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探究脂质代谢在抵抗铵胁迫中的具体作用,本研究以一株高耐铵菌株Bacillus aryabhattai NM1-A2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挖掘脂质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定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铵胁迫下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C、fabG和fabF等)均上调表达,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ACSL、fadB和fadN等)大多下调表达,可能导致脂肪酸积累.醛脱氢酶编码基因ALDH上调表达以减少脂质氧化产物的积累.此外,铵胁迫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和活性的提高,以减少活性氧产生和细胞损伤.因此,活跃的脂质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是B. aryabhattai NM1-A2抵抗铵胁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海洋琼胶液化弧菌脂多糖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该脂多糖的脂质A部分含有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正十二碳烷酸,正十四碳烷酸,正十四碳烷酸和正十六碳烷酸,不饱和脂肪酸4种,分别为9-十六碳烯酸,9-十七碳烯酸,11-十八碳烯酸和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3.
为了循环利用实验室提取脂质及脂肪酸测定中产生的氯仿回收液,对比分析了回收氯仿与分析纯氯仿提取鳕鱼肌肉脂质和测定脂肪酸的结果;对氯仿回收液重蒸后的残渣进行了脂质和脂肪酸检测;并就蒸馏温度和旋转速度对氯仿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测定中产生的氯仿回收液可以被再循环用于相同项目的分析测定,研究结果在环境保护和降低分析测试成本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硫酸喹诺糖二酰甘油酯(SQDG),通过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7个主要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SQDG中脂肪酸的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SQDG中主要脂肪酸为16:0,18:3n-6,18:2n-6,而花生四稀酸(20:4)及EPA(20:5)的含量要低于其他几种红藻和褐藻,未发现16:2。SQDG中sn-1位79%为不饱和脂肪酸,95%以上的sn-2位脂肪酸为16:0。根据测得的7种组分的含量和sn-1和sn-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SQDG主要分子组成为52%-57%(18:2,16:0),11%(16:0,16:0),7.1%(16:1,16:0),7.7%(18:1,16: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AVP对VSMC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CGRP、SP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模型,动态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VSMC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对AVP作用的调节,旨在探讨它们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意义。结果:(1)10-7M的AVP作用后,VSMP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10-7M的CGRP、SP分别与10-7M的AVP共同作用后,VSMP的MDA含量均减少,与AVP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AVP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病与其致VSMC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CGRP、SP对其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7株海洋微藻强化褶皱臂尾轮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用7株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尤其是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强化12h后,轮虫中的n-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75%左右,强化24h达80%以上,强化7d的轮虫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Fe2+-H2O2和NADPH-Fe2+作为氧自由基生成系统造成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研究了黄芩甙对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作用;以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分别诱导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研究了黄芩甙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甙对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了拉萨河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并首次对肌肉中的23种脂肪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拉萨河尖裸鲤肌肉(干样)中蛋白质含量为74.40%,4种微量营养元素钙(Ca)1.85%、镁(Mg)1.48%、钾(K)1.68%、磷(P)0.68%;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5.96%,4种鲜味氨基酸的总量为23.39%;肌肉中含量较高的23种脂肪酸中,n-3型(EPA)与n-6型(DHA)含量分别为39.27%和5.38%,比其他淡水经济鱼类含量高。研究表明拉萨河尖裸鲤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黄芩甙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Fe^2+-H2O2和NADPH-Fe^2+作为氧自由基生成系统造成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研究了黄芩甙对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作用,以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分别诱导脂质过氧化损伤,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研究了黄芩甙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甙对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碳氮比对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总脂及DH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碳氮比对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 30556)产脂及DH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氮比为6~31的研究范围内,随着碳氮比的提高,隐甲藻最大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DHA占总脂肪酸的比率降低,而隐甲藻的脂质含量在碳氮比为21时出现低值临界点。以收获DHA为目标的隐甲藻培养的最佳碳氮比为11。在此条件下,隐甲藻培养56h可以获得生物量11.84g/L(干重),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第7届亚太会议(7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rrain-Vehicle System Asia-Pacific Conference)于2004年9月14-16日在长春市召开。会议发起单位为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承办单位为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地面机器系统分会(挂靠吉林大学)。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杜鹃两个不同抗寒性的栽培品种毛白杜鹃和西洋杜鹃叶片磷脂的主要组分和脂肪酸组成。杜鹃叶膜磷脂主要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脂(PE)、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16:0)、反式-3-十六碳烯酸(16:1(t))、硬胆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膜磷胆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磷脂酰甘油(PG)的饱和脂肪酸水平均与品种抗寒性相关。抗寒品种毛白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5个样品中共鉴定出7类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以上,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长链脂肪酸可以聚类成2组,第一组包括织锦巴非蛤(湿、干)、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第二组为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5个样品长链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主成分1(60.8%)和主成分2(23.0%),织锦巴非蛤、青岛大扁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n3)、反油酸(C18:1n9t)、亚油酸(C18:2n6)、硬脂酸(C18:0)可作为其特征脂肪酸成分。研究表明,虽然织锦巴非蛤的长链脂肪酸和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更相似,...  相似文献   

14.
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草鱼肝胰脏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种添加不同水平蛋白质的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6g的草鱼,60d后测定肝胰脏脂质含量和构成以及磷脂和中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高蛋白质饲料显著升高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中性脂质积累显著增加.肝胰脏磷脂n-6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相对含量均随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20∶4n-6/18∶2n-6和n-3HUFA/18∶3n-3比值亦分别相应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添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草鱼肝胰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酰胺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为原料,通过甲酯化、酰胺化、磺化或再甲酯化、磺化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钠(FMS-n,n为脂肪酸中碳原子数,n=12、14、16、18)、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DFMS-n,n同上)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硫酸酯钠盐(FDMS-n,n同上)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力、克拉夫特点(K.P)、钙皂分散力(LSDR%)、去污力(R%)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的方法,工艺稳定,全盛产率高;另外,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它们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鱼肉、鱼骨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鱼肉,骨油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其中油含量分别为35.11%-45.81%范围内,共鉴别出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二十碳五烯酸(DH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的含量分别为31.54%-38.89%和6.67%-7.2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海带脂肪酸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器对海带脂肪酸进行提取研究,并应用GC-MS技术对海带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在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6h、原料粒度为180~200目时,最有利于海带脂质的提取,经鉴定,此条件下可提取出9种脂肪酸成分,脂肪酸相对质量含量为89.4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3.13%.  相似文献   

18.
两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锦灯笼种子油,经皂化和甲酯化,用GC-MS联用法分析和鉴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锦灯笼种子油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成分,主要是8-十八碳烯酸甲酯(58.40%)、软脂酸甲酯(20.29%)和硬脂酸甲酯(14.6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0.88%和39.12%...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3个不同栽培品种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籽油,使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测定了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并且对常见品种圆绒鸡冠(C.cristataL.cvChildsi)和两个杂交变种鸡冠花的籽油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圆绒鸡冠籽油含有11种脂肪酸,包括4种微量脂肪酸(TFA).在7种主要脂肪酸中,亚油酸含量占据优势,杂交栽培变种9501(C.cristataL.cv.9501)和9502(C.cristataL.cv.9502)均分别含有7种脂肪酸而不含有TFA,其含量数值与前者大致相近.饱和脂肪酸(SFA)与不饱和脂肪酸(USFA)之比是1∶3.鸡冠花籽油具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的特点.提示鸡冠花籽油是一种良好的油脂资源,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价值.此外,按Horn's法完成了鸡冠花(杂交变种)种子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鸡冠花种子属无毒类物质.该项结论与古代中医典籍的记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