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广西华支睾吸虫疑似感染者粪样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收集2017年3-9月于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性健康体检科就诊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并计算每克粪样虫卵数(EPG)。同步收集粪检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EPG值与IgG抗体A_(450)值的相关性,并根据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分类标准,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EPG值与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以及IgG抗体定性结果与EPG值的关系。在146份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阳性粪样中,EPG最大值为21 502,最小值为8。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4.9%(124/146),男、女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0%(111/129)和1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者EPG值和IgG抗体A_(450)值呈正相关性(r_s=0.436, P 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4%(69/88)、 96.0%(48/50)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华支睾吸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粪样几何均数(GM EPG)值分别为736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在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共感染的广西,粪样虫卵镜检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但单独粪便虫卵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监测和诊断会存在误判,应辅助IgG抗体等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胆B超病理改变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关系,为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宣县人民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采用粪检和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检测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13例,虫卵阳性率为64.60%(73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37%(75例)。男性虫卵阳性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年龄组虫卵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3.554、6.267,P均< 0.05)。感染者的肝胆B超病理改变程度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χ2]= 64.952,P < 0.01)。 结论 肝胆B超病理改变可能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B超检查发现肝胆有病理改变者,应进一步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胆B超病理改变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关系,为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宣县人民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采用粪检和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13例,虫卵阳性率为64.60%(73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37%(75例)。男性虫卵阳性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年龄组虫卵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6.267,P均0.05)。感染者的肝胆B超病理改变程度与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呈正相关(χ2=64.952,P0.01)。结论肝胆B超病理改变可能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B超检查发现肝胆有病理改变者,应进一步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26例感染华支睾吸虫或后睾吸虫的患者为感染组,15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均系迁移到美国居住的老挝难民。感染组每人收集2次粪便用直接涂片和浓集法检查虫卵,并作虫卵计数。对照组每人作2~3次粪便检查,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两组人员均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用酶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5′-核甙酸酶值,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6例中度感染者(虫卵数500~9,800只/g粪,估计有40~800条成虫寄生)作肝胆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5.
1 广东潮州市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 (广东省潮州市卫生防疫站 林树顺 卢秋祥) 1908年Whyte医生首次报告潮州市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为了解本市华支睾吸虫的流行情况,本站采用10%氢氧化钠消化沉淀集卵法先后对官圹巷头、石湖、磷溪区三村,枫溪云光和长美等5乡的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共粪检2714人,阳性者247人,其感染率为9.1%。对247例感染者的粪便进行虫卵计数克粪虫卵<1000个者占88.3%1000~5000的占10.5%,>5000的占1.2%,表明大多为轻度感染者。年龄<5岁组来发现感染者,以40~49、50~59和60岁以上的3个年龄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5.6%(54/347)、17.8%(43/241)和14%(12/86),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12.2%(176/  相似文献   

6.
B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支睾吸虫病为我国南方沿海及东北、西南各省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 ,东南亚各国也有流行区 [1 ] 。关于 B超诊断本病的报道较少 ,我们用 B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 178例报告如下。病例为我院 1993年 1月至 1999年 1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 ,男 15 7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82岁 ,平均 38.2岁。除 4例女性患者外 ,其余均有吃生鱼、虾等不洁食物史。先经 B超检查而后检查华支睾吸虫卵者 137例 (其中粪便检查 12 7例 ,胆汁引流检查 10例 ) ;先作华支睾吸虫卵检查 (不论阳性阴性 )而后作B超检查者 41例 (其中粪便检查 39例 ,胆汁引流检查 2例 )。B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醛醚法检查粪便虫卵、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对经B超检查疑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就诊者进行调查测定。结果实验室检测B超怀疑者269例,检获虫卵和(或)检出抗体146例,阳性率为54.3%。男性检测阳性率60.2%(130/216),女性30.2%(16/53)。有食鱼生史者(58.5%)捡出率高于无食鱼生史者(33.3%),但无统计学意义。对164例进行虫卵及抗体两项检测,虫卵及抗体均未检获(双阴性)者61例(37.2%)。认为,当前B超检查华支睾吸虫感染仍存在较高假阳性率。结论B超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假阳性率很高,作为一项诊断技术有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随机 选取2个监测点, 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点≥ 3岁常住人口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 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本 次共粪检743例, 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7例, 感染率为0.94%; 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及40~岁组。生吃或半生 吃鱼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生熟食物砧板分开是保护因素。 结论 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低, 在防治中 应加强健康教育, 纠正居民不良饮食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保虫宿主犬和猫的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周边村庄及河岸边采集犬和猫的粪便,在周边县市的动物屠宰场收集犬的肝脏及胆囊: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犬和猫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感染情况;采用解剖法检查犬的肝脏及胆囊内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粪便虫卵的总感染率为8.00%(4/50),其中犬粪虫卵感染率为8.57%(3/35),猫粪虫卵感染率为6.67%(1/15);解剖法发现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犬的成虫感染率为5.71%(2/35)。结论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为肝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地区,建议加大查治和健康教育等多种防控措施力度,减少华支睾吸虫病对嫩江流域人民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
对796例越南和柬埔寨难民粪检虫卵阳性者462例(58%),其中56例(7.0%)感染华支睾吸虫和/或麝猫后睾吸虫。本文报告用吡喹酮治疗56例华支睾吸虫和/或麝猫后睾吸虫病患者的结果。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0~61岁。其中42例患者同时感染其他种类吸虫、绦虫和线虫。患者的感染度,系用Stoll(1926)虫卵定量法即将3次粪检虫卵数的平均值计得每g粪便的虫卵数(EPG)作为分级标准。于治疗开始后3天和1、2、4、12、24以及50周用汞碘醛浓缩法(MIFC)粪检虫卵。在治前、治疗期间和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