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辉  刘颖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6):551-553+55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198例体质指数(BMI)情况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BMI、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50—70岁人群超重率最高,〉50岁人群肥胖率最高。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步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在肥胖男性高血糖检出率高于女性。〉70岁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8.46%和82.69%,〈40岁肥胖人群高血脂检出率最高为49.18%。[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高血压人群超重、肥胖的分布现状,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尿酸、血脂等的关系。方法 2010年对深圳市南山区高血压人群取样调查1 748例,测身高、体重、血压、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南山区高血压人群肥胖率占13.9%,超重率占43.99%,且男性BMI显著高于女性(P〈0.01);随着BMI增高,男性组尿酸、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值增高,女性组尿酸、甘油三脂、舒张压值增高,总人群高血压临床分级均增高(P〈0.05)。结论 BMI与高血压、高血尿酸症和高脂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控制肥胖对高血压人群的相关慢性疾病的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陆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96-596,605
目的研究玉林市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的异常状况。方法对1083例健康体检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4项指标中有1项及1项以上异常者占58.2%,男多于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血脂、空腹血糖随年龄增长异常发生率亦相应增高,但60岁以上人群BMI异常率低于40~59岁人群;②异常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体质指数(38.23%)、血脂(26.32%)、血压(25.67%)和血糖(8.68%)。结论玉林市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异常率较高,必须加强相关项目的定期检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间高血压检出率、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比正常对照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率均高,在以上每一种疾病中,两组的患病率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糖、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性别、民族及其他心脑血管病史等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这些因素在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差异。方法:对在本院及田阳县、田东县参加体检的1105例壮族与汉族人群询问病史并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心电图等。结果:在按制其他因素后,汉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病史呈密切正相关关系,男性BMI高于女性;壮族人群BMI与脂肪肝、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收缩压水平有密切正相关关系,汉族人群的年龄、BMI、血清甘油三酯浓度、胆固醇浓度、收缩压水平、脂肪肝检出率及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较壮族人群高。结论:肥胖与脂肪肝、血压、血脂密切相关,且广西汉族人群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较壮族人群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MI与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BMI与部分人体健康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院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具体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8月-12月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637例成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BMI≥24.0kg/m2人群中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异常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而且无论群体还是男性、女性的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均与BMI显著相关(P〈0.01)。结论肥胖或超重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子,BMI对评估疾病风险有一定价值,对慢性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血脂、尿酸、左室肥厚、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24例健康志愿者。心脏彩色多普勒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用生化自动分析测量血糖、血脂,用放射免疫法测量瘦素水平,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臂比(WHR)、血压等指标。结果 高血压组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后者瘦素水平与SBP、MBP呈正相关(P<0.01),与BMI、WHR呈正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瘦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瘦素水平与LVMI、IVST的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酸(UA)、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相关。结论 瘦素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增高,但与血压的分级无关;瘦素水平与左室肥厚无明显相关;与性别、BMI、WHR有显著相关;与血脂、血糖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程臻  胡瑜  刘雨濛 《当代医学》2021,27(1):22-25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为我市市民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体检的700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体重指数、血压,对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和尿酸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体重指数与其他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接受体检的人群中,平均BMI(26.42±3.54)kg/m~2,其中男(26.36±2.76)kg/m~2,女(26.49±2.85)kg/m~2。受试者中无消瘦者,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1.29%和23.80%;超重和肥胖患者的BP、血脂、FPG及SUA异常率均高于BMI正常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和血尿酸异常率在45~59岁达到峰值。此外,控制年龄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呈正相关(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异常密切相关,本市市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偏高,应加强体质量控制,降低由此引发的健康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脑出血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组155例与脑梗死组259例进行对照比较,检测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03例(66.45%),中心型肥胖104例(67.10%)。脑梗死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24例(47.88%),中心性肥胖142例(54.83%)。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年龄较轻,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超重/肥胖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脑出血呈正相关。血糖、甘油三酯、腰臀比与脑出血的体积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与脑出血的预后密切有关(P〈0.01)。结论:脑出血中超重/肥胖者较脑梗死为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收缩压、血脂、血糖增高及中心性肥胖是诱发、加重和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从青少年起加强预防超重/肥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状况以及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与血糖、血压的关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4个社区的维吾尔族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体质指数、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结果:本组人群超重率为82.25%,男、女性分别为80.25%、83.46%;超重人群中肥胖检出率为52.29%,男、女性分别为44.59%、56.92%,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43.40%、20.86%.BMI与血压有相关性,WC与血糖有相关性.