便携给氧使用。方法:在圆球形瓶体上开设2个互对的瓶口,将柔性氧气引入管及排氧管分别设置在2个互对的瓶口上,并在柔性氧气引入管的出氧口上设置一个配重球,排气管的进氧口位于瓶体内腔中心位置上,并配置有一个双层缓冲防溅罩。结果:不仅能够防止开启氧导管过小所致患者虚无吸氧,而且能够防止开启氧气袋氧导管的动作过猛或过大所致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或过快流失。结论:通过与氧气袋的连接使用,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携给氧和急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能供医务人员适时调节氧气袋氧导管腔内氧气流速的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方法:在圆球形瓶体上开设2个互对的瓶口,将柔性氧气引入管及排氧管分别设置在2个互对的瓶口上,在柔性氧气引入管的进氧接口上增设一个调挡式氧流调节器.结果:该装置不仅能够防止因开启氧气袋氧导管的动作过猛或过大导致的氧气袋内极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间丢失或过快流失,而且能够防止开启氧导管过小导致的患者虚无吸氧.结论:该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调控瓶优于现有技术的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湿化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携给氧和急救.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一次性无残留氧气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由于氧气袋轻便易于携带而被广泛配备在救护车上和基层医疗机构用于现场急救,尤其在高原地区对氧气袋的使用更为普遍,传统的氧气袋因其成本较高常常是重复使用,因此很容易被病人的排泄物、血液或脓液污染而引起交叉感染。在供氧时,由于氧气袋内的压力不断下降,当氧气袋腔内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时便停止排氧,经测试,全部开放氧气袋的氧导管后,一个氧气袋腔内的残留氧量为2.2g(当氧气袋内的压力为10kPa时,一个氧气袋的容氧量为9g),医护人员常常是用手挤压氧气袋排除残留氧气,不仅十分麻烦,还会影响其它抢救操作,而…  相似文献   

7.
小儿在患有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失血或脱水所致的循环血量不足等病症时,医生常给予吸氧和药物抢救治疗。然而,许多家长们却认为给孩子吸氧是救命草,频繁地找医生要求加大输氧量或偷将供氧开关加大。殊不知,吸氧浓度在临床上的要求十分严格,稍有用氧浓度增大或吸氧时间过长,极易诱发严重的后果而加重病情。 一般来说,小儿使用氧气吸入法,以导管、口罩、头罩等方法输氧最为多用,正常给氧的浓度为 30%~ 40%,如大于 50%,用氧超过 24小时以上,就会损害人的脑、心、肝、肺、内分泌腺等器官,特别是小儿时期各组织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以肺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有结果显示矽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率为42.8%[1],目前推荐综合康复治疗,氧气吸入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 L/min,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 h以上的长期氧疗(LTOT)。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学》2009,(9):56-57
当患者有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时,常需要吸氧。家庭中吸氧使用的主要是氧气袋以及制氧器,有条件的也可使用氧气钢瓶。  相似文献   

10.
鼻塞法氧疗是一种简单、有效、廉价的临床治疗和抢救措施。我院研制的一种双导大侧孔氧疗鼻塞,较现行的圆柱式单导氧疗鼻塞在结构上有较大的改进。它可以在吸氧的同时进行生理呼吸,克服了病人应用柱式单导吸氧鼻塞时因增加呼吸阻力而出现的“呼吸困难”现象。1 结构双导大侧孔氧疗鼻塞(见图)由双导鼻塞(1)、双导支架(6),导管构成。鼻塞上有2~4个供空气孔(2)和一根供氧管(4),由2~4块筋板(3)使供氧管(4)与鼻塞连成一体;供氧管的顶部比鼻塞(1)的顶部为低,留出空间供氧气和空气相互混合;供氧管的末端伸出鼻塞(1)的底部,与输氧管(5)相套接。双导支架(6)上部与两根输氧管(5)连接,下部与一根接氧管(7)连接。2 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规定,采样常用流量为15~40L/min,最大不得超过80L/min,滤膜增重最低不应少于1mg,最大不得超过10mg。在作业场所实际采样中,此法对于质量较重的矿物尘和金属尘较为适用,而对于质量较轻的植物性粉尘(如棉、麻尘)测量误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方法学上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使用2L/min流量,30min采样时间  相似文献   

