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患者男,60岁,因突然黑便4天,伴头晕1天入院。发病前上消化道钡餐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部B超为胆囊结石。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第一次胃镜检查:幽门管有黄褐色液体返流,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粘膜糜烂。而后行X线钡餐检查,疑十二指肠憩室。第三次胃镜检查未见到憩室。第二次胃镜检查前肌注654-220mg,见十二指肠降段后壁约1cmX1cm凹陷性腔,腔口糜烂,拟诊十二指肠憩室。经对症治疗,行剖腹探查。见横结肠包块和十二指肠降段粘连,形成十二指肠瘘。病理证实横结肠中分化腺癌。横结肠癌形成十二指肠瘘一例@高…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球部多腔畸形1例吴新伟患者女,60岁。因上腹饱胀、疼痛、嗳气,返酸半个月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除中上腹有轻压痛外,余无异常。拟诊:慢性胃炎。经药物治疗二周,病情未见好转。内镜检查。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呈蜂窝状改变,有六个似憩室样空腔、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国人消化道憩室的患病情况、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方法 551例回顾性资料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憩室患者(溃疡瘢痕收缩所致的牵引性十二指肠球部憩室则未纳入)。结果和结论 (1)总体特征: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结肠憩室分别有  相似文献   

4.
例1:男,52岁。呕吐、黑便14天,左侧肢体无力9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20/80mmHg,上腹部压痛。左侧病理征阳性。入院后第5天CT扫描:右额颞部低密度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多发性憩室。诊断:脑分水岭梗塞(外侧型)。  相似文献   

5.
例1男性,61岁,黑便4天于1997年1月28日急诊入院。曾于10年前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诊胃镜检查未见胃、十二指肠出血灶,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诊断为回肠血管畸形。行部分回肠切除,病理报告为血管瘤。随访1年,未再便血,身体状况良好。例2男性,76...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球部Dieulafoy样溃疡1例报告朱春兰,任旭患者男性,26岁。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入院2天前无诱因黑便1次,约500ml,次日排便时晕倒,意识丧失,清醒后发现便出暗红色血便约1500ml,无呕血与腹痛。既往健康,无胃病史。体检:BP1...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83岁,因发热、咳嗽、咯痰1天,于1996年12月14日入院。既往史:1949年曾患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于1982年、1985年、1990年X线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及空肠有多个憩室。1989年4月28日因黑便3天住...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伴出血1例张初民(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成都610072)患者男,52岁。因上腹饱胀不适、反酸10余年,呕吐咖啡色液体1天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正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度压痛,肝脾未及,肠鸣活跃。患者2年前及本次入院后两次胃镜...  相似文献   

9.
横结肠癌形成十二指肠瘘一例高照水成允德于新民患者男,60岁,因突然黑便4天,伴头晕1天入院。发病前上消化道钡餐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部B超为胆囊结石。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第一次胃镜检查:幽门管有黄褐色液体返流,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粘膜作者单位: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直径≤0.5cm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特征、病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25例十二指肠球部微小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内镜表现特点及病理。 结果25例患者内镜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广基息肉状隆起,10例患者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隆起行活检病理检查,其中,十二指肠球慢性炎3例,十二指肠球慢性炎伴腺体增生2例,十二指肠球胃黏膜异位5例。 结论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直径≤0.5 cm的广基息肉状隆起多为慢性炎症所致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及胃黏膜异位。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IDD)是壶腹部周围罕见的病变,不应与常见的十二指肠腔外憩室相混淆.IDD可并发急性胰腺炎,是后者的一个罕见病因.本文报告在一组1000例以上的急性胰腺炎病例中发现的2例IDD.病例1:女性,14岁,因上腹部痛入院,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诊断急性胰腺炎,经治愈出院后再入院作进一步检查.体检无黄疸、右上腹部似有一肿块扪到,血液和血清钙、淀粉酶、胆红素、血脂及AKP等均在正常范围.胃肠造影:十二指肠内有一憩室,几乎充满壶腹部周围部分.十二指肠镜检见肿块质软,位于粘膜下层.剖腹检查证实十二指肠内有息肉状肿物.在Vater氏壶腹水平作十二指肠纵形切口显示憩室,大小约5×3×3cm,基底部在Vater氏壶腹部与十二指肠壁  相似文献   

