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灵像解析的方法对8名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6.29m)和10名美国运动员(平均成绩6.52m)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不足;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放脚速度慢,髋关节前送技术差,导致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这是我国运动员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直接原因;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离地时的膝角较大,“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我国运动员摆动的时机;在着板时,我国运动员应主动积极地加快摆动腿的摆动,以此带动起跳脚脚掌向后的加速踏板动作,同时努力使着板角达到费尔歇模式;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损失较小水平速度、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成绩在 6.30 m以上的 6名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优秀女跳远运动员摆动腿髋的水平速度与水平速度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着板时,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脚水平速度呈高度负相关;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中,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垂直速度持续升高,占腾起垂直分速度值的53.1%。  相似文献   

3.
马俊明 《体育科研》2014,(6):68-69,89
跳远和三级跳远均属于典型的速度力量型远度项目。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测试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一步的某些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身体重心高度变化值,跳远组比三级跳远组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2)助跑最后一步的最大缓冲瞬间,跳远组的摆动腿大腿角速度比三级跳远组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3)助跑最后一步支撑阶段摆动腿缓冲扇角和蹬伸扇角,三级跳远组均大于跳远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10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速度变化特征的运动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缓冲动作稍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大部分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波动较大;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但整体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跳高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20年来,我国女子跳高逐渐失去优势,出现相对停滞和滑波的局面。对我国十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前6名运动员与世界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助跑时水平速度较快但利用率不高,导致垂直速度较低;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摆动速度与幅度不够,摆动方式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社区体育设施构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对社区体育设施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当前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很不平衡,提出了新建住宅小区建置配套体育设施(以下简称新区"建"设施)和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创造性地增建体育设施(以下简称老区"增"设施)的2种方法,力求为全民健身开辟社区体育设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街舞是一项全新的体育锻炼项目,最近几年才真正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已经受到广大青少年人群的追捧。时尚的服装,个性的展示,随意的身体舞动使参加街舞锻炼的广大青少年身心得到更大放松。为了街舞运动在广州高校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增加学生对街舞运动锻炼的兴趣。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剖析街舞运动在广州高校推广的必要性,为街舞运动的发展与推动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退役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加之社会变革和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就业竞争中陷入困境。研究认为:应改变以往只注重运动成绩的"单一发展观",要确立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运动员培养的观念,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的改革;结合运动员自身情况,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实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种健全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是今后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浅谈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机遇,档案工作运作方式的现状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应从观念、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现存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中国“体教结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校申请培养基地的准入门槛限制、专业师资人才缺口、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对突出.并提出了科学调控、优化学校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体教结合”教练员水平;驱动校、企多方合作筹集经费等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并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在现有全面健身运动的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将跆拳道作为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以天津市河西区跆拳道俱乐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天津市河西区跆拳道俱乐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耐力项目测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显示和社会调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测试水平逐年下降。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耐力项目测试经行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大学生的耐力水平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健身俱乐部瑜伽与健身操运动的开展情况、对健身人群、会员对瑜伽和健身操锻炼认知、会员在俱乐部锻炼等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出瑜伽和健身操那个更受健身人群的欢迎以及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田径裁判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民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36-37,43
通过对安徽省田径裁判队伍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安徽省田径裁判队伍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关于竞赛状态焦虑的问题进行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1)不同训练年限、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2)运动员得分与认知状态焦虑有显著负相关性、与状态自信心呈正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呈倒U关系;3)通过探索分析得出赛前预测运动成绩好坏的客观指标。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及比赛中高效处理优秀武术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