12.
经气管导管给氧(Transtra cheal Oxy-gen Delivery)是一种新的氧疗方法。它是由Heimlich博士于1974年开始研制,1980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氧疗方法的缺点,保留了气管开口给氧的优点,死腔气量少,耗氧量低,并发症少,适用于长期氧疗病人的需要.新方法使COPD病人抛弃了传统的令人不舒服的鼻导管吸氧和憋气的面罩吸氧。由于耗氧量低,氧气可来自2.7~3.5kg的轻便小氧气筒,病人可携带氧气筒处理日常生活、看书、写作、甚至去公园散步。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急救、体征支持甚至家庭保健最广泛和普遍的吸氧治疗仍采用传统的落后技术,不能精确定量控制氧气的比例含量和实际气体流量。本项目应用现代电子与电气技术实现任意比例氧气和空气的精确混合,并达到对混合气体压力和输出流量的可调节性使用,从而完成临床患者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吸氧治疗中对氧消耗的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氧疗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下简称慢阻肺 )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传统的氧疗是用鼻塞或鼻导管将氧气通过放有冷开水的湿化瓶 ,以 1- 2升 /min(氧浓为 2 5 % - 30 % )流量吸入呼吸道 ,但因痰液粘稠对呼吸道有一定阻塞的患者疗效较差。我院呼吸内科自1996年元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 46例慢阻肺施行氧疗时 ,在湿化瓶中加入抗菌、消炎、化痰、平喘等药物取代冷开水湿化给氧 ,并与 46例按传统氧疗方法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对照 ,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2例均为住院病人 ,且符合 1979…  相似文献   

15.
医生抢救危重病人第一件事常常是吸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临床医生对氧的毒性所知甚少,习惯于一概长时间,高浓度地不加选择地吸氧,不但没有起到救治的作用,反使死亡率上升。那么,过多地吸入氧气到底对人体有何危害呢?  相似文献   

16.
陈铖 《医疗装备》2020,(5):123-125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呼吸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经鼻正压通气吸氧治疗,试验组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氧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舒适性评分、耐受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氧疗有效性,增加氧疗舒适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吸氧是手术患者、急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医用氧气计量器是患者从供氧站吸氧时的计量器具.长期以来,医院一直使用浮子式流量计,其缺点是:(1)计量不准确,流量随供氧站压力的变化而变化,(2)流量显示不直观.(3)只能测量实时流量,不能记录累积数量.(4)不能自动记录吸氧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总时间等.因此,在治疗中由于给氧时间与流量无客观记录,病历中无法记录客观数据,既不利于医生了解医嘱执行情况,也不利于吸氧的收费,甚至出现患者或家属对吸氧收费产生疑问而导致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在医院临床护理中,护士在给病人吸氧时,常规做法是根据装在氧气筒上的流量计估计吸氧时间,到时后把氧气关掉。病人的总吸氧量为时间量乘以流量来得到的。  这样做的弊病主要有以下两个:  ①病人的吸氧时间不易控制。  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微型智能给氧监控装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所下的医嘱中对病人的吸氧要求一般分为连续吸氧和间断吸氧,护士只需根据医嘱对该监控仪进行预定设置并启动装置工作,预定时间到后装置自动停止供氧并鸣笛报警。若是连续吸氧,只需输入吸氧总时间;若是间断吸氧则需输入…  相似文献   

19.
张瑞星  余惠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57-857,860
对于一些慢性疾患的康复治疗,家庭氧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已经成为低氧血症COPD病人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病人及家属对氧疗知识的缺乏,氧疗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病人认为吸氧越多越好或不吸氧影响不大或感到气促才吸氧,错误的用氧方法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生命危险。有地区性调查显示。100%患者对家庭氧疗指征和吸氧持续时间不了解。73%对用氧安全不了解,35.5%对吸氧浓度不了解。无1例进行正确家庭氧疗。因此对病人及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氧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副作用发生的机制及其预防的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专家答疑     
钱梦华医师(上海海员医院内科)问:水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有哪些方法及优缺点?周新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答:雾化吸入疗法由于其可将药物通过雾化装置直接吸入气道,作用于支气管粘膜迅速舒张支气管,从而使病人的症状在数分钟内缓解而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水溶液通过雾化装置吸入应作为治疗哮喘中、重度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方法。雾化吸入主要有三种方法:(1)氧气雾化器。此装置用塑料制成,较简易,通过氧气驱动产生雾化,氧气流量为5~7L/min;(2)压力型雾化器。此机器有手控装置,可做到同步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