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项为期10年,涉及39 876名45岁以上(含45岁)妇女的研究发现,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并不能获得和男性同样的益处。该研究将1/2的妇女作为治疗组,隔日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另1/2则作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者监测了所有妇女源于心血管的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情况。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并未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但65岁及以上(含65岁)的妇女除外,她们服用阿斯匹林后危险下降了26%。另外,还有一个令人惊奇地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妇女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下降了17%,这一效果在65岁以上(含65岁)的妇女中更明显,她们的危险下降了30%…  相似文献   

2.
60—70岁 你的身体状况 1 骨质流失减少了。 2 妇女不再排卵,而男人仍然可以产生精于。 3.50%的男人在65岁时会部分丧失味觉,而妇女直到70岁才会出现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是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有效途径。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为的妇女均为筛查对象。筛查最佳起始年龄为25~30岁,对于高危妇女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应适当提前,65岁后宫颈癌的危险性极低,故一般不主张对65岁以上的妇女进行常规的宫颈癌筛查。每年一次细胞学筛查,连续两次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高危妇女人群,筛查间隔时间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粤西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布的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该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4 17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脱落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膜杂交法检测15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型)感染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17.63%,多重感染率为20.05%。排前6位的亚型为HPV52、16、58、53、39、18型。高危型HPV感染率,18~29岁与55~64岁妇女均高于30~54岁妇女(P0.01),65~86岁妇女高于55~64岁妇女(P0.01)。高危型HPV多重感染率,18~29岁妇女高于30~54岁妇女(P0.05),55~64岁妇女高于30~54岁妇女(P0.01),65~86岁妇女高于55~64岁妇女(P0.01)。结论粤西地区妇科门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与中国部分地区基本一致,排前6位亚型与中国部分地区有差异,年轻妇女与老年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较高,老年妇女应列为宫颈癌筛查及高危型HPV检测的重点人群,年轻妇女宫颈癌筛查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健康权益,解决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患,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乳腺癌、子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以保障妇女健康.根据市政府提出的"按照自愿原则,为本市40岁~60岁妇女提供乳腺癌免费检查和为本市25岁~65岁妇女提供子宫颈癌免费检查"的要求,2008年1月启动试点筛查工作,2009年在全市推开,截止2009年11月30日,两癌筛查工作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常听说中老年妇女卵巢长肿物的多了,其实并不是患病妇女多了,而是妇女保健工作的普及,防癌普查、普治使妇科肿瘤得以及时发现。 卵巢是妇女的生殖器官,也是生产雌激素的“工厂”。卵巢肿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但大多数发生于生育期。20~40岁妇女的卵巢肿物多是良性的,40~65岁妇女的卵巢肿物应尽早排除恶性肿瘤的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2008至2009年对25~65岁北京市户籍妇女进行妇科及宫颈细胞学检杳,对40~60岁户籍妇女进行乳腺筛查,并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及个人病史.结果 本次宫颈癌筛查728 704人,宫颈癌筛查平均年龄47.39岁.乳腺癌筛查568000人,乳腺癌筛查平均年龄49.71岁.本次筛查...  相似文献   

8.
西太平洋区域在过去的10年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 5岁,从 1980年的 63岁升至 1990年的68岁。尽管如此,有证据表明妇女的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质量在恶化。妇女的最后十年基本上寡居,这种状况更频繁地落在一些老年妇女身上,这些妇女大部份生活贫困拮据。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的人均期望寿命正在上升,65岁以上的妇女数量也在增加,将从1990年的 1.88亿人增至 2015年的 3.26亿人,但大部份增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普查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向[1 ]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健康教育投入不足 ,使人们对乳腺癌知识严重缺乏。为此 ,从1 997年 3月开始 ,山西省临汾市肿瘤医院对 1 1 6例不同单位、年龄在 2 5~ 65岁的妇女进行了乳房普查及健康教育 ,提高了广大妇女对乳腺癌危害性、严重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本组 1 1 6例妇女年龄在 2 5~ 65岁之间 ,其中 2 5~ 35岁 1 3例 ,36~ 45岁 5 3例 ,46~ 5 5岁 33例 ,5 6~ 65岁 1 7例 ;文化程度为 :大学 1 3例 ,中专 1 5例 ,高中 45例 ,初中 2 4例 ,初中以下 1 9例 ;城市…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国内约有25%患骨质疏松症,美国白人妇女中约30%患有症状性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2年,也有报道5—10年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66例,收到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绝经后妇女,年龄最小49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5岁。 1.2 诊断 绝经后渐加重的四肢腰背部酸痛,疲劳无  相似文献   

