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年献词是指在新年前后由有影响力的媒体组织撰写的、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或展望未来的时政评论类文章,随着新闻环境的变迁,新年献词陷入了写法固化、过度修辞、避重就轻、空谈情怀的怪圈。2017年的媒体新年献词,虽然问题依旧存在,但更多自媒体组织的加入、对个体命运的聚焦、正视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点评的态度使得今天的献词亮点颇多,也启示今后的新闻评论从华丽辞藻到务实文风、从宏大叙事到贴近民众、从模式固化到形式多样三方面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2.
辞旧迎新之际,抒怀明志是一种通行的文化模式。现代社会时间的制度化和媒介平台的公共化,也使这种模式转变成政府和新闻机构与公众"对话"的特殊方式。每年元旦,各种新年献词通过新闻媒体等平台发布,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近年来,《中国记者》每年都约请学者撰写相关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3.
朱杰 《当代传播》2007,(2):18-19
本文通过约翰·杜威传播理论的描述以及詹姆斯·w·凯瑞对这一理论的分析,区分了传播传递观与传播仪式观在目的性意义上的不同和分野,并进一步探讨了仪式传播观在传播学学理中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拯廷  余毅 《新闻世界》2012,(8):212-213
本文试从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家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入手,来分析研究音乐传播的现象,揭示音乐传播在理念层面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5.
新年第一天,献词是看点。严格意义上讲,新年献词这种文体,或叫新年献辞,或叫元旦社论,均属于社论的一种。其立意,回顾去岁成就,勾勒新年图景,抒发情怀,感染受众;其语言,或铿锵有力排山倒海,或警句哲思温润心灵;其结构,多排比反复,句式一律。  相似文献   

6.
7.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8.
陈睿清 《新闻前哨》2021,(4):103-104
学界对先秦新闻思想史中孔子的新闻思想研究大抵有这三个部分,其一是对孔子及儒家传播思想内容本身的内化研究;其二是对儒家传播思维或核心模式的外推研究;其三则是儒家传播思想对当代新闻传播意义的共性研究.孔子的传播模式并非单纯推己及人的机械复制,而更加注重传播仪式,笔者试图以传播的仪式观的视角对孔子及儒...  相似文献   

9.
张会娜 《新闻世界》2014,(8):234-235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崛起,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开篇亮相之作,新年献词记录了媒体的光荣与梦想、希望和期待。本文以2014年主流都市报的"新年献词"为例,对其主题、变化进行分析与解读,借此探讨纸媒如何刻画过去,如何畅想未来。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传播仪式观视角分析歌仔戏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建议.目前,歌仔戏的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传播场域的分裂,民俗场域中的歌仔戏忽视其在传递观上的传播,而政治场域中的歌仔戏忽视其在仪式观上的传播;二是心理场域和物理场域的衰退,主要有青年群体仪式感的丧失和纪念性建筑物的衰败;三是歌仔戏自身缺乏时代创新性,剧目缺乏新意,...  相似文献   

11.
黄禹铭 《新闻世界》2012,(2):104-105
詹姆斯·凯瑞是美国文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为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本文在区分"传递观"与"仪式观"的基础上,探究"仪式观"视角下的新闻观,以及传播技术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宋琳琳  刘明 《出版广角》2021,(21):71-73
传播仪式观给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共振与认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文章旨在通过焦点的打造、前逻辑的唤醒、边界的架设与仪式场域的建构,促使期刊互动仪式的循环链条实现闭合,助力学术期刊形成特殊的仪式现场,从而强化人文频率的共振与归属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顾月 《东南传播》2018,(7):7-10
本文通过对国内5家传统主流媒体,即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南方周末》、澎湃新闻、凤凰网2018新年献词话语中所构建的新闻阐释共同体的分析,研究这5家媒体在传统媒体发展乏力、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是如何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的.研究发现,5家媒体通过选择体现严肃新闻内核的高频词汇、选取符合职业新闻人理性表达的新闻事件、使用体现新闻专业规范的专业语句来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但是,媒体在构建新闻阐释共同体时仍然面临困境.一是新技术入侵,职业新闻人的权威被打破;二是新媒体赋权,传统新闻社群的职业身份受到威胁.正是因为存在困境,传统专业新闻从业者需要重塑职业社群与受众对严肃新闻业的信心,维护新闻界话语权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革命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空间。在社交网络中,话题标签(hashtag)的出现和盛行,具有明显的符号化、结构化、仪式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仪式传播样态。本次研究通过个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发现,话题标签的使用不仅提升了社交网络空间内的信息的结构化,还有助于网友进行自我形象的系统性建构。而从心理动因层面考量则发现,网民在社交网络中的标签使用行为,是为了进行群体意见表达和自我秩序维护,从而获取归属感、安全感、愉悦感。  相似文献   

16.
张犁 《今传媒》2020,29(3):104-105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抖音APP是一款供用户在平台上发布各类时长约15秒的音乐类短视频应用。抖音平台较高的用户粘性、高流量转化及变现率、现象级话题引爆能力,使得众多品牌方将抖音APP作为微博、微信之外社会化品牌传播的标配。因此,本文将基于"传播仪式观"理论深入探讨抖音品牌传播策略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仪式观"为理论视角,对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传播进行深入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频道进行传播学解读.  相似文献   

18.
于妍 《视听》2021,(3):156-157
反黑是网络粉丝社群行动实践的重要策略之一,是Web2.0时代粉丝文化的象征性行动.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域下,讨论网络场域中粉丝以社群的组织样态进行反黑行动时展现出的仪式性特征,即非日常性、秩序性与表演性.  相似文献   

19.
李佳 《青年记者》2020,(11):75-76
传播仪式观是由美国的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在“传播仪式观”理论中,传播并非指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它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一种以团体或共同体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①通过传播的仪式观,特定的传播活动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受众在这种仪式下形成共同的情感认同,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