12.
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患—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患──附60例分析戴希真,樊艳华,张克俭,段建英,高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患关系密切,我们1986年已撰文阐述[1]。本文分析近年经ERCP检出的乳头旁憩室60例,发现憩室越大,离乳头开口越近,胆胰疾病合并率越高。材料来源自1...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胃粘膜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 ,53岁 ,因上腹饱胀不适18年 ,加重1月就诊。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可见许多芝麻大小的隆起。活检组织学检查为胃窦腺 ,HP染色阴性。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胃粘膜(胃窦腺)。例2男 ,50岁 ,因反复上腹胀痛7年余 ,再发2周就诊。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多个1~3mm大小的隆起。病理检查示胃体腺。HP染色阴性。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胃粘膜(胃大部腺)。例3男 ,63岁。因反复上腹隐痛、反酸40余年 ,再发1周就诊。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粘膜可见密集颗粒状隆起。病理检查示胃窦腺 ,HP染色阴性…  相似文献   

14.
异位胰腺三例报告高晓红王萍孙安华例1患者4年前因上腹隐痛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月前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上角粘膜不规则隆起,表现高低不平、充血、糜烂,被覆厚苔及陈旧性凝血块,肿物堵塞球腔3/4,球后视野不清,镜身...  相似文献   

15.
内疝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寿光市人民医院(262700)张秀江患者男,27岁,因突然上腹剧痛伴频繁恶心呕吐6小时以急性胰腺炎入院。2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手术。入院查体:Bp16/10kPa。按胰腺炎对症治疗6天腹痛仍重,呕吐...  相似文献   

16.
胃上皮化生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灶旁的一种常见病理改变,我们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炎症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胃上皮化生的观察,探讨胃上皮化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DU-A)患者6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期(DU-S)40例,十二指肠球炎(DI)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在常规胃镜检查时,每组病例均取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标本各1块:各组胃窦粘膜标本均取自胃窦前壁2cm处,DU患者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标本取自溃疡旁或溃疡瘢…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24小时胃内pH节律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增长对24小时胃内pH节律的影响。方法应用便携式pH测定仪对51例无症状老年人、12例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24小时pH测定,并与29例无症状非老年人、20例非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照分析。结果45例(884%)无症状老年人其24小时中位pH值与非老年人大体相同。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比较,中位pH值分别为182、144,基线pH值分别为109、121,两组间虽略有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峰值pH值老年人明显高于非老年人(436及314,P<005)。老年无症状者与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非老年无症状者与非老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夜间中位pH值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215与117及195与106,均为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年龄增长并不影响空腹状态下的胃内氢离子活性。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穿孔18例内镜诊断体会吉林铁路中心医院(13200)杨桂枝,王曼彤,马秋顺,徐晓华临床资料:我院3年来经电子胃镜检查3600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慢性穿孔18例,其中男17例,女1例,年龄22~54岁。病程4个月至12...  相似文献   

19.
胃癌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分析谢孝东孙源源成祝森我院内镜室在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期间胃镜检查10126例次,检出胃癌106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DUA期)615例,发现胃癌合并DUA期52例,其中早期胃癌8例。胃镜下误诊5例,...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憩室98例的临床病理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憩室的病因病理分类.方法消化道憩室98例全部为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病理取材,切片,HE染色.对憩室不同横断面和发生憩室的消化道壁作仔细观察.结果以憩室部位分类:食管憩室2例,胃憩室6例,十二指肠憩室12例,空肠憩室11例,回肠憩室55例,盲肠憩室5例,降结肠、乙状结肠憩室各2例,阑尾憩室3例.单发性憩室90例,多发性憩室8例.病因学分类:先天性憩室51例,内压疝出性憩室38例,内压扩张性憩室5例,外牵性憩室3例,炎症修复性憩室1例.病理组织学分类:真性憩室53例,假性憩室43例;2例内压扩张性憩室的室壁有残留平滑肌纤维,称过渡性憩室.11例憩室内合并异位消化腺,1例憩室外回肠有异位消化腺.结论理顺了消化道憩室的分类方法.确立了过渡性憩室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