11.
石波  楼艺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2):52-53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老年妇科住院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对老年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维护老年妇女(指65岁以上的妇女)[1]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本文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65岁以上老年妇科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本云 《工企医刊》2001,14(6):66-67
绝经后妇女取环是一项难度较大手术,而且取环时妇女的疼痛难忍,为了减少受术者的痛苦,寻找既安全又有效的止痛方法,作者采用口服乙菧酚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40例,并以利多卡因宫颈注射方法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40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取环的绝经后妇女80例,年龄45岁~65岁,平均58岁;放置节育环  相似文献   

13.
朱福梅 《浙江预防医学》2010,22(6):71-71,75
盆底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女性疾病,特别是老年妇女。据报道,50%的妇女会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和盆底功能障碍。老年妇女(≥65岁)尿失禁的发病率在56.6%以上,由于许多妇女未到医院就诊,估计实际老年妇女的发病率可达80%~90%。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老年妇科住院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对老年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维护老年妇女(指65岁以上的妇女)[1]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本文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65岁以上老年妇科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对525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对绝经后妇女应提倡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以排除宫颈癌;生殖器感染性疾病是绝经后阴道出血最主要的病因;绝经后70岁以上卵巢肿瘤发病率下降,但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病率以61~65岁最高,而且55~60岁恶性卵巢肿瘤发病率递增.结论 绝经后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超声及CA-125检测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1 妇女骨代谢的特点人到35岁时骨骼的质量通常达到了顶点,从这时开始,骨的重造过程虽仍继续进行,但质量已不会增加,反而开始减少。因此,35岁以上的妇女因孕产、产后授乳等消耗大量钙,造成某种程度的骨骼耗损。绝经后3~5年间钙丢失最迅速,以后丢失速度虽逐渐减慢,但仍持续进行。妇女自50岁始骨质疏松发生率上升,65岁以上妇女约有1/2患有此症,大部分8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骨密度低于所谓“骨折阈”,而有随时发生骨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妇女约占全世界人口的55%,在欧洲,各国妇女所占比例不尽相同,范围在50%~54%之间。欧洲老年妇女人口所占比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65~79岁之间的人口中,女性和男性的比例现在是3:2,在80岁以上的人口中,女性几乎是男性的2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本市区妇女妇科普查资料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妇科常见病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0年4月对以茌平县632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年龄21~65岁.  相似文献   

19.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指绝经前后,介于45岁~55岁之间)以及绝经后期(指老年妇女,一般指65岁~75岁),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引起丘脑-垂体卵巢分泌轴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可表现为阵发性潮热、出汗,易疲劳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情绪反应。根据现代寿命率,妇女的1/3生命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以年龄组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以自编问卷形式,对2008年3月~2008年9月在本院围绝经期门诊就诊的病人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选择40~65岁妇女325名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5%被调查者填报了至少一种自认为与围绝经期有关的症状或疾病,40~55岁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高于56—65岁年龄组;40—55岁年龄组情绪波动发生率高于56—65岁年龄组;40—55岁年龄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56—65岁年龄组;40~55岁年龄组生殖系统疾病高于56~65岁年龄组。围绝经期最常见疾病依次是骨质疏松(30/113,26.5%)、生殖系统疾病(28/113,24.8%)、心血管系统疾病(27/113,23.9%)、泌尿系统疾病(24/113,21.2%);围绝经期最常见症状的前4位是:性生活减少(199/894,22.3%)、睡眠障碍(189/894,21.1%)、骨关节痛(161/894,18.0%)、情绪波动(142/894,15.9%)。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相关健康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