结论:BMI与WC在中老年维吾尔族人群代谢性健康风险方面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机关退休干部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以及与体质指数的关系,为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475例退休干部的血压、血脂、血糖与体质指数等因素进行测定,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 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随着体质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体质指数水平和超重肥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部分直属机关单位7752名干部采用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相结合的方法,问卷包括个人基本特征、既往病史、行为习惯,并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检查。结果:该人群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3.5±3.2)kg/m^2,50岁组为最高,男性为(24.2±3.0)kg/m^2,女性为(22.4±3.2)kg/m^2,男性30~60岁组均处于超重水平;人群总超重率为33.5%,总肥胖率为7.5%,其中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总体水平;且男性和女性BMI24.0~27.9kg/m^2组和BMI≥28.0kg/m^2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BMI18.5~23.9kg/m^2组。人群超重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向心性肥胖为相关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洒是人群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干部体质指数水平较高,尤其是男性中青年干部,应将控制吸烟、限制饮酒、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作为干部人群慢性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延安市男性上班族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1268名男性上班族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量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结果研究对象的粗超重率43.38%,粗肥胖率10.57%;标准化超重率42.02%、标准化肥胖率10.58%。BMI与年龄无直线相关,分别与FPG、TG、TC、SBP、DBP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和数量依存关系(P〈0.05);BMI分别与TG、TC、SBP、DBP的偏相关系数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随着BMI的增高患病的危险性增大,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延安市男性上班族超重肥胖的流行水平在全国处于高水平,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苏州市区退休人群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分布情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 803名苏州市区退休人员BMI及糖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性别、BMI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在7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随着BMI水平的升高,血糖、血脂均值逐步升高(P〈0.05),血糖异常升高、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暴露率亦逐步升高(P〈0.05)。随着空腹血糖(FBG)水平逐渐升高,高TG、低HDL-C及血脂异常的暴露率均随之升高(P〈0.05);高总胆固醇(TC)暴露率仅在糖尿病患者组明显升高(P〈0.05),高LDL-C的暴露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糖、血脂水平的升高与BMI关系密切,适当控制BMI对于防治高血糖、高血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南地区城市人群血压、血脂、血糖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西南地区城市在职工作人员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其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在2008年度于我中心体检的41320人中。随机选取城市在职工作人员10000例,年龄在20~60岁人群为样本。按我国体质指数建议指标,分类出体重正常、超重、肥胖人群;再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统计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①在10000例受调查者中,超重2831例,占28.31%;肥胖1436例,占14.36%;体重正常5733例,占57.33%。②体重正常5733例,其中高血压636例(11.09%),高血脂536例(9.35%),高血糖278例(4.85%)。③超重2831例,其中高血压745例(26.32%),高血脂628例(22.18%),高血糖349例(12.33%)。④肥胖1436例,其中高血压588例(40.95%),高血脂454例(31.62%),高血糖234例(16.30%)。结论①北京西南地区城市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增高趋势明显: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率与体重的增加有明显关系.不同年龄的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6.
李珊  王苏英  叶小丽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35-1136
目的探讨女性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2001年参加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女性人群,复查该人群3年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Cho),观察体质量正常者与超重、肥胖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BMI变化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BMI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女性超重、肥胖人群由2001年的22.48%上升到2004年的26.83%;超重、肥胖组的多种心血管危险素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BMI的变化与SBP、DBP、TG及Cho的变化具有线性关系,随着BMI的上升,SBP、DBP、TG及Cho水平相应增加。结论女性超重、肥胖既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与深圳市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发病率及其血糖、血尿酸和脂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择30 ~49岁的中青年体检人群4159人,测量其血压、血糖、血尿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计算TC/HDL-C比值和体质指数.统计分析不同血压水平组的体质指数分布和体质指数与生化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体质指数、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以及TC/HDL-C比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两组的体质指数分布比率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中体质指数属于超重和肥胖范围的构成比分别为52.0%和17.1%,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无论是在全体检人群、正常血压人群还是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与血糖、血尿酸及TC/HDL-C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体质指数不仅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关,而且还与高血压人群的生化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群超重、肥胖的现状,探讨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水平、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河北省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49083人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体重指数,结合肝脏超声检查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脂肪肝的关系。结果体检人员中男27907人(56.86%)、女21176人(43.14%),男女肥胖率分别为21.79%、9.86%,超重率分别为45.19%、28.96%。肥胖组及超重组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I、Ⅱ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TC、TG的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明显下降,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中、重度脂肪肝尤其是重度脂肪肝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与胆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压和脂肪肝的异常率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控制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对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有平  谢磊  罗蓉 《医学综述》2011,17(14):2216-2217
目的探讨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水平是否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8例体质量正常和31例超重及肥胖型的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瘦素和服糖后2 h血糖。结果与体质量正常高血压患者相比,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瘦素水平增高,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瘦素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超重及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收缩压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瘦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超重肥胖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17-318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咸宁市农村1641